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在北京参加某课堂线下组织的产品经理培训,同组一个女孩从深圳飞来,特意来看看“北京的大牛们有多厉害!”
课程尾声时,她似乎不太满意:“这个产品方法讲的不好,我上次听过一位布棉老师的课,特别清晰,我强烈推荐你听听他的课。”
我莫名其妙的看着她。
3年后,我指着那个黄黄的logo,跟我组里新来的专员小孩推荐:“这个平台产品课逻辑清晰,录课老师行业经验非常丰富,强烈建议报名学习一下~”
那小孩莫名其妙的看着我。
转变来源于我的真实体验,掐指一算在三节课黄的笼罩下已然摸爬滚打了大半年。
前三个月,我和一群小伙伴不停跟P1、2课程和作业死磕,周末和下班后的零散时间全部排满,克服诸多困难最终以优秀学员毕业;后三个月,我和这群小伙伴成为了新一期学员的助教,与新学员交流想法、分享经验;现在,我们正在P3的课程中通力协作,获取更高层面的思考方式和实战经验。
p1、p2课程设置,以夯实基础为主,为一个初中级产品建立技能清单和几乎所有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每天耳边都萦绕着老布魔性的声音,在课程和作业的炮轰下,我重新梳理了自己的产品知识结构,横向和纵向补足了认知广度和深度。
--以往在收集用户反馈时,我更多是在分析用户的反馈主体内容,而忽略了再深入一层对用户属性的信息收集,但在P1第一章节第一课,我get到当把用户反馈与用户属性关联在一起进行分析时,才算是基本合格的用户分析,因为此时决策更有说服力,决策参考也更全面,犯错成本更低;
--产品上线前后的物料准备这节课,刚好赶上公司产品上线的时间点,根据课程中的物料清单,让运营、商务等部门做足准备,成为公司史上最成功、撕X最少的一次产品上线,这种即时反馈,让我顿感鸡冻和感激,也由衷布棉老师的睿智(他大多数时候面对的是一群小白用户o(╯□╰)o);
对此类或大或小的知识点的顿悟,贯穿了我整个p1、p2的学习过程,大到思维框架的建设,小到上线后邮件撰写教导,曾经一知半解的、悬而未解的问题,像散落在地上的珠子,被一颗颗拾起来穿成完整的链条。
而那群“臭味相投”的小伙伴则开启了我另一种体验:学员们在群组里互捧、互黑,看三节课几位“领导”内斗,看老布时不时出来把天聊到某些性向APP上,乐趣无穷;听低调奢华内涵的大神们分享干货,跟着老布(正经时候)点评和指导纠正思路方法,被范范和珂婶追着迭代作业,动力无穷。就在一张一弛中,三个月的课程顺利完成,我也发现我养成了一种主动学习、对产出跃跃欲试的习惯,这都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1期结束,不少学员对三节课都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我也把他当成了家。对于那群“领导们”我特别感激,无论生活或者工作有任何问题,美腻范范都会尽快帮我解答。睿智老布也会帮忙,比如某个时期我换工作时特意跑去咨询:
“A公司比较知名,产品成熟,量级大;但是B公司行业很朝阳,目前在行业中发展势头非常棒,有无限可能啊!帮我出出主意吧~”
“额……这个,哪个与你喜好更近一些?”
“都差不多。”
“那……选给钱最多的那个!”
你看,我就说老布是一个睿智的人,果不其然(嘿嘿嘿)。
感谢三节课,让我收获了成长和家人,我会一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奔跑!现在,我要去做P3的小组作业了。
此致,敬礼!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