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假期在家,和一个19届的应届运营朋友聊了聊工作现状。他从19年初实习就在字节跳动,6月顺利转正,年底惨遭裁员。前段时间刚入职某创业公司。他给我描述了一下他在字节跳动的工作状态:用户运营做成客服,运营编辑做成审核专员,人工智能只做了人工,没有智能。因为当时身边的人都是这个状态,所以他那个时候只是觉得学不到东西,没有特别焦虑,结果年底的裁员如当头棒喝,让他一下子焦虑了起来。
现在到了创业公司之后,发现创业公司的状态和字节完全不一样,在创业公司需要他做的事情非常多。不仅要做运营策略和执行,还需要完善产品运营工具,完善各项流程规范等。完全是对高级和资深运营的要求。他感到非常力不从心。比如他在和自己的领导一起去跨部门沟通业务的时候,不知道如何着手,不知道如何接话,看着自己的领导侃侃而谈,觉得自己毫无存在感,感觉和公司的普通应届生没有任何区别,大厂的加成为0。他现在异常焦虑,想问我有没有办法....
抛开人本身的因素来说,在大厂工作过的读者应该都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感受。这个问题很常见,很多人都会遇到。因为大公司的很多业务都相对稳定,每个职能方向都非常细分。比如运营,分得非常细。同一个岗位名称的运营做的事情会千差万别。我见过最细分的是什么呢,数据运营,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后台的数据拉下来存成Excel表格,偶尔用SQL取个数。你说这种岗位的价值有多大呢?
如果时光倒流,回到5年前,我自己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今天主要讲的是做好选择。我们一般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本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我应不应该读研?我应不应该工作?我该选择什么样的互联网公司offer?我该不该考公务员?....等等诸如此类。
每个人面对这些相同的问题都有不一样的答案,没有万能的公式,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就是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样的业务。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强调过很多次,在校生一定要尝试实习几次,至少也要实习一次。你实习过,感受过不同公司和不同业务,才知道这些是不是你想要的。才不会在正式工作后发现自己不想要,再跳槽。这个时候跳槽成本特别高。前面几年频繁地更换工作,用人部门会对你能力、性格、稳定性打个问号,对于以后择业非常不利。
结合俞军老师的新书,对于应届生来说,其实就是需要在带你的人、业务、平台之间做选择。俞军老师的观点:论优先级:带你的人>业务>平台,对于优秀的人来说,公司不重要,业务才重要(在业务差异明显的前提下)。公司(平台)的附加值是有上限的,且因人而异,人的受益程度大致跟人的弱小程度成反比。如果你很优秀(因为你可以选择),去腾讯还是去美团做产品差异并不大,具体做什么使你成长更快才关键。你未来主要靠实力找工作而不是靠标签,那些只会按标签识人的上级或者公司,通常也不是你的最好选择。业务和带你的人相比哪个重要,其实要先看可选择的业务之间差距到底有多大,如果业务发展的差距过大,还是要选择发展快的业务,因为一般发展快的业务,其团队也会快速升级,那么带你的人也不会太差。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此外,业务对你的重要程度,还取决于你对业务的影响程度,新人能影响大平台百分之一吗?无论业务大小、平台大小,新人做的内容和学的内容能有多少差别?所以,对新人来说,一般还是带你的人更重要,同样,因为优秀产品经理的稀缺性导致带你的人影响力差别有点大,能带好一个优质新人的优秀导师不多。结合我个人经验来看,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平台>带你的人>业务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标准。
为什么大部分大V,甚至我此前给出的建议是,优先选择大公司大平台呢?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是有偏误的,俞军老师说对于优秀的人来说公司不重要,那这个优秀的标准是什么?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我觉得自己优秀或者不优秀,在别人看来可能恰恰相反。其次,大公司的业务周期相对小公司来说较长,稳定性更高。我这个朋友在字节跳动从实习到正式工作,差不多1年被裁掉。但是如果是在小公司或者创业公司,可能不到1年就被裁掉了。最后,关于业务,对于大部分应届生来说,既没有判断业务增长空间的能力,也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当初说好的让你来做算法工程师,结果变成了SQL Boy,你能怎么办?
所以选择相对保险的大公司,至少在裁员的时候吃相不太难看。总得来说,选择大厂,虽然是做一颗黄金螺丝钉,但是至少相对创业公司来说足够安全。现在的这个环境,真的不像以前了。那么,如何找到带你的人?说真的,这个只能靠运气。在运气的基础之上,有一些其他策略。你的直属领导没得选,分配给你一个老白兔,也只能接受,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但是你有其他的办法。比如你在平常的工作中遇到某些同事,不管是本部门还是合作部门的,你如果觉得他/她很优秀,很厉害。谦虚一点,想办法结交他。列出你所有的问题,请他吃个饭,虚心请教他的意见和看法。听听他的理解,看到好的地方就去模仿和学习。不要害怕被拒绝,10个人里面,哪怕只有1个人帮助你,那也值得了。为什么要进大厂,在大厂,老白兔多,优秀的人也多,多找几个优秀的人请教,跟他们学习,成长速度相对来说也会快不少。说说我个人的经历,我以前刚进爱奇艺的时候,也在创业公司挣扎过,到爱奇艺之后的一段时间也非常挣扎。我后来发现平台产品团队有不少优秀的人,他们不管是在日常写工作邮件,开产品评审会议,还是在日常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都体现了非常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思维。那段时间我正好和他们有比较密切的合作,刚开始的时候真的被他们各自嫌弃。但是我没有因此而不好意思,而是厚着脸皮跟他们学习,请教他们的经验。
现在我不敢说比他们专业,但是和我以前比强了不知道多少倍。我这个朋友应该继续想办法进入大厂,而不是选择创业公司。写到这里,一定会有人说,你这个写的都是马后炮的废话,文中的那个运营朋友,他选择了大厂,现在被裁了,又进了创业公司,该怎么办?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Super黄的念想(ID:autojinrong),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