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登录

其他登录方式

绑定手机号

注册

我同意用户协议

忘记密码

用户协议

绑定手机号

近期有不法分子打着爱盈利的旗号,制作“爱盈利”名称的App,并伪造爱盈利证件,骗取用户信任,以抖音点赞赚钱或其他方式赚钱为名义,过程中以升级会员获得高佣金为名让用户充值。
爱盈利公司郑重声明:我司没有研发或运营过任何名为“爱盈利”的APP,我司做任务赚钱类产品从没有让任何普通用户充值升级会员。我公司产品均在本网站可查询,请将网站拉至底部,点击“关于我们”可查看爱盈利相关产品与服务。
温馨提示:当遇到此类问题请拨打官方电话或添加官方微信,以免财产损失。爱盈利官网地址:www.aiyingli.com。
  • 推广与合作
X

看了那么多文章,你有变得更好了吗?

来源:猎掌门 4370

摘要: 事情常得靠自己实际走过一遍;要先认真对某样事情投入、从投入回馈中反思、阅读、学习、理解、反省,这样辛劳的经历一大段后,才会突然某一天开始有些心得性的东西。
读书并不能快速地改变一个人。人的理解常常不是渐进性的,而是某种类似进化性质的跳跃。事情常得靠自己实际走过一遍;要先认真对某样事情投入、从投入回馈中反思、阅读、学习、理解、反省,这样辛劳的经历一大段后,才会突然某一天开始有些心得性的东西。非要到这时候再回头看,你才真的对于生命或是生活产生某种新体会。

1

看一些文章能不能改变人?老实说,我真不太相信。小时候的伟人传记没改变过我,如今我写的文章,相信也很难改变任何一个读者。

我虽然花时间写了些文章,其中部分是对事情的看法与体会,但这仅仅是传达着我自己的偏见罢了。我不期待,甚至不认为有人会因为看了这样的东西产生什么实质上的改变。就算有些内容你读了觉得头头是道、觉得好像体会了某些东西;但那体会搞不好根本不是我想传达的东西也说不定?

一、道理要亲身走过才会领悟

人的理解常常不是渐进性的,而是某种类似进化性质的跳跃。事情常得靠自己实际走过一遍;要先认真对某样事情投入、从投入回馈中反思、阅读、学习、理解、反省,这样辛劳的经历一大段后,才会突然某一天开始有些心得性的东西。非要到这时候再回头看,你才真的对于生命或是生活产生某种新体会。

但好玩的事情是,若这时候你把体会写出来,你会发现写出来的东西似乎毫无特点。明明是把过程的精华浓缩出来,但看的人却会觉得:“啊不就是个从小学就看过百遍的道理?谁不知道这些事啊?还要你说吗。”

好东西都喜欢教人抄近路。找出捷径的目的不是偷懒,是给一条方便法门,直指核心。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佛经有许多精彩的文字,没有大智慧大累积是消化不完的,怎么会不立文字?留下来的是捷径,可惜是我们没有脚力去走完。也许不是脚力?是眼力?或是心力?

武术里的形意拳算是走捷径了,号称把天下的形态都浓缩成五形十二把,外形内意。山西戴家刚刚放出来的东西还带有十三势的影子,到了河北之后,李洛能应该整合了不少。能从近路里再找出一条捷径的,就是王芗斋了。干脆连最简单的形也不要了,就练意。去形取意,站桩里面摸拳劲。

南方咏春也抄捷径了,三套拳走到终点,很可怕。咏春拳创始的过程故事太多,很难分清楚到底哪个更接近事实…不久前看到了另外一种说法,是某一北拳师傅藏在广东戏班子里传出来的?也许是受到六祖慧能的故事启发?

