三年来因微信社交红利引爆的社群里,有40%仍在迷茫、35%已经消亡,只有25%的社群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落地,而500%的社群仍在陆续诞生。在这个“社群经济学”的侏罗纪时代,各路社群的基因凶猛交配,创造出很多让人来不及总结归类的社群物种。
2014-16年37强社群
社群的背后不单只是粉丝和兴趣,还承载了非常复杂的商业生态。社群生态是基于商业和产品的,以互联网为载体跨时间和地域扩散。社群去中心化的属性为企业赢得了品牌信徒和产品信徒,也创建了反馈机制,而商业社群生态的根本价值,是实现社群中消费者不同层次的价值满足。
在社群时代里,自然也会有善于投机的段子手,但是,人们不会永远活在段子里,拿出工匠精神,让社群形成有品位的生命力,创造社群生态才是新商业文明之道。
社群的生态配备必须满足五大需求才可能运转的起来,这跟马斯洛的需求定理是对应而生的。
实例:小米
生理需求=产品体验=MIUI系统+米聊+小米手机+小米盒子
安全需求=发烧友测评+用户体验+小米论坛+米聊
归属需求=圈子认同=热度+小米同城会+米粉节
尊重需求=参与感=产品设计+粉丝互动+小米粉丝会+发布会
自我实现需求=价值认同=小米发烧友圈子+F码+小米产品
由此可见,如果站在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会经历以下的历程:
产品对我有没有价值,体验如何?
问题得到回答之后,紧接着我需要你的产品给我安全感,这个安全感来自于好多人(同类/社群)都和我一样喜欢你,对你的产品有溢美之词。
我找到了归宿感(社群伙伴),在社群里大家交流感情后,都更加热爱你的产品。
这时候品牌需要同样做出表示尊重,增强我的参与感
最后,大家一起手拉手向前走,让自我价值和产品一同实现。
相互交融的社群生态
1.社群与社群之间相互联系
互联网社群是依据兴趣图谱、社会关系、工作学习等多元需求聚合而成的。社群和社群之间有清晰的边界,但并不是封闭的,相反,社群和社群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由于人的多元化需求和选择、多种社会角色和生活场景的切换,一个人能因时因地因需地加入多个社群。一个人能把不相关的两个社群联系起来,无数人就能把无数的社群联系起来!
2.社群的性质和类型相互融合
不同的社群,虽然具有不同的定位和功能,但在性质和类型上,有一定的交叉性和融合性。很多时候,一个社群,往往既是一个产品社群,又是一个兴趣社群,同时也是一个知识社群。一个成功的社群,既能精准满足社群成员特定的个性化需求,又具有丰富的多元价值来增强其吸引力和黏着度。
3.社群之间相互影响,此消彼长
由于社群之间有相互的交叉联系,而每个社群的大小和影响力是不一样的,社群成员又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群里的成员肯定会逐渐被有影响力的社群所吸引,大的社群影响小的社群,小的社群会逐渐被大的社群融合兼并。另一方面,大的社群用户也会流失,当社群人数众多,核心成员和活跃成员的影响力经过社群内的层层传递,会逐级削弱,非活跃成员就会寻找更适合自己的群体。社群之间相互影响,此消彼长。
当社群变得无所不在,当社交成为随时随地的生活状态,当线上社交和线下生活能够实时打通,社群就彻底改变了原有的传播逻辑、社交方式、商业规律和营销生态。以社群互动为核心的社群经济迅速崛起。
社群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之后,融合了当下时兴的网络经济、信任经济、粉丝经济、分享经济的显著特征,出现的全新的经济形态和商业生态。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