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学习对象,学习成熟的技能,有针对性的高频率练习。
保守估计超过60%的产品经理,想要获得快速学习的方法,这有很多原因,比如由竞争带来的压力,以及岗位特征带来的压迫感。
这篇文章也和大家分享一个心得:产品经理如何快速学习。
你知道要学习什么吗?
产品经理如何快速学习,这个问题本身并不新鲜,也有很多前辈很深入的进行了回答,在动笔前,我也看过很多版本的答案,受益不少。
在对这个问题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回答者的答案几乎都是不相同的,但每一个答案又都是正确的。
这很不可思议,或者说,在这么多的正确答案里,我们该听哪一个?
最可能的结果,我们会选择一个自己并不排斥的答案。
或者说,我们只是在诸多答案当中,选择一个说出自己心声的答案。
毕竟他人的答案,更容易让我们产生一种信任,更有安全感,尽管只是同一句话被不同的人所表述。
在我们想要快速学习时,可能还不清楚自己需要学习什么?
对于任何一位产品经理而言,这都是一个值得我们铭记的问题。
实际上,这是导致我们成长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还有许多因素都会对我们的成长有决定性影响。
只有当我们明确知道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时,才能产生第二个问题:如何快速学习某内容。
这是前提条件,需要我们自己来补充这样的一个公式,关键部分的内容,则根据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所处的阶段发生改变。
快速学习的技巧
学习,有捷径可走吗?
有的。
而且这个捷径早已掌握在我们手上了,想想读书时代。
职场的技能,与读书时的成绩,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比如这样的一个通过练习来提高能力的方法。
练习是提高的前提,高频率,高强度的练习,便是我们想要知道的快速学习方法了。
三个步骤:明确学习对象,学习成熟的技能,有针对性的高频率练习。
我们已经探讨了第一个步骤,在尝试任何快速学习的方法之前,应该先明确一个学习的对象。
或者说,先要明白自己想学习什么。
现在,我们来聊聊第二步:学习完整的技能。
学习相对完整的技能
第二步的重点在于“相对完整”,尽管产品经理做的是比较前沿的工作,但这个行业却是非常封闭的一个行业。
许多产品人手上的技能是不完整的,多数遵循的是古老的师带徒方式,师傅用的什么技能,徒弟也会用相同的技能。
往好的讲,不同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技能,往坏的讲,是因为这些技能不够完整,具备很高的变动性。
不完整的技能会导致无法练习,也就无法通过高频练习来快速提高。
对技能的完整认识,不仅仅是知道这个技能的定义,也要认识到他存在的意义,他是在什么背景下诞生的,解决了什么问题,是通过什么解决的?他还能做些什么事情?
这么看上去,每一个技能,似乎都是一款产品,实际上,技能或者知识,确实是由前人总结并设计出来的一款款“产品”,使用这些技能的我们,便是他的用户。
正如同许多工具性产品一样,80%的能力是不被人们所使用的,但毫无疑问,对一款工具使用的深浅将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我们的技能,其实也属于工具性产品,符合所有工具性产品的特征。
遗憾的是,这些技能也同样继承了工具性产品的缺点,完整掌握这些技能的人,非常稀少,以至于能将这些技能价值完全发挥的产品人很少,从而导致我们在工作效率的差距。
技能是一款被前人设计出来的产品,可以说每一个技能都是被极为复杂的设计出来的,尽管从定义上来理解,非常的简单,就像MVP一样,定义上而言,只是最小可行性的产品,然而,他也是被前人用了许多的时间,极为复杂的设计出来的。
似乎,我们有点太小看这些技能了,你说呢?