也许李小龙才是这个故事里的慧能?他看到了捷径,心里也明白了,但是他还是决定绕一圈走,咏春已经放弃的路,他再走一次,但是他看过捷径,所以走的比别人快,可惜是时间没到,他先到了。

现实生活中,捷径是给有资源的人走的路,虽然不公平,但是事实。练拳就像开一扇大门,铺一条大路,先假设没有资源,没有背景,没有靠山的状况下,一步步来,什么都要练,什么都均匀。

怎么开始?先练十路弹腿。每一路只练几个动作,不是捷径的简单动作,是绕远路的重复动作。反正没别的办法了,那就步步为营。少至三四组动作,多至十几种手法就能组合成一路的弹腿套路,北方许多门派都用来当基本功入门。

弹腿弹腿,顾名思义,每路都有提膝弹蹬,十路练下来,至少抬腿弹踢上百次,大冬天打下来,全身能火热。胯开腿松,腰板肩背也都拔开了。

没有高难度的动作,没有深奥的功法,只有错不了的基本功。

所以说,看完一篇文章,你觉得从认知角度上“知道”了,真的是实际的知道吗?

二、见到了山,但得自己往上爬

还是用禅语来比喻:“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没看懂吗?那用个朋友的经验当例子好了。

有个认识很多年的朋友,大概八年九年前时候存到点钱,想开始理财,但过去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接触与背景,连什么股票债券定存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更别说什么基本面、K线图、指标之类的东西。这大概是属于最早连见到山时,都不懂那是山的阶段。

后来他搬了一堆书回家,从“第一次买股票就上手”、“经济学的第一堂课”这类基础书开始翻起。一段时间后,在面对如K线图、或是均价这类东西时,大概知道是什么东西了,也陆续了解了什么EPS、净值、年化报酬率这些术语。

等到基础书看过后,觉得自己还没被吓倒,又买了其他更杂的如“期货理论与实务”、“价量形态”、“股价趋势技术分析”、“股市操盘手回忆录”这类东西。接下来数年,则一边实际尝试操作一边又学了一堆技术分析的知识、如什么箱型整理、楔形、旗型之类的东西。当时自己觉得学了很多东西,想说该会的都会了。等日后回顾来看,其实那时候不过勉强才到达了知道“那就是山”的阶段。

但当时他并不知道,以为自己学到很充分了;一度很自满,还在投资网站上大放厥词。但实际上,学的越多却自己反而越觉得迷糊。因为只知道背公式,只知道强记别人说的规则,反而开始走火入魔。开始花很多时间钻研一些细节、比方说到底均线该用几天;画图时该从哪点连到哪点;常常觉得某个线连起来像这也像那。那时其实山开始看起来不是山,好像这也对好像那也对、找不到一个观念的核心主轴;剩下的只有无限的迷糊。

还好,接下来他认识了一位长辈,带着他操作并教了很多东西,让他学会了探索“事情的本质”。这才发现价格是反映当下投资人对于标的物的看法,而人心的贪婪与恐惧才造就了一段一段类似的走势。看图、看数据的目的不是要看形状本身,而是要去探索背后人心思维对此的反应。

曲线不过是人心的载体;图形只是反映出大部分人在这时候心里在想什么而已。当这道理懂后,再回头看K线图,再去探索的就不是形态的表象,而是形态背后的人心。这一旦理解后,才发现图画的是否精确并不重要,资金的管控、止损停利、还有心态性的调整才是最关键的。

这东西体悟之后,他突然就海阔天空起来。曲线是否完美不重要了、哪一点连到哪一点也不重要了、预测也不再重要、知识的细节也不再重要,相反的,知识背后的精神与含意才是最关键的。能掌握住核心精神的话,用什么方法都一样的。于是看山终于又是山,而不再是迷濛不清。回顾这某一段路,才会知道自己过去有多无知、也才会知道自己还有多大的进步空间、更因此知道学习的核心该放在哪里。东西学多了,人反而谦虚低调了。

三、自己摸索,也要向外看,避免盲点

我对项目管理的学习过程其实也是一样的。

一开始接触如甘特图或是一些技术性的东西时,被那复杂的颜色、时间条、实线或虚线的连接线吓傻。对从来没接触的人而言,这些复杂的图形恐怕根本看不懂。这是连山都看不懂的阶段。

