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社群运营者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难题,社群搭建起来了之后,有了人流量,却始终没有活跃度,潜水的水军太多,剩下社群管理者在群里上演独角戏。在微信运营中针对学习型社群,一直会有这样的一个误区,所谓的社群KOL就是那些经常在社群里面活跃的人。但实际上呢?
微信社群活跃不是靠的贴吧KOL那套逻辑
那我们来分析一下:来到一个社群,我们最希望接触KOL的当然是那些有思想有能力的精英。对于精英来说,时间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微信不同于以往的论坛贴吧,没有明确的目的作为精英怎么可能浪费自己大把的时间泡别人的群闲聊。
在微信群里面所以除了管理者,经常泡群的都是一些相对初级或者是一些有利益诉求的成员,他们想通过不断的活跃获得关注。
所以很多时候对于学习型社群为了维持活跃往往会造成两种极端,要么就是大咖在对话,职场新人不敢插话,也插不上话。要么职场新人在一起叨逼叨,说一些毫无养分的话,大咖看了摇了摇头直接就把群屏蔽。这样社群的聊天水准就一直提不上去,成员素质也上不来影响社群的层次。
而我们做社群终究还是商业目的,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任性的挑客户,社群成员层次很多时候参差不齐。在运营的过程中总不至于把那些说一些没有养分但是又没有违规的人嘴巴给堵上,这是很多人最纠结之处。
社群成员的链接都是先从价值链接慢慢演变成情感链接,价值链接的载体往往就是话题。然而在社群里面真正想实现深度互动还是有很多隔阂的,比如能力差异、比如身份地位、比如行业差异等等。因为这些差异性,这也是为什么社群很难形成真正的融合。如何打破这层隔阂对于盘活社群意义重大。
以往职场新人为什么跟大咖融合不了
以往在社群里为什么大咖跟职场新人很难形成互动,难道是大咖势利眼么?显然不是,真正的大咖往往很谦卑平和,只是实在没法进入同一个沟通的频道。
对于这个现象我们用商业模式的思维来解析一下,以往的人际交往模式两者之间本质在于没有价值闭环。我们先了解两个东西:
1、价值标的;
2、交易路径。
以往职场新人不知道自己身上的价值是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够给大咖带来什么,认为自己跟大咖的每次接触都是在麻烦别人,所以很多人会有一种自卑感。企图心强一点的就直接厚着脸皮打招呼了。但是这仅仅解决的是心态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
知道自己的价值标的还得设计一个价值交易路径,这样才能真的形成一个稳定的关系。所以就是因为缺这两个东西,在社群中职场新人跟大咖往往会存在隔阂。
职场新人的价值标的在哪里?
那作为职场新人他的价值标的究竟可以有哪些呢?我随便举几个例子。
粗暴一点的,你遇到一个大咖很欣赏他的文章,你把他所有文章都发自己朋友圈,再多发一些群里。然后扔个截图给他,你看看他对你的态度会怎么样!
当他在社群里丢出一个话题的时候,你虽然是个小白但是你可以站在一个用户的角度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这样绝逼不会犯错。
对方是营销方面的大咖,没关系。你虽是小白,但起码懂点行业的信息,拿行业的东西换专业的东西有可能帮助他找到价值洼地,这点就绝逼充满诱惑力。
即使你再是个小白,但是一些头脑风暴你可以开开脑洞,哪怕你是个实习生你也可以蹦出一些绝妙的灵感。
作为职场新人,你还可以给大咖做及时的反馈,就是照着他的东西去做了,然后出现什么结果立马告诉他,这样他就可以不段的修正自己的理论,而且看到你的进步他会很自豪的。我就是这么被广州一个做孵化器的哥儿们用这个套路给强奸的。
实在不行,大咖有什么细碎的杂活儿你可以抢着上嘛,越是大咖越是没有精力搞那些细碎杂活儿,你把这些事给干了这就是一种价值输出呀。
你购买了他的产品或者他的服务,那你就是一个他的客户。有的时候要善于利用你的客户身份,我觉得吧,对于客户别人起码的礼仪还是要有的。
细细数来你身上可以交易的价值标的真的是太多了,上面所说的也仅仅是一小部分。你看看嘛,哪一样是需要你掏钱的嘛?哪一样是需要你很有强的能力作为基础的嘛?哪一样是很耗费你精力的嘛?
