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2010年看作是移动互联网的元年,那么APP这个新生产物已经发展了四年有余了。这四年中,APP经历了和WAP的斗争,和HTML5的斗争,和公众账号的斗争,和轻应用的斗争,结果显而易见,APP以其独有的产品形态和生态环节,成为了目前的胜者。
APP之所以能赢得这场,原因无外乎两点:
一是产品体现更加适合新的操作环境。从苹果开创多点触摸操作之后,各类基于触屏和传感器的操作方式在各类APP上得到了充分施展,无论是滑、摇、碰,APP的用户体验最为完整一致。
二是生态圈更加开放。iOS和安卓两大生态圈已经建立起来了开放和标准的开发环境,在这两个生态圈里实现创新,无疑要比在几十种浏览器或一些封闭生态里开发来得更加的踏实。事实上近期IPO的不少移动互联网企业也多大依存的是这两个生态圈。
但就在APP如此一骑绝尘发展之际,在产品经理圈里反而开始弥漫一股悲观情绪。
两座大山横亘在开发者的面前。
首先今天的APP开发者面临不是其他产品形态的竞争,而是产品创意的竞争。过去由于移动互联网刚刚起步,几乎在各个产品领域中都有可以创新的点,无论是行业、类型、设计风格、操作模式等等,新APP层出不穷。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之后,一个好创意几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了。从secret到魔漫,从2048到别踩白块儿,整整一年,真正在APP上有创新的产品寥寥无几,背后层出不穷的是无数多的克隆产品。而没有一个极致的创意,又如何能让自己的APP从百万APP里脱颖而出,冲破巨头们在TOP榜上设下的层层封锁呢?
可能自信的开发者会觉得,创意总在灵光一闪之间,万一让我中了呢?
那么第二座大山的出现,就更让人喘不过气来了。
一个现实是手机桌面的天王山之战已经打完了!微信、地图、新闻、银行类产品,他们已经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从全市场来看,客观现实是: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几乎已经接近尾声,用户手机上的APP安装数量越来越少,一个APP在屏幕上留存的时间在越来越短,可以挤进手机首屏、次屏的难度在指数级上升。
APP究竟还能不能有新生力量出现,作为中小开发者究竟出路在哪里?
移动互联网经过4年的发展,过百万的APP已经完成了各类互联网产品的移动化转型。各类产品的卡位也基本完成。
通讯、位置、新闻、信息等核心产品的竞争和归属也基本告一段落。手机首屏的位置之争已经完成了至少80%。游戏、视频类产品成了其中仅有的不确定因子。
如果要回顾总结这段APP1.0的发展模式,就会不难发现,所有这个时代的APP虽然形态各异,但都遵循一条铁律:让用户在特定场景下想起这个APP,即所谓的场景记忆(条件反射)。例如聊天会想起微信、找路用导航、吃饭用点评,等等。一系列的生活场景成为开发者在策划、设计APP是最为核心的出发点。【场景化设计】造就了第一代APP突围的共性特征。
APP 2.0时代:基于场景发现的新技术新产品
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几乎所有的场景都已经被开发殆尽,巨头、品牌压迫之下,突围之路异常艰难。如何在新的环境下赢得用户成为了所有APP开发者的共同课题。而技术的不断推陈出现为这样的突围提供了新的机会。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早起,基于GPS定位的服务(LBS)成为了今天很多主流APP的必备功能。而之后智能手机上的各种传感器更为摇一摇能好玩功能提供了平台。今天智能手机的硬件加上机器学习的模式识别算法创造出了新的技术领域——运动模式识别。这样的发展趋势更在2013年的iPhone 5s发布会上得到了提醒,Apple在发布5s的同时,首次发布了智能手机专用的运动协处理器。
这个听上去还有点Geek的技术,为新一代的APP开拓的一个新天地。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以Moves(已被Facebook脸谱收购)和微车等APP为代表的运动模式识别产品成为了一批新的探路者。
这些产品通过基于智能手机的软硬协同算法,可以准确的识别到手机的机主当前所处的运动状态,进而识别机主所处的场景,例如跑步、驾车等等,再基于这样的场景提供相应的服务,例如路况、限速等等。
APP自动识别场景进而提供服务,创造了一种新的用户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下,用户是否能在特定场景想起这个APP已经不重要了,用户是否在首屏或者次屏安装了这个APP也不重要了。转而代之的是APP会在自主的在特定环境下通过推送来为用户服务。APP所需要做好的是如何准确的识别场景,如何让用户感受到服务的价值,而不是骚扰。
如果说运动模式识别还比较受限于运动或行车类产品,那么利用iBeancons以及与其他智能硬件相结合的APP将有机会进一步拓展场景发现的应用空间,无论是室内定位,还是智能家居,都有机会为场景发现式的APP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APP发展至今,中小开发者如何去开发
上一篇
导游APP更宜深挖本地旅游资源
相关文章推荐
-
网易方法论:手把手教你做Bug Bash(缺陷大扫荡)
BugBash,即,缺陷大扫荡。产品版本发布前,团队全员集中起来、共同找Bug。是软件工程、互联网产品开发过程中,验证环节很重要的一个活动。什么是BugBash?BugBash,顾名思义就是缺陷大扫荡,让大家在产品版本发布前,一起集中精力来找缺陷。是....
-
NFC对抗二维码 两大支付体系谁能一统江湖
在双十二期间,当支付宝花重金大力推线下商家五折消费时候,银行的复仇在同一天开始了,银联联合20余家商业银行正式发布了官方移动支付云闪付。关于云闪付,说白了,就是NFC中国版本。针对这一新闻,结合当下线下O2O和移动支付的格局,做出相关分析和解读。NF....
-
做app推广,请不要太浮躁,要认真对待中小渠道
这几天看到几篇文章,都是吐槽app推广太难做的,什么这个没量,那个没量,这个价格太高,那个价格太高,出去聊了一圈,大家都说难,我感觉大家真的是太浮躁了,太负能量了,所以我就写一些正能量的文字给各位行业同仁打打气。请不要抱怨,先做事在一个公司做一件事情....
-
哈罗单车开启十城“芝麻信用评分免押金”骑行
36氪日前获悉,哈罗单车和芝麻信用达成战略合作,开启十城同启芝麻信用免押金骑行。免押金正在成为共享经济行业的大趋势。一周前,芝麻信用刚刚公布未来最重要战略:将投入10亿元,与合作伙伴一起消灭押金。11月28日,哈罗单车宣布,在长沙、郑州、南京、扬州、....
-
从交互设计的角度,看iOS11的5点不足
提前下载了开发者版本的iOS11体验了大半个月,除了很耗电、手机很烫以外,道长打算从交互设计的角度去浅析一下个人对iOS11部分交互以及可改进的地方,为了避免篇幅过长,所以只挑几点出来讲。一、WP风格的标题栏及导航条功能熟悉WinPhone(以下简称....
-
快手APP产品分析报告:绝不流于形式
笔者也算是快手的忠实用户了,2年前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款产品那时候笔者还没入行产品,当时玩快手只是觉得这个APP很有趣就一直玩到了现在。今天的快手已然要成为一头独角兽,而笔者也想以产品人的身份用分析报告的方式再去解读下这个神奇的APP。所以这篇文章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