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移动互联网在悄然无息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从用户获取信息方式和习惯的变化,再到社交方式的变化,进而引领了社会变革。互联网社群经济时代的到来,也引领着新的商业时代的到来。
那么,互联网大咖们是如何看待社群经济的?
罗振宇:社群经济是未来商业的核动力
小米用粉丝经济驱动一个传统行业,这个事情至少作为一个先例,已经成功了。所以,对于《罗辑思维》的运用,我们突然明白,价值可能不在我身上,过去说粉丝经济的话是不对的。我在团队中立了规矩,永远不要提粉丝这个词。只说用户,会员,朋友,伙伴,没有粉丝。因为粉丝就是中心化,对偶像的崇拜。
在社群经济驱动的过程中,我们反推过,主动去和大众进行切磋,在新浪微博上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骂”走一些人,从社会公众中把自己切割开来。在大众传播时代,让所有的人混同,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对社会进行分割。大量的社会社群,自我划定疆界,就像韩寒的粉丝和郭敬明的粉丝永远也搞不到一起去。
只有当你的客户变成用户,用户变成粉丝,粉丝变成朋友的时候,才算得上是社群。
吴晓波:社群经济是未来消费升级的重要实践
我们的公众号在社群经济方面的探讨,特别激进。我认为未来的消费升级,圈层化消费升级是一个最重要的实践。
现在的中国,是后市场经济形态。产品太多了,所有的渠道都被互联网给切掉了,所以,传统意义上做一个商品卖给大家的模式,已经被解构。因此,社群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
社群有两个特点:一是共享,一定要分享,不是传播。二是求援,不能怕麻烦用户。用户一定要被麻烦,被麻烦以后他就有参与感,他就有价值感,他是建立在一个能够“帮助”你,通过“帮助”实现价值。然后这个“帮助”本身又能成为这个社群的公共财富。
所以我觉得做社群基本上就是干两件事,第一件事,有东西跟大家分享,第二,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请大家来帮我。
王旭川:何为社群经济?
社群的核心连接是经营人,做的不仅是人的生意而是人性的生意,经营社群必须深刻洞察人性相关的内容。
中国最大的商业平台——阿里巴巴的CEO讲:现在的商业已经从物以类聚到人以群分。阿里巴巴完全是一个物的平台,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现在流行社群、网红,以前流行大V,这些都是人的凝聚,已经不再用物把它连接在一起。
社群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起来的,要构建社群商业模式、做社群商业思维的时候,一定要了解互联网+的进化。互联网是门户时代,背后是信息消费;电子商务时代背后是产品消费;分享经济背后是信用消费。
秋叶:与粉丝经济相比,为什么社群营销更具有优势?
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被关注者多为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微博微信公众号模式也是粉丝经济,操作模式都是定位特定主题,努力扩大粉丝规模,针对性广告,转发给粉丝购买自己产品和服务,甚至参与转发扩大影响力。
粉丝经济成立三个条件:1)足够多粉丝;2)粉丝愿意参加你活动;3)你和粉丝都在一个活跃平台上玩。
微信公众号一个新粉从关注到渐渐不看你的文章推送,周期大概3-6个月,这还是在你内容有可读性的情况下。每个人时间是有限的,他分配给你时间,取决他对你的黏性,黏性取决于你的价值。所有社会化营销争夺与运营,都是用一切办法抢占用户每天的24小时。
社群本身存在哪些特点:
1)社群经济的自运行生态。
粉丝围绕一个中心点,一对多结构,强调向心力,中心点缺失,结构很难维持;社群经济是多点相互连接,强调凝聚力,缺失一个,并不能瓦解整个结构,可自行运转。
2)群体氛围下,更容易形成相互感染额冲动购买效应。
“羊群效应”,古斯塔夫·勒庞告诉我们:无论构成这个群体的个人是谁,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智力有多么的相似或者不相似,只要他们构成一个群体,他们的感觉、思考、行为方式就会和他们处于独立状态时有很大的不同。
3)群体可以通过直接分享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从而获得更多的营销机会。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