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营销很火,被认为是下一个营销红利。但是,社群营销的诱惑有多大,这个坑就有多大。
我们身边的社群很多,不论是微信群(QQ)形态的学习群,读书会,同学群等,还是社区(bbs)形态的贴吧,小米论坛,NIKE+,小红书,辣妈帮等。
很多企业都声称要做社群营销,但却在建了很多微信群之后却慢慢的都死掉了,寿命很短。而京东BBS,小米论坛,nike+社区,海尔社区等企业社群(社群平台)都存在的比较长久,而且发展的还不错,为什么?当我们绞尽脑汁的想把社群打造好,那一个成功的社群应该有什么特点呢?
在讲社群营销之前,我想先说明两点:
1.社群营销并非人人合适,需要根据产品特点来分析设计;
2.社群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服务用户,时刻从利他的角度来衡量工作,商业利益必须小心的隐藏,而非大张旗鼓。
社群营销可以说是最复杂的社会化媒体运营模式之一。因为如何挖掘用户需求、如何选择社群平台、如何调动用户参与热情、如何实现社群自生长、如何培养社群意见领袖等,这些问题都是社群运营中的最大痛点。而社群运营的这些痛点,归根结底就是我们是否真的了解锁定的目标用户,是否对用户的需求做到理性正确判断。
因此,企业在进行社群运营时需要首先明确一点,何为用户需求?何为真正的用户需求?此处的重点落在“真正”上。
首先,搭建社群的企业要提前把握大致的用户需求范围,也就是 “圈地”。
圈地的目的不在于设定边界,而是在于让需求不会天马行空,脱离公司实际情况和对社群价值的定位。
做到这点并不难,只要想做社群,老板必定在脑海中已经有大致的 “海市蜃楼”,营销官要做的就是把海市蜃楼中的合理部分的框架描绘出来,不合理的部分果断删掉,避免后续的社群断层。如何描绘?公司以往的销售数据、用户注册信息、线上线下活动的报名情况、网站浏览pv/uv、各类报告下载情况、公司技术部门的日常监测数据、APP等产品的注册/使用/活跃度等等信息都将成为圈地依据。需要强调的是圈地的关键在于数据,数据的关键在于精准分析,精准分析的关键在于不盲目得出结论。错误的结论会导致错误的开始,最终胎死腹中。
其次,调研在获取用户需求中扮演重要角色。
目前的调研形式无外乎大批量的用户调研和精准化的邀请机制调研。二者的区别在于企业属性是2B还是2C,前者目标明确,把握住基本面就把握了整个市场。但需要注意的是2B企业在社群的前期定位上需要牢记从自身产品特性与客户需求的交集出发,切忌自嗨和抛弃产品基本属性的野蛮生长;2C企业的用户群体辐射范围广,每一个普通用户都有可能成为企业产品的使用者,但问题在于众口难调的用户需求将严重干扰企业对社群的定位和具体执行。
比较成功的一个学习类社群案例是秋叶PPT。秋叶观察到职场人有不少机会接触到优秀PPT,可要自己研究并做出卓越的PPT有一定难度,因此自然形成了用户的强需求——和秋叶一起学PPT。其在网易云的在线课程较好的满足了人们的学习需求,通过社群的学习过程满足用户学习需求,自然形成对秋叶专业度的认可,进而达到社群的商业化尝试,通过售卖课程和出版教材达到盈利目的。同样类型的还有主打知识培训吴晓波上海书友会。
秋叶的案例给2C企业最大的借鉴在于,面对复杂的用户需求,企业更要有所取舍和判断,哪些是产品的拳头功能,哪些是自己区别于对手的核心竞争力,哪些又是围绕产品能提供给用户的增值服务。很多社群运营者总是喜欢无休止的问自己“如何才能吸引用户消费我们的产品?”,最后答案没想到,自己对社群运营更加迷茫。莫不如此时换个角度问自己,“我能为用户一天24小时内的痛点提供什么解决方案”。
我们极少看到哪个做成功社群营销的企业只是在qq群,微信群里玩。小米论坛,nike+,甚至都有专门App,这个路也不是一早一夕就建好的。说这么多同样想表达2个观点:
1. 微信群/qq群之于社群营销,只是开始,更谈不上社群生态建立。
2. 社群营销真不那么容易,把开始想的困难一点,也许成功率更高。
但是反过来思考,社群营销有难度也是一件好事,难度越大意味着壁垒越高,你做成了,壁垒就变成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