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多不如做少,做全不如做专,会减法才是真懂产品
翻知乎的时候,发现有个旧帖,是关于百度贴吧俱乐部和百度空间app相关的讨论,有个人整段引用了我百度空间的旧文,然后,我发现我都忘了写过这样的文章。再然后,我发现我当时的判断居然又是正确的。
原文引用如下:
最近百度上了两个社区产品,一个是贴吧俱乐部,一个是空间APP平台。
说实话,caoz一个都不看好。是不是说他们做的东西没有用户需求?当然不是,有需求,而且需求强烈,但是caoz仍然坚持不看好。不看好的原因是百度把不同产品需求硬凑在一起的做法。
caoz一向认为,互联网的事情和传统的事情其实没有什么两样,每件互联网的事情都可以在传统领域找到映射,所以做了两个简单的比喻,贴吧好比就是大排挡,生意火爆人流密集,各种风味应有尽有。然后您在大排挡后面搭了一个棚子,就敢说这是私人会所,这事靠谱吗?这就是贴吧俱乐部的问题。百度空间好比是咖啡厅,茶馆,不少人在那里读书看报聊闲天,已经有了自己的口碑和品牌,然后突然看到人家"开心网"娱乐城生意好,在自己咖啡厅里硬放上一排游戏机,这事靠谱吗?这是APP平台的问题。
小公司做产品,大公司做资源,但是事实上还是产品做好是最重要的,所以开心网才会后来居上,异军突起,资源有时候也是包袱,没有资源反而更能激发产品的创造力。希望把贴吧的资源,空间的资源利用起来,然后以此做出来的东西只能是四不像,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明确的定位,不断的妥协,caoz说过,妥协的产品就一定不是好产品,就算你用到了无敌的竞价位,抢到了"开心农场"搜索结果的第一名,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当然,打脸的事实是,没想到开心网后来完了,被腾讯击溃。
(说个事实,贴吧俱乐部最开始,我算是提议者了,当时我在百度产品部门,最后一年,我建议学习豆瓣小组,搞百度群组,贴吧是以主题为纽带的社区,我希望有以人为纽带的社区,但强调内容的积累,以此对抗QQ群。但当时我强烈建议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产品,然而后来公司大概是认为没必要做重复的事情,而且贴吧的产品团队有足够的经验和用户基础,所以这个事情后来并入成为贴吧俱乐部,这是我一直不认可的。当然,事后看一下,即便让我负责群组,能做成功的几率也非常的不高)
这里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做产品,不要试图把不同需求杂糅起来,不要试图针对不同诉求的用户提供一个大而全的产品。
我好像没公开暴露过我自己的创业史,说来很惭愧,没啥成就,不过有些经验教训,和这个观点密切相关,还是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次创业。我最早看网易搞免费域名三级 yeah.net,通过免费域名弹出广告窗口,那是98年底,99年初的样子好像是,我觉得这个模式不错,也照着搞了一个免费域名服务,但用户注册量不多,使用率也不高,几个月没什么效果,后来看到付政军(后来9158的创始人,CEO,搞到香港上市,中国网络直播领域的第一家。),韩啸(现在互动通科技CTO,算是从太极链创业一路延续下来,近20年从未换过工作。中国最早的门户视频广告是他搞的)他们搞了太极链,一个文本广告交换系统。 当时觉得这东西发展很快,而且技术门槛不高,于是花了两天时间复制了一个,作为免费域名的增值服务。
然并卵,对免费域名服务毫无帮助。
后来想干脆独立出来做,结果很快冲到了市场第二,并且保持了相当长时间,虽然说那个年代,赚钱不容易,但中国最早的一批站长,都知道我的产品,从知名度和好评度来说,也不算很失败了。
那么反思一下这里的问题是什么呢?广告交换和域名服务,虽然都是面对站长服务,但用户目标诉求不一致,放在一起并不能彼此帮助,分开做才有机会。