等开始学会一点东西后,会开始知道方块代表什么含意、某条线代表什么含意、某个数值(如EV或是TT)又代表什么含意。但这阶段,也仅仅只是学会了表面,只是知道了最基本知识性的东西。看了数字,知道工作要花五天;看了数字,知道我们有八天的缓冲。这是第一次看山是山的阶段。

但这时候其实会的都还只是最基础,连核心的边都还没摸到呢。人如果不在此自满,接下来将会得开始面对一长串见山不是山的日子。

慢慢开始觉得,明明学会了基本技巧,怎么进度还是有问题?或是会花很多时间排出一个过分优化的日程表,但是不理解那样过度的优化其实在案子一开始后马上会崩溃。再不然,可能忽略报表与图形只是协助我们理解目前发生了什么事情,问题的预防或是排解还是得靠自己的执行力。也可能,并不知道怎么把学会的技术与工具转化成自己整合团队的助力;而只是变成工具或是技术的奴隶。为何?因为这些个别知识其实不过只是排期知识的一块,你还必须要整合起来。

有的人撑不过去,会在此宣称管理知识或是技术无用。会认为就算学这些,事情还是朦朦胧胧、还是无法掌握。所以你恐怕时而不时就会听到有人宣称:“计划赶不上变化,随机应变就好。”或是有人告诉你:“管理只会僵化大家的反应。”等等的看法。但这往往并非方法本身不对、也不是事物本质就是朦胧难解的,而在于很多人或许还在见山不是山的阶段,就仓促的下了结论。在还没能掌握事情的本质与核心下,才会觉得事情各自独立而难以整合成一致的概念。

但若这时候愿意咬牙继续思索下去,有一天一旦在思维上能有突破后。你将会开始理解每个数值、每个报表背后其实都代表一段故事与人心的反应。

知识只是让我们解决问题。学到东西要能够在对的方面应用与协助,那才有用。排期知识的关键不是图表、而是提升自己在处理上图这些事情的能力。换句话说,数值、文字、报表的本质终究还是项目上的人。它们是间接的对我们揭露了项目状态、人员反应、士气、甚至可能的风险与问题。

当你了解数字背后的意义、当你理解你怎么通过数字与图形解读人心时。你会开始了解管理的“真正精神”在哪里,也会开始理解更多不是表格跟图形能呈现的东西的重要性。最后,到了见山又是山的阶段后,就算不使用所有基础技巧,你或许也能让事情顺利进行。到了这阶段,技术与知识将变成你规划与决策的底层。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你有了意念、工具或技术无意识的来支援这些想法。这时候自然价值就能彰显了!

但重点是,你要过这一阶段才行。而且到这一阶段是没有任何速成的办法;脚踏实地的自己走过,恐怕才是唯一能开拓捷径的办法。

而一旦体会过一次后,这样的概念你将可以应用在任何层面的专业上。

打篮球也或许是一例。你要先培养了足够的基础,跟团队培养出战略默契,你才开始具备解读别人企图的能力。到最后,别人手一动你就知道人家要干嘛。到时候因为一切都成为本能与习惯时,你出手就能毫不思考的做出最应该要的动作。敌手不再让你困惑,球场也不再让你无助。

四、心存投机、轻易自满,学不到精髓

这或许也就是武侠小说中所谓的后发先至,制敌于先机。

若你是投机客,这时候一张线图你可以看出群众心态。

你若是PM,一份进度报告你可以猜出发生什么事情、而问题又可能在哪里。

你是篮球选手,一个眼神、你就可以猜出对方想攻哪里。

你是资深编剧,一个文字片段你就能猜出故事架构与观众的反应。

你是市场人员,一张业绩报表你或许就可以猜出消费者心态。

我相信人生任何一件事物,恐怕都会经历这几个阶段。从一开始字面含意的领会,到认真了解后觉得似是而非的矛盾,到最后可以直达本质的透彻。唯一的问题仅在于,不走到最后,你其实不知道自己现在到底在哪个过程中。