善于找到自己的价值标的最后可能你能给大咖提供的要远远超过对方给你提供的,所以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他对你更加主动。而你消耗的仅仅是你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对于你来说是几乎没有成本的价值输出。
社群如何设计价值交易路径
1.让大家人围绕着话题,而不是人围绕着人
职场新人很难知道自己的价值标的是什么的,这需要操盘社群的你去引导。当别人知道了自己价值标的时候,你还得学会设计实现价值交换的交易路径。
首先第一个,你得设计活动场景,让大家围绕着话题赚,而不是人围绕着人转。当一群人都没有具体的事情时必然就陷入论资排辈,这是人潜意识的行为。活动的场景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的话题或者是一个具体的活动,大家都解决问题为目的,奔着一个方向。
2.讨论话题时所有人要明确自己的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职场新人你要先描述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急着做出判断。别没事站在一个专家的视角去指点江山,这样对于别人毫无参考意义。
职场小白要避免自己的角色不清晰,到底是站在用户的角度还是站在从业者的角度还是站在一个专业的角度,把自己角色定义清晰再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你的发言会对别人很有价值。
3.明确社群在整个价值交易中的位置
看NBA的人都知道,球队之间总是各种球员转会交易。球队之间可以用来交换的标的不只是球员,还有选秀权、现金等。有时候因为球队工资帽限制,或者交易的标的不对等,两个球队之间很难达成交易,所以需要拉入另一个球队进行三方交易。
在社群运营中,用户与用户之间有时候也很难单独形成价值闭环。这个时候社群需要在这里面起到一个重要的纽带作用,我们利用商业模式的结构设计了一个社群与大神和菜鸟的三方交易结构图(随便画画,参考为主,只适合部分场景)。
因为善于商业模式设计,所以我所经营的所有社群从来没有因为身份能力的悬殊出现沟通断层,大家相处都很愉快。
其实仔细想想,除了社群层面,如果你善于找到你自己的价值标的还善于设计交易路径,在谈判领域你就很容易跟别人达成合作,并且你也很容易整合身边的资源。在职场领域,你很容易获得别人的帮助让自己飞速的成长。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
相关文章推荐
-
为什么有些社群规模做不大还很难变现?
小圆在跟很多社群发起人沟通的时候,他们大多会很无奈的表示不知道怎么把社群做大,为什么我的社群变现那么难?是啊,为什么?社群的变现可以是逻辑思维招募付费会员入账近千万,也可以是一个普通妈妈群里9.9元育儿资料销售。可以是百万级用户后的变现接入,也可以是....
-
超级经纪人:社交红利与社群思维相结合的新职业方向
去年,由蔡卓妍领衔主演的电影《超级经纪人》,讲述了娱乐圈经纪人如何打造包装明星的故事。提到经纪人大家往往会和社会名流,高端人群等联系起来,想来一定是有资源,有能力、有身份、有超强社交关系的一类人。他们靠提供中介服务抽取佣金,除了明星经纪人,还有房产经....
-
想要运营好微信群,这篇文章必须要看!
在吐槽运营的微信群没办法活跃起来,广告怎么那么多,大家都不爱说话了的时候,不如借助本文的思路好好想想:微信群的运营搭建前端的思维是不是对了?群是社群运营中不可缺的,很多社群都会用群来做冷启动或者用户的后期深度运营,还有很多电商、品牌会将群用作辅助和延....
-
社群七步法:从社群的构建到落地运营
人民大学的黄卫伟教授和任正非一起探讨华为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颠覆性创新这一问题时候,曾提出过一个观点:真正构成威胁的还不是技术,而是你在新的客户群里没有基础,难以维护普遍客户关系。当然,我不清楚黄教授所指的广泛的客户基础是什么?但是就现如今的形势而言,....
-
魅力人格:经营社群的核心要素
在社群的呐喊声中度过了2016年,在过去的一年里,不少死磕社群的创业者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社群血泪史,当然,在这其中也有不少社群兴起了又陨落。许多关于社群运营的文章里面,都提及了不少的社群方法论,但是,社群最核心的地方,其实在于魅力人格....
-
社群不是圈人的工具,而是筛选人的过滤器
有一部分运营社群的人会陷入这样一种误区,把社群当成商品来卖。于是这就容易变成一种类似于想方设法劝人的思路,也就是说我不管承诺什么,说什么,只要你进了我的社群,那么我就完成一次交易。但实质上,社群并不是商品。受一些广告营销,或者公关品牌的影响,有部分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