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群的定义,始终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各路专家学者的解释也似玄学般令人摸不着头脑。在我这个从论坛、博客、微博、微信一路走来的网络从业人员看来,社群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早期论坛、贴吧的一个个版面,基于某个栏目宗旨(或兴趣)聚集的一类网友组成的就是社群;时下的社群是“去中心化”的产物,移动互联网时代进入一个从来没有的、能把个人地位更加凸显的时代,门户网站信息分发的权限被无数“自媒体”获得,社群随着自媒体的壮大而出现——社群跟论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移动互联网自媒体的崛起,社群更像一个个碎片化的论坛,但论坛的基本特征没有消失:
社群不同于论坛的是,个人地位受重视,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大家基于同好集结,互相连接,共同成长。由于每个成员具有自媒体属性,社群不是一个城市或公司,更像联合国理事会,各成员间没有从属关系,跟一个成员对峙等同于跟整个社群对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择社群承载的平台很重要。本文结合目前三大移动社交APP,从产品逻辑论述,为什么微信更适合做社群?
1、微信群符合著名的“邓巴数字”
邓巴数字: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邓巴数字已经成为众多社交网络产品开发的理论基础,人类的社交人数上限为150人,精确、深入跟踪交往的人数为20人左右。
微信群成员在超过40人时,增长的门槛越来越高,限于管理精力,大多数微信群成员也都会定格在150人左右。设想下2000人同时在群里发言,大量刷屏造成体验下降,很多成员会选择屏蔽群,参与度下降凝聚力也会下降。微博群、QQ群更适合艺人或网红做粉丝经营,粉丝集结是基于艺人的个人魅力,是一对多的结构,一旦中心缺失,这个结构便难以维系;社群成员的集结是基于同好去做一件事,完成一个目标,寻求价值,是多点互相连接,不是围绕一个中心的人在转,更强调凝聚力。
2、微信群使人与人的连接距离更短
在三个APP都打开默认界面的情况下,进入微信群只需点击1次,QQ群需要点击2次,而微博粉丝群需要点击4次!
在信息触达方面,不得不关注消息提醒功能。微博能设置接收所有人或我关注人的通知,设置了仅接收我关注人的提醒,假如不是互粉好友就不能接收到提醒;QQ群一旦屏蔽群后,本地手机端就收不到通知;微信虽然有免打扰模式,但其实信息还是会读取到本地终端,所以微信的信息触达率最高。QQ群的群主或管理员可以发布“@所有成员”提醒,即使屏蔽了群组也能触达,但QQ官方为了避免功能被滥用,也设置了次数限制。
微信群不管是主动访问还是被动接收信息,均比其他两个平台便捷,这就使得基于微信的社群成员间连接的距离更短,有利于增强社群成员之间的联系。
3、微信群建立社群的成本更低
微信支持面对面建群,更便于社群落地沙龙迅速集结成员。在推广方式上,微信群前40个成员不需验证即可拉同好入群,符合社群开放特征,超过40人需要对方验证方可邀请入群,有效避免邀请权力被滥用。
当然,选择微信群作为社群载体,并不是说微信群有多么完美,只能说微信群在解决社群信息过载、触达率、连接人的距离等诸多刚需问题方面相比其他两个平台更有优势。
微信群作为社群载体的不足
微信群在管理工具上很欠缺。社群需要有不同角色的工作人员,类似QQ群丰富的群公告形式、打赏入群、管理员权限,都能为社群规则的执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尤其是打赏入群,也是众多社群通用做法,有效避免“发广告就闪”一类成员的加入,假如你对一个社群不感兴趣,哪怕1毛钱的入群费你也不愿意掏的,打赏就是一种态度,市侩也罢敛财也罢,确实是人性的试金石。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
相关文章推荐
-
教育将死,碳9学社让你像撕X一样去学习
本文所述事实与数据真实可靠,爱盈利愿对真实性负责。60后的碳9学社创始人冯新,很推崇玛格丽特·米德的一本书《代沟》。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前喻时代”和“后喻时代”概念,“前喻时代”是长辈向晚辈传输知识,而到了“后喻时代”,年轻人因为对新观念、新科....
-
大部分社群运营者都忽略的关键点:构建系统化社群思维
谈论社群的人多了,难免有些人多嘴杂,很多都是空泛的去谈社群的概念、模式,但在实际落地实施的时候,却感觉无从下手。其实这除了缺少踏实耐心的运作过程之外,最重要的是缺少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社群思维。运营社群除了除了涵括用户分析、内容编辑、活动策划、产品运营等....
-
APP运营之社群运营的打法:引导、顺毛捋、反馈和活动
有个读者,很热心,问了一个关于社群运营的问题,虽然亮哥没做过社群运营,但实际上也有一些办法,可以供这位同学试试。问题如下:我目前是做家长q群运营,主要就是围绕群活跃,自己引导话题,发一下好文章,上传学习资料到群上,没人发言,还要我用小号发言,回答家长....
-
从流量池概念分析社群运营
社群的存在聚集了一批拥有相同爱好,相同目标,甚至于相同利益的人群。然而,当这一批人聚成一个团体的时候,社群仅仅发挥了它存在的作用。而社群运营的成功与否,才决定这个社群价值能否得以实现。在分析社群运营之前,我们先引入另一个新的概念流量池。所谓流量池也就....
-
【商业模式】互联网时代如何玩转社群经济
一、什么是社群经济?了解这个概念,要从社群两个字入手。我们在这里所指的社群,不是行政区划上的社区,更不是房地产意义上的小区,而是基于某种机缘、兴趣和价值观等因素聚到一起的一群人。比如说,一群登山爱好者聚集在一起,成立一个登山俱乐部,经常一起爬山,就是....
-
商业揭秘:社群背后的生态才是引爆社交红利的重点
三年来因微信社交红利引爆的社群里,有40%仍在迷茫、35%已经消亡,只有25%的社群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落地,而500%的社群仍在陆续诞生。在这个社群经济学的侏罗纪时代,各路社群的基因凶猛交配,创造出很多让人来不及总结归类的社群物种。2014-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