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12时许,微信公号“正午故事”发文《我是范雨素》,将范雨素带入网络空间,该文通过朴实文风描述了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轻松斩获10万+,点赞数突破4万,范雨素也被网民称为“灵魂写手”,在网络走红,并于26日强势刷屏。
通过清博舆情监测系统(免费、每两周迭代的舆情系统、近20000用户的选择,)监测“范雨素”,时间段为4月26日12时至27日18时,情感属性图中,网民的观点以中性偏正面为主,占比高达92.35%。
注:来自清博舆情系统()
舆情走势图中,自4月25日开始,微博、微信、网页三者的曲线图较为一致,均在26日到达最高峰,其中微博数据升至2000+,27日,随着网民讨论热度的降低,相关数据开始缓慢下滑。
注:来自清博舆情系统()
微博粉丝质量图中,关注此事且粉丝数超过1000万的超级大号共有21个,100万以上的共有90个,10万以上的有180个,诸多网络大号的关注,助推此事热度攀升。
注:来自清博舆情系统()
目前,社交平台上,包括@人民日报 在内的多家媒体账号均大力聚焦,范雨素本人也因该文获得了诸多网民的高度赞扬,“心怀文学”、“文风朴实自然”、“灵魂写手”等评价接踵而来。
范雨素事件,随着网民的持续关注,舆论走势在未来或许会发生一些变化。
预测一:事件有反转可能,有网民质疑此事有炒作之嫌,背后或存在营销号和水军操控。社交平台上,有网民表示范雨素文章的用词方式、文风以及反映的底层生活在网络上“到处都是”,不明白为何单单她火了?部分网民怀疑《我是范雨素》并不是范雨素本人原创,她的文字“经过深度加工”,迎合了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中产阶级焦虑、底层隔膜症的心理痛点以及平等、自由的普适话题,容易引发共情效应,推断背后有营销号写手助推此事升温。
也有评论进一步挖掘其传播路径指出,媒体集群报道结合大号群推,“刷爆朋友圈”、“躲古庙”等都是典型的炒作手段,网上评论众口一词的“感动”、“泪崩”、“温和质朴”有买水军炒作之嫌。
此外,关于范雨素文章中多处提及的“皮村工友之家”也被曝出“名义是为打工者维权的组织,其实背景复杂”,引发部分网民猜测此事或将反转,有网络大V在微信朋友圈发文质疑,“范雨素莫名的火了,火的很诡异。范雨素是一个人,还是被团队推出的所谓小民代表?”
预测二:教育资源不公话题引发热议,舆论期待此文能推动相关问题得到重视及解决。《我是范雨素》一文中,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两个女儿因没相关资格不能正常入学,只能通过看电视认字,而大女儿的两个玩伴,一个因户口问题无学可上,一个因监护人认为打工子弟学校教育质量差,也没有上学,但自己的雇主却可以为孩子提供超配教育资源,来反映现实生活中教育资源不公现状。
随着网民对范雨素的讨论从感性逐步向理性的转变,部分舆论或对教育资源不公问题进行深度探讨,范通过自己的女儿与其玩伴在成年后的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社会保障等对比情况,向公众表明欲通过教育打破阶层固化是极其艰难的事情。舆论或会扩大相关议题讨论量,并期待教育资源不公这一问题能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及逐步解决。
@人民日报 也在文章《以文学为武器对抗存在的荒芜》中表示,“因为好看,《我是范雨素》一文展现出了文字表达、文学书写对于个人、对于社会的意义与力量。但我们却不能因为好看,而忽略了文章指向的个体遭遇、社会问题。从农民工子女就学到农民征地补偿,如若一篇好看的文字,能推动问题的解决、公义的到来,也能在实现文学社会价值的同时,展现人文精神的另一个向度。”
预测三:文中对农村离婚女性悲惨境遇及艰辛生存的描述,或再掀“底层愚昧”话题。文章中,范雨素花了大量篇幅来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包括年少时私自离家归来后,因被视为有伤风化,从而被除母亲外的多数家人及整村乡民鄙视;与一东北人结婚后,因屡遭家暴,最终离开丈夫独自带着两个女儿回老家,但家里却已经难以容得下范继续生活,从而不得不回到北京做育儿嫂。
范通过描述自己的悲惨遭遇,展示了部分底层农村仍然深受封建思想荼毒,尤其是对离婚女性的歧视,表明部分农村仍处于愚昧封闭荒蛮的阶段。
2016年6月8日,一篇《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刷屏网络,虽然该文后被删除,但是农村网民low、土嗨、低俗、简陋、粗糙等标签却被坐实。2017年2月14日,《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丨返乡日记》再次刷屏,文章通过描述东北农村现状,斥责东北农村“礼崩乐坏”。即便该文随后被证实为杜撰,但给农村形象抹上的一层阴影短时间内却难以消除。
类似的展示部分农村愚昧、封闭、粗俗、无知的文章通过网络曝光后,或再次掀起网民对农村生活现状的探究,对“底层愚昧”的热议。
预测四:范雨素报道媒体说明会或助推“皮村工友之家”踏上商业化之路。4月27日,微信公号“新工人艺术团”发文称,即将在2017年4月28日下午18时30分在皮村新工人剧场举办范雨素报道媒体说明会,说明会的主要内容为“皮村工友文学小组成员及辅导老师见面交流会。”
后微信公号“今日话题”的文章《多几个“工友之家”,或许就能多几个范雨素 |今日话题》,引发网民质疑,该文章详细介绍了“皮村工友之家”是个什么组织?出现的背景?为什么社会需要工友组织等。
该文将“皮村工友之家”塑造为农民工的“精神世界”,宣称“‘工友组织’或许无法解决工人的根本问题,即生活的困窘和漂泊,但却能提供很多用钱也买不来的,能支撑人走下去的东西。”
27日,后有媒体账号报道,“范雨素因被各路倾慕者围追堵截,现在已躲到深山古庙。”有舆论猜测,既然如此,媒体说明会断然不是范雨素主动要求召开的,且说明会的主要内容与范雨素并无直接关系,“皮村工友之家”或是范雨素走红的幕后推手,范雨素的走红或助推它踏上商业之路。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