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是2015最热火的词,然而,微商最初的雏形,其实是在社交网络蓬勃发展的初期,一群社交网络的活跃分子孜孜不倦的在互联网上分享着自己的观点见闻,逐渐形成了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交流量中心,形成了自己的影响力,或意外或偶然间用自己的影响力获得了某种商业上的成功。
影响力是最好的一个变现渠道,现如今社群电商的核心就是影响力商业化。
微商是一个最典型的靠兴趣玩出来的产物,由社交网络的活跃分子形成了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交流量中心。这是一种分布式的流量中心,它没有一个自己的平台,而是星罗散布在各类大大小小的社交网络上,其中一部分在分享自己的生活中意外的走向了变现的道路,通过强大的社交网络人脉和网友的信任尝试性的做了一些产品销售的事情。
之后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国内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C端的需求,尤其是奢侈品国内国外的巨大差价,吸引了一些拥有海外资源的朋友做起了代购生意,产品的范围从奢侈品到化妆品等等,迅速涵盖了以时尚为中心的各类衍生产品。
微博将社交网络推向了一个高潮,虽然如今已经没落,但是它所打造的人人都是媒体的概念却深入人心,依托社交网络的营销号和营销公司也快速崛起。从思想推动的层面来说,微博对于微商的推动作用远高于微信,因为它将个人流量变现的概念深植入了人们心中。
微商是松散型社群电商的初级尝试
微商之名虽然来自于微信电商的概念,但是思想铸基是由微博完成的,它是松散型社群在电商方面的初级尝试。彼时的微商已经构建了社群电商的雏形,但是社群的意识尚未觉醒,更多的人只是在粗暴的构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流量中心,并试图通过电商化来变现。
笔者在很多场合表达过个人的观点,微商是社交网络的活跃分子,通过多年深耕社交网络工具积累的人气,进行的一次电商化的爆发。我们置换成一次社会化媒体营销来说,最早的微商们在无意识间做了一次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社交网络营销铺垫,通过这样一次营销铺垫积累了大量的忠实客户,这才造就了很多后来所谓的微商销售神话。
而且对比短期的社会网络营销推广来说,这样一次深度营销铺垫,所积累的客户资源的价值含金量是非常之高的,转化率自然也远高于一切短期营销活动。它所构建起来的买卖双方的信任感不是靠钱就可能堆出来的,除了时间成本之外她们还付出了大量的情感在里面。
最初的微商们之所以能够成功,不可以简单的归结于社交网络的红利,我们更多的需要看到她们在这之前所付出的时间和情感成本,这些都是无数个日日夜夜浸泡社区所置换回来的无形资产。她们无意识间给自己种下了一片果树林,微商的爆发只是她们最后收成的表像。
代理逐利化使微商社群化走向了失败
微商出现代理这事一点也不奇怪,早在淘宝时代代理就已经出现,笔者08年注册淘宝的时候就曾想通过代理来做电商,那时无论是淘宝还是一些第三方代发货平台都已经出现,然而淘宝代理由于先天缺陷导致了没能蓬勃发展起来。
当然这种没有发展起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今的淘宝C店之内以代理为主的皮包店铺也是数不胜数,笔者接触过的一些淘宝大店主,光他们几家加起来在淘宝上的代理就已经有不下五十家,只不过淘宝缺乏社交放大属性。
微商代理和淘宝代理的入会门槛几乎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微商代理更加功利,会通过各种方式去逼迫下线压货,压货造成就的经济紧张感促使了下线也加入了代理的招募当中。而淘宝繁琐的开店流程也进一步限制了淘宝代理的膨胀。
笔者身边大部分女性朋友都有过做淘宝代理的经历,然而光是装修店铺这一关就排除掉了一大部分,剩下的那部分由于没有流量引导也都放弃了。无论是淘宝代理还是微商代理,没有自营流量中心的能力最终都将走向失败,说人话就是找不到自己产品的买家。
从这一点上来说,女性似乎天生就对电商有着比男人更强的兴趣,无论是买还是卖,电商从各方面都在呈现女性化的特征。无论是各类垂直化的电商平台,还是微商的产品属性,以及马云曾经发布的电商创业报造,整个电商圈内女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角度。