但很可惜的是,很多人在前面阶段就志得意满,觉得自己学会了表面知识之后就可以停止了、或才学了表面知识就认为那是无用的、甚至仅仅学了表面知识,就开始想找出捷径。

当然有些本质性的天才可以学些皮毛就能自发性的应用,但是大部分的你我恐怕都不属这类型。所以不要太早下结论,或许就是我们这种非天才的人该常常自我提醒的一种处事心态了。

如果说这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是公平的,那就是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这有点像是进行一场大富翁游戏。时间是我们的筹码,每个人拿着相同的资金,接着各自发展。有时候会碰到意外,让时间停下来。这一圈大家都在掷骰子往前,只有自己被跳过,感觉不是很好。在现实生活中,是什么意外让我们停下来?往往是死学习带来的好奇心丧失。

相信从小到大我们都想过一个问题:“我学这个要做什么?”如果学习只是为了成绩,那我们毕业以后就不用学习了吗?只有考试内容才是常识吗?历史、健康、音乐、美术、家政等知识都不算常识?还有更多没被放进基本教育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都不是常识吗?我一直相信,不知为何而学,不可能成为好学生。

还记得小时的我对于世界充满好奇,碰上不懂的现象一定要抓着父母问出个所以然,看到不明白的成语一定马上翻字典。当时我根本不在乎这些知识与考试成绩之间的关联性,单纯地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考试压力逐渐消磨我的求知欲,学习成为课堂上的填鸭仪式,目的是得到顶尖的考试成绩,我辛苦地复习已经读过千百遍的知识,没有时间获取新知,根本不想读课外书,仿佛只有教科书才是唯一的真理。刚开始我喜欢读历史,千军万马在我脑海中奔腾,穿梭于现实与虚幻。随着年龄增长我已不再渴望着历史书籍,考试要求我背下中国历史中的每个年代,而不是事件的起因与影响,抹煞了我对于历史的兴趣。

后来我第一次到杭州,去了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倒要看看苏东坡有没有骗我。当然还有鼎鼎大名的雷峰塔,镇压着白娘子与许仙的浪漫爱情。漫步在西湖畔,我想象着文人骚客在西湖上划船,举杯共饮,豪气万千地论古今英雄。好奇心驱使我大量阅读西湖相关的历史与文学著作,这时候所有的知识都活过来了,我重新体会了学习的快乐。

如果你没见过黄河奔流,怎能体会黄河之水天上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本来就是相辅相成。这种对于知识的渴望,不是为了学分与成绩走进教室,而是自发性的学习,目的不在于考试成绩,而是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1868年,美国有位年轻人在旧书摊买到一本破旧的法拉第著作“电学研究集”,凭着一股自己的好奇心,重做书上的实验,开始自学关于电学上的知识,并一生走上电学之路,他的名字是爱迪生。

追随好奇心并发展兴趣,展现对知识的渴望,才是正确的学习。

好吧,我把我的感想分享出来了。但也如同前面讲过的,我还真不相信文章可以改变谁,别人的经历终究很难让他人感同身受,所以很可能看着文章的你并不愿意把自己跟我归在同一类中也说不定。

尽管如此,最后我还是想白费唇舌一下。建议大家别想着找捷径、别过早否定任何事情。如果你愿意多学些东西、愿意多承担一些责任、愿意不断找寻自我成长的可能性,机会是会出来的。机会真的会出来的。有些事情或许一开始看不出乐趣,但乐趣可以在自我成长中逐步发现。若你永远都远远的看着别人做时,乐趣当然不会产生。只要你愿意跨出自己的围墙,多一些感性与投入,或许终究有一天,人生会带来不同的感动。

网站文章最后标题
 

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SELECT dw_posts.ID,dw_posts.post_title,dw_posts.post_content FROM dw_posts INNER JOIN dw_term_relationships ON (dw_posts.ID = dw_term_relationships.object_id) WHERE 1=1 AND(dw_term_relationships.term_taxonomy_id = 3267 ) AND dw_posts.post_type = 'post' AND (dw_posts.post_status = 'publish') GROUP BY dw_posts.ID ORDER BY RAND() LIMIT 0, 6

京ICP备15063977号-2 © 2012-2018 aiyingl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