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似乎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生活的标配,不管是上班路上,还是下班回家,用微信刷朋友圈,刷公众号的低头族比比皆是,在如今时间碎片化的时代里,知识和信息也在严重地碎片化,很多人愿意花一个小时去刷朋友圈和公众号,也不愿意用书籍来扩张自己的知识面。对此,微信之父张小龙也深感担忧,他知道,如果用户花了很多时间,比如现在这样在微信上,那么,迟早有一天,用户回顾过去的几年,发现一事无成,而原因就在于微信侵占了自己的时间,那么,微信帝国就会一瞬间完蛋。
11月3号晚间,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公告,宣布微信小程序正式开放公测。原本只是一个内测的小程序,却不料在朋友圈刷起轩然大波,在互联网风口的新媒体人纷纷追赶这一热点。微信的一个小举动却引来许多人关注的目光。不到六年时间,微信已然成了一个世界级应用,但也成了一个“庞然大物”。我不禁开始反思我的社群路还要继续在微信玩下去吗?最终我的答案是No!
随着微信的发展壮大,微信似乎在有意缔造一个更好的生态系统,无论是从封杀三级分销到整治朋友圈微商,还是从曝光自媒体刷单到微信群新增群主权限和群收单功能,这些举动仿佛是在帮助我们这些在微信生态工作的运营人员,但实际上我们又不能发现,朋友圈一直都有刷屏广告,自媒体一直就有刷单行为,微信群一直就有管理困难的症结,为什么是现在才有动作?除了政策,其他原因还有什么?
经常听到有人问,为什么社群半死不活,为什么社群参与度那么低,为什么社群有些社群规模做不大还是很难变现……
你是否也遇到以上的问题?这或许和你的运营能力无关,却和社群场景有关!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来阐述,微信类知识型社群的路在哪?
微信爆发场景危机,社群之路扑朔迷离
众所周知,朋友圈、公众号和微信群是微信的三大核心板块,也是人群的聚集地,然而至今朋友圈经历了微商刷屏到活跃度下降;公众号经历了置顶、刷单丑闻曝光、粉丝难涨、互动性差;微信群经历了置顶、群主管理权转让、群主管理权限、群收单等几个维度改变。虽然微信的许多功能都在逐步的完善,但是作为社群运营人员未必就能运营好社群,这在某种情况下和运营能力无关,就和此时的场景有关。
1.微信本身的容量已经很大了,对于用户每天第一时间打开微信就会有一大波信息呼啸而来,工作在这里,生活也在这里,让人产生厌倦;
2.大部分的社群载体都选择在微信,有的甚至建了好几百个群,但是从用户角度考虑,也许你们的群只是他们之一,这个时候价值突出显得至关重要,很明显没有价值的群居多,有价值的群被淹没;
3.社群的运营已经从最早的基础服务、简单分享升级到了势能运营、多维度场景交互的时候了;
4.微信这几次功能改善是对用户的场景体验的提升,也是微信商业尝试的一小步;
5.普通的社群运营人员此时如果没有IP、闭环服务体系、强用户参与感、社群变现机制,社群最终难逃一死
6.随着细分垂直场景的逐步衍生,微信已经不是社群载体的唯一选择了,此时我们的用户和社群圈层在一起,平台只是选择之一。
微信的下一幕:封闭式定制化社区
个人品牌崛起:请珍惜自己的才华,你的时代到了
秋叶大叔、咪蒙这类公众号每篇都有很多人评论互动,而一个普通运营者的公众号姑且不说阅读量,评论打赏几乎没有;
我举这几个例子是想告诉你人格魅力在当下很重要,用户是趋利趋势的,如果你想做好社群运营,学的东西就多了,不光是学套路,听再多分享也无事于补,最重要的是个人品牌打造,在这里给大家给几点个人品牌打造参考路径:
-
自我定位,明确自己的优势
-
持续学习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
坚持与人分享,多维度创造社交场景
-
坚持与人交流,多参与不同的圈层活动
-
多在不同社交平台曝光自己
-
帮助别人成长,建立你的粉丝团
-
最好出书、大咖借力
当你意识到个人品牌的重要性,并现在就开始执行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去检验,等你有了自己的个人品牌,社群运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记住:社群运营是个人品牌成长之路,用户是用来满足和成为朋友的,社群不需要运营,因为它的本质是链接、参与、创造共同的故事,变现是结果。请从现在开始珍惜自己的才华,属于你的时代到来。
社群的下一个场景:重度人格,深度社交,无线势连接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