从信任经济向代理逐利的偏移
微商圈内其实有一句话没有说错,那就是微商是一种基于信任的电商,最早的那些还不叫微商的微商们,他们之所以能够把货卖出去就是在于她们的客户信任她们。笔者曾经亲眼见过一群爱玩游戏的小孩,仅仅通过QQ空间放几张图片就把货给卖出去了,她们的客户最初就是那些和她们一起玩游戏的公会玩家。
通过QQ空间来卖衣服曾经一度流行于一些非主流的圈子里,虽然她们受到了外界各种歧视和非异,但是其中一部分人通过“家族”的集结确实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变现。她们通过互相交流不被外界理解的非主流文化聚集在一起,通过分享她们的非主流产品获取家族成员的信任,有商业头脑的成员便开始琢磨起了这方面的生意,有一些甚至一度做的还不小。
代理制在她们的生意里也曾经出现过,只不过那个时候“代理”还没有商品化,对于她们来说只是希望通过代理多卖一点东西。而在微商的世界里,“代理”这个模式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产品,卖的“代理”越多,所能获得的回报也就越多,至于产品只是“代理”这个商品的附加值。
微商生态的崩溃搅动第三方平台的风火
“代理”商品化注定是一门不可持续的生意,短暂的疯狂成长之后,整个微商的生态迅速崩溃,大玩家退场代理频频跑路,2015年7月前后几个月,整个微商界一片哀鸿遍野。微盟、有赞以及微店等第三方平台迅速布局,企图瓜分掉这一千万微商,通过帮助微商转型来实现自身的平台成长。
由于微商社群电商的本质,各大微商第三方平台打出的也是社群化的口号,企图通过构建一个分享型的社交电商网络,并借助平台背书来帮助微商转型。未来在微商第三方平台当中能不能够诞生移动互联网的美丽说和蘑菇街我们还有待关注。
对于一千万微商们来说,除了平台化迁移之外,自身对于社群的意识觉醒似乎更加迫切,目前依然可以看到一些新入局的代理在做着被抛弃的刷屏的事情。微商代理的幽灵还残留在整个社群电商的世界里,从直销传销的历史我们可以预见,这只幽灵还将长期盘据在整个社交网络之中。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
曾经的微商神话,实际上是社群电商的初级尝试
相关文章推荐
-
微信群的前世今生:这玩意到底是社群经济,还是乌合之众?
我整理了一下微信群自从诞生到现在的一些经历,并尝试将微信群的发展划分成了五个阶段,今天来为大家复盘一下这个微信群的前世今生。众所周知,2016年,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几乎都被吃得七七八八,无论是做内容创业、还是做APP、做平台,创业们纷纷开始相互抱怨....
-
为什么你的社群总是沉睡?社群搭建别踩这四个坑
本篇侧重说社群运营路上的一些天坑,希望引起大家对一些板块问题的重视,这关乎要不要做社群以及社群的生死。天坑一:建群前,定位不准,运维目标不清晰大多数人自己身边有一票人之后下意识就是拉个群,全然不管三七二十一。所谓定位,核心的无外乎本群是什么,要干什么....
-
手把手教你:如何用社群撬动百万直播观看量?
学霸君本身是做K12智能化教育,靠拍照搜题起家。有5500万的中小学学生用户。本身这次尝试的主要目的,也是测试学生对直播的接受程度。如果说公众号、短视频是去年新媒体营销领域的热词,到了今年直播和社群的风口大热,似乎不弄个直播,不弄个收费社群,都不好意....
-
罗辑思维视频停播,付费社群是否成为新风口?
前几天,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小规模的茶叙会中,宣布了一件事情:持续在各大平台更新了4年,收获了累计超过10亿次播放的《罗辑思维》视频,正式停播了。也就是说,那款曾经的带着罗振宇大脸的脱口秀节目将退出其它音视频平台,只在罗辑思维旗下的....
-
喝微商这杯烈酒,还是下好社群电商这一盘棋?
近期以来,在微信朋友圈漫天刷屏广告的微商好像渐渐销声匿迹了,回顾我们经常在朋友圈看到的微商产品,大家会发现,俏十岁没了,奇迹面膜没了,韩国的蜗牛霜没了,韩国的马油毁容了,神皂也淡了,突然间撕拉唇彩也不火爆了,突然间薰衣草小熊没有了,突然间柠檬杯没有了....
-
社群文化差异|为何说Facebook的"社区市场"不适用于中国
作为国外的社交巨头,facebook在早期就被一些用户和商户用来进行商品零售。不过,日前facebook正在顺应这种用户利用facebook兜售二手商品的趋势。Facebook网站推出的本地市场这一功能,实际上就是一个针对买家和卖家的基于社区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