n年后,同样的事情又重现了一次,当时文本广告交换江河日下,失去了市场,(我记得旧文提过,因为搜索引擎的时代来了,站长的流量获取方式发生了改变,而我落伍了)。当时我搞清楚了一个能够提升统计系统负载能力的关键技术(其实蛮简单的),然后做了一个网站统计系统,一开始又犯傻了,作为文本广告交换的增值服务推出,试图扭转持续下滑的局面,结果又是然并卵。 后来觉得这东西应该独立出来,结果一独立出来,机会就出来了。
庞升东和姚剑军先后用这个系统的第二个版本,第三个版本,做成了一统统计和CNZZ统计。先后成为国内免费统计市场的No.1。 那么,反思一下,还是同一个问题,统计服务和广告交换服务,依然是不同的诉求,捆绑在一起,前者并不能对后者带来多大的帮助,但分开反而更明确目标,更有价值。
那么,我还有一次彻底失败的创业,在2004年,当时做了一个oa系统,从代码规模来说,那是我做过的最复杂的系统(代码量是cnzz的100倍吧,不夸张的说),当时试图复制一个国内领先的oa系统,很佩服自己的一点是,如果仅仅从功能的罗列而言,我基本上一个人(先后有两个初学编程的助理在我的辅导下协助了一部分代码)把一套复杂的商用oa系统复制出来了。 但,如果重来一次,我一定不会这么做。
2004年前半年,我还不认识俞军,对产品的概念很模糊,罗列功能和追求全面是产品的设计思想,结果到最后,客户会反映,这玩意实施困难,操作不友好,而我呢,总是认为,他们太笨了,根本就没认真研究我的系统。
今天我会明白,自己做的那么不友好,那么复杂,人家凭什么要研究我的系统。
oa的彻底失败,主要是因为我自己,没有真正做需求分析,没有真正去研究用户的目标和痛点,没有抓重点,抓核心,完全是基于山寨成熟产品,然而,又没有任何交互设计的基础,也没有营销能力,基本上,就是各种不靠谱的组合。话说回来,交互设计的短板其实一直存在,CNZZ能做成,虽说服务端和前端的数据展示逻辑是我做的,但交互设计这块,我提供的版本其实全都被阿飞改过了。
从1998-2004,说来我从业六年,算是互联网经验丰富,但是直到遇见俞军,我才重新认识了互联网,而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产品观的彻底变革。
不要试图功能全面,不要试图满足所有需求。
俞军老师前段时间分享产品设计原则,提到一个观点,用户不是人,是需求的集合,我们要知道,不同的用户,存在大量彼此矛盾,彼此不兼容的需求,满足所有人,等于满足不了任何人。有所取舍,有所侧重,是产品设计的必由之路。
前段时间创业分享会,有个男粉丝的创业项目,是关于户外旅游的,标题和用户痛点很好,我非常欣赏,他说,中国新移民在新加坡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无聊!我觉得这个选点太特么的对了。然后私下我们交流很多细节,说专业玩家自虐游,他们有;普通健身出游,他们有;家庭休闲亲子游,他们也有,爬山,越野,徒步,漂流,潜水等等等等,合作伙伴很多,提供的产品类型也很多,突然,我发现这里有问题了,你们才几个人,才多少精力,面面俱到最后肯定出问题,那么我的建议是,做多不如做少,做全不如做专,抓住核心用户人群,抓住核心诉求,坚决舍弃其他。
小公司,创业团队,务必找准你的目标诉求,找准你的业务方向,做多不如做少,做全不如做专。做加法的产品经理满街都是,会做减法的才是真正高手。
大公司其实也同理,针对不同领域的探索,新领域,新产品,不要试图一款通吃,不要试图以一个产品满足所有人。腾讯如此强大,微信和QQ还要左右互搏,用户群依然有区分。
有些类型的产品,用户需求集中度高一些,比如搜索引擎,有些,用户需求集中度低一些,比如游戏。集中度高一些的领域,有可能存在垄断性产品,但大部分领域并非如此,特别是针对小公司,创业者,你必须找到一个细分领域,从一个突破点做起,才有比较多的机会脱颖而出。成功之后,你可以试图去用扩展新的用户群,但切记不要试图用一个大而全的产品包打天下。
淘宝那么厉害,还要拆出来天猫,然后是闲鱼,飞猪等不同品牌,来针对不同诉求做细分。
写公众号也是如此,满足细分人群就很好了,试图满足所有人,非人格分裂不可。
做多不如做少,做全不如做专,会减法才是真懂产品,这是今天分享给各位的创业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