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雪琴,现在我就要去观察四川观察了”。
9月22日,李雪琴回应“四川观察”观察自己,视频一天新增播放量324.2万,获赞40.4万。紧接着,“四川观察”抖音号发布视频官宣将和李雪琴24日破次元同框进行直播带货。
当晚直播间总人数一度突破650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断崖式带货销量,有粉丝直接在直播间留言“600多万人,一只锅都没卖出去”,临近10点,又出现直播间黑屏半秒钟这种直播事故。
此外,负责带货的主播们,看上去和四川观察也没有太多关联,因账号内容多为素材剪辑,并没有真人出镜,所以粉丝们对带货的主播不是很care,有粉丝反应,即使嘉宾李雪琴出场的时候,互动效果也不好,“男主播太抢戏了”。
但在短视频领域,作为8月抖音涨粉榜第一,9月又携手“脱口秀新星”李雪琴,四川观察无疑称得上是现象级。
官V中的顶流
从流量来看,四川观察无疑是成功的。粉丝总数超3107万、12.5亿次视频点赞、单个视频平均点赞数21.7万。最近几个月,账号每30天涨粉208.2w、60天涨粉1546.2w、90天涨粉2027.1w。
还引起了央视新闻的注意:不会吧,不会吧,不会有人只关注四川观察不关注央视新闻吧。语气里充满了羡慕。
但事实上,四川观察已经是一个注册3年的老号,由于没有专人运营,账号一周也就发布两三条,截至2019年,抖音上只有2000多粉丝。2019年6月,四川观察调整团队,之后很快做出改变,到2019年底,已经涨粉40多万人,直至今年,实现了爆发式涨粉。
四川观察抖音号负责人曾表示,他们的方法论主要有三点:一是话题有热度,二是突出现场感,三是连续报道。比如“贵州公交车坠湖”事件,四川观察连续发布8条新闻短视频,单条最高播放量达2.4亿次,留言数超71万条;“杭州失踪女子”案件,发布新闻短视频19条,总播放量达12.6亿次,讨论数超75万条。此外,他们的更新频次异常高。视频内容不单单局限于本地,而是涉猎更大范围,时政、民生、外地、外国、吵架、娱乐新闻包罗万象。
随着账号的出圈,逐渐还出现了几个梗,“就像老婆饼里没老婆,驴打滚里没有驴,四川观察呢,除了四川哪儿都观察”。坊间称它为“四处观察”。
据公开信息显示,四川观察是四川广播电视台旗下的短视频账号,此外还有一款“四川观察”的新闻客户端,于2017年1月1日正式上线。
四川观察,到处观察
如前所述,作为一个地方媒体账号,四川观察的一大特色,就是跟四川没什么关系。
通过抖查查,我随机截取四川观察近期发布的视频,不管是台湾香蕉过剩,还是美国再现食脑虫,都是它的关注点。视频内容来自全国乃至全球,往往十几条视频中只有1条发生在四川。同时,四川观察所发布的原创视频比列并不高,基本是搬运和二次剪辑。
四川观察成功“出圈”后,跟风随即开始。抖音上出现了十几个某某观察,有以各省市地名为名的观察号,如广东观察、安徽观察、山东观察、河南观察等,还有恶搞戏虐的比如宇宙观察、地球观察、沙雕观察、孔雀观察等。
“四川观察”抖音号主编宋小川曾表示,“作为自媒体,“四处观察”并不是贬义词,新闻媒体的使命就是要关注国内、国际热点新闻与事件。大到国际形势,小到邻里鸡毛蒜皮的小事,《四川观察》视频内容包罗万象,观察视角放眼全球”。
这看上去无可非议,甚至作为四川观察这一个单一账号来说,短期内形成这么大的影响力和流量,已经可以充分证明运营上的成功。但是“绕开本地”这个操作,是否应该大书特书呢?
四处观察的地方媒体们
在短视频平台,媒体号对本地新闻视而不见,对国内乃至国际新闻热心不已,已经是普遍现象。一个县级融媒体的短视频号不管本县的大事小情,天天盯着特朗普蓬佩奥拜登安倍的新闻,这并不少见。
并且这些内容几乎没有自己原创,都是从别处搬运二次加工而来的。一个视频火了,一堆号跟着发,远的如美国总统发飙,近的如秦皇岛小伙怒斥穿和服女子。不管与自己的名字调性是不是相符,总之先赚一波流量再说。
8月30日,齐鲁晚报短视频账号发布的一条山西坍塌饭店老人下跪视频,在发布出来的视频中,过寿老人因为内疚下跪道歉,这条视频迅速登上热搜,点赞数也拿下历史新高。但不久,引发了网友的争议和批评,大部分人认为,媒体不去质疑有关部门的失职,却把镜头对准了受害者,发布的视频又形成了二次伤害,有违媒体操守。
网友纷纷在其微博下评论:“齐鲁晚报,服务齐鲁。希望你们能多聚焦省内矛盾,传达民众心声,发掘自身问题,促进自我提升,别老盯着别人的驼背看,对自己的鸡胸视而不见。”
或许有人会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商业变现”,属于传统媒体的“自救”。
但缺乏人设、没有清晰定位、用户画像不清晰、又没有号召力,即使有漂亮的数据在商业层面也是虚的。
此前就有公众号爆料“四川观察”直播带货翻车事件。
让大家去四川观察里去看中国、看世界,本身就是很奇怪的一件事。如果全国各地的融媒体都这么干,那最后生产出来的,必然是一摸一样的信息。标题党大行其道,感叹号铺天盖地,当年营销号被诟病的内容,换了个权威主体继而再现人间。
所谓的“融媒体转型”,无非是在驱逐了一阵市场上的“劣币”后,自己变成了劣币。
本文由 @张亢亢 原创,微信号(justjustzh)。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  本篇文章属于爱盈利原创,如需转载:1、网站端请注明出处,并在文章中附带原文链接。2、微信公号及其他自媒体平台需联系授权方可,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