快速学习的前提,是在于我们尽量完整的去认识到这些技能,而不是很粗浅的去学习,也不是形式化的去应用,我想许多产品人并不能回答案例中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写需求文档,而这个问题则是许多团队舍弃文档的原因,不知道为什么写,不如不写,我是认同这个观点的。
这是我想告诉大家快速学习的第二步,相对完整的认识技能,认识方法,这需要我们花点时间去研究,去调查,去分析,就像去学习使用一款工具一样,并不是那么容易。
高强度练习
技能和方法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尤其是学习方法,学习英文要去背单词,学习数学则要做习题,本质上其实都是“题海战术”,比较符合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尽管有些不那么人道,但效果确实可观。
第三步,高强度的练习,是充分建立在第一步,和第二步之上的,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目标技能,相对完整的认识这个技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造题海,高强度练习”,并且是带有目的的进行练习。
也许你并不知道,原型图也是很复杂的一个技能,尽管他看上去很简单,只是“画图而已”,若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进行原型图的练习,不管是画十张,或者是画一百张,除了画的更快一点,什么效果都没有,练习的只是”手速“。
这里有一篇 朋友写的 原型图练习总结,不妨 看一看呢。
<枯叶私塾之原型图练习总结>
我们的技能其实都可以通过高强度的练习来快速学习,原型图和需求文档也是可以速成的,这需要我们知道自己正在练习的是什么?为什么练习?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是这些练习,最好能有人帮你检查一下。
你知道的,一些不可视的软能力,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练习的,比如观察与发现和产品感。
互联网严格意义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创新,买东西仍然是买东西,交朋友也还是交朋友,互联网改变的只是媒介,换言之,大部分的产品设计灵感其实来自于我们的生活,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互联网历史实在太短暂了,称之为婴儿都不足以描述两者的差异。
至少在目前的时代里,我们所忙碌的仍然是应用互联网这个新的载体来完成现实生活的某种映射。
我们要从产品经理的工作中获得成长,是极为缓慢的,因为产品的迭代周期实在太漫长了,一个方案从构思到实现到结果至少许需要花费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多的时候甚至在四个月以上。
工作让我们的成长缓慢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频率太低了,一年的时间也很难进行几次”练习“。
借助于对第一步和第二步,运用自己闲暇的时间,进行大量的,高频率的练习,无疑会比其他人快许多。
对于基础技能而言,保守估计 原型图练习一个月,需求文档练习一个月,保持每天的轻量但高频率的练习,就会有显著的效果。
而对于其他的技能,诸如案例提到的观察, 发现,产品感则需要另外的一些练习方法,取决于我们是不是能够相对完整的认识这些技能,也取决于我们是否清楚自己需要学习的技能。
文末撒花
以上,便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产品经理快速学习的方法,总结下来一共三个步骤。
1.知道自己要学什么
2.相对完整的认识要学习的技能
3.高频率的练习
文/枯叶 微信公众号:枯叶咖啡馆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
相关文章推荐
-
解读AppStore第三种付费方式:订阅付费
Gamelook报道/手游中加入订阅付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SP时代的暗扣,这显然是违法的,但如果用户在知道每月要扣钱的情况下自愿订阅的呢?那么就是合法和可行的,事实上,订阅付费早已是appstore上长期存在的一种用户付费方式,且已在一些应用产品上大....
-
个人开发者面临危机? 从5个角度反驳这一伪命题
随着移动平台和Steam游戏数量越来越多,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个人游戏开发者的生存环境正变得越来越艰难。瑞恩克拉克(RyanClark)也是一位个人游戏开发者,但他认为如此论调过于悲观,并于近日在Gamasutra的一篇文章中予以辩驳。克拉克将个人游....
-
个人游戏生存现状调查:在巨头狭缝中侧翼突围
在中国个人游戏的发展历程中,2015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巨头集中发力抬高研发、发行门槛,行业寡头化竞争趋势基本形成。在这种左右夹击的狭缝中,竟有数款个人游戏成功实现侧翼突围。一款名叫《球球大作战》的个人游戏,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靠口碑传播实现百万用户增....
-
“影游互动”最全面的解读——对话爱奇艺副总裁王昊苏
文/手游那点事欣欣作为影游互动领域的佼佼者,爱奇艺打造出了国内第一款影游互动爆款《花千骨》,而今年在交出《楚乔传》等佳作之后,还将陆续推出《鬼吹灯之牧野诡事》、《河神》、《醉玲珑》等顶级影游互动产品。回顾过去两年,影游互动领域在经过探索和沉淀之后,依....
-
APP发展至今,中小开发者如何去开发
如果把2010年看作是移动互联网的元年,那么APP这个新生产物已经发展了四年有余了。这四年中,APP经历了和WAP的斗争,和HTML5的斗争,和公众账号的斗争,和轻应用的斗争,结果显而易见,APP以其独有的产品形态和生态环节,成为了目前的胜者。APP....
-
“京东618”竟持续了一个月?促销为啥要这么久
“京东618”用了一个月干了啥?本文从“武器”“战术”两个方面分析了这场战斗。提起17年的6月18日,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618大促还是父亲节?无论先想到哪个,我们都必须承认一点:经过10年的深耕,“618大促”这个互联网造就的节日,成为了可以和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