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产品岗位在日常工作中会接到来自多方的需求,要对需求进行判断和执行,确定这个需求有没有实现的必要,以免做无用功;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老板提了不靠谱的需求应该怎么办”的思考,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个寻常的星期一早上,你在位置上坐了下来,刚打开电脑就看到了一顿疯狂@,可能来自你的直属上司,也可能来自其他负责人,或者其他业务部门。
你打开消息一看,已经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了,一堆需求已经在路上了:
虽然我们是音频的平台,但现在抖音、快手那么火,我们做个视频吧!
直播带货挺火的,我们的用户肯定也有这个需求,我们做个直播带货吧!
竞品上了个XX功能挺不错的,我们怎么还没上,快安排上吧!
作为卑微小产品的你,这个时候该怎么回复?
回复好的老板们,这就安排去做?
直接说老板们你们这些需求,完全不靠谱啊,这需求根本没价值,不值得做。
直接去做吧,长此以往别人会觉得你这个产品没想法,提不出来啥有价值的建议;直接拒绝吧,别人会觉得你这个人不好带,经常搞事,不合作,不配合。
那到底应该怎么办?
我个人理解这几个问题的本质都是有人提出了一个你觉得不靠谱的需求,由于种种原因又不得不去做,这个时候该怎么处理。
这个问题可以拆解成几个子问题来看待:
怎么定义不靠谱的需求?
是真的不靠谱,还是你认为的不靠谱,怎么知道自己是对的?
真的不靠谱的情况下,怎么去沟通处理?
前面两个问题,可以通过需求分析和取舍来找到答案,第三个问题是在你认为不靠谱的情况下,怎么去说服相关责任人,我们来一个个的看。
一、需求分析和取舍
首先要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标准,然后才能辨别出来哪些需求靠谱,哪些需求不靠谱,我自己用的方法是先分析,再取舍。
1. 需求分析:挖掘需求,权衡利弊
这个场景是针对某一个特定需求是否合理、是否有价值的分析评估,可以用需求分析3+1方法。
3+1分析:
用户、场景、问题;
高频、大众、刚需否;
前后对比、利弊分析;
数据表现。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用第一个问题来看,也就是我们是一个音频平台,收到了做视频内容的需求。
首先来看用户、场景和问题,我们作为一个音频平台,做视频内容究竟是想解决什么用户,在什么场景下的什么问题?
是用户有消费视频内容的习惯,所以我们做个视频的形式,还是说有一些内容,视频比音频更合适消费?消费视频内容的话,为什么不去抖音、快手呢?
其次是这个需求高频么、大众么、刚需么?作为一个音频的平台,现有场景下视频消费的用户是我们音频用户的一个子集;相对视频而言,音频本身就是一个低频的消费场景,它的子集会是更低频的一个场景。
而且用户现在的使用场景大都是伴随性和闭屏的,视频需要在开屏的场景下使用,场景变化了,用户是否还有这个需求是存疑的。
然后是前后对比,利弊分析,在视频没有出现之前,我们的用户只能消费音频的内容,视频出现之后,我们的用户能够看到视频消费的内容了,多了一种选择。
好处是多了一种内容形式,可能会开拓开屏的使用场景,提升用户的内容消费体验,以及增加新的变现方式;坏处是会增加运营成本,视频内容从哪来,如何规模化生产,而且未必能与现有的音频生态形成协同。
最后是数据表现,增加视频内容之后,开屏使用时长会增加;但由于使用场景发生了变化,对内容消费的量、用户留存、使用总时长的影响都不是很明确。
初步看下来可能有一定的需求,但需要解决生产什么内容,以及如何规模化生产的问题,而且价值不是特别明确。
2. 需求取舍:价值最大化
这部分是单个需求和其他需求之间的PK,最终追求的是整个产品价值最大化,主要分为匹配产品定位和价值最大化两部分。
1)匹配产品定位
一个需求做或者不做,需要基于产品定位来看,可能需求有价值,但不符合产品现阶段的定位,也不会做,主要是基于目标用户、产品定位和产品目标。
先来看目标用户,我们做视频内容,是为了解决哪部分人的诉求,是我们的创作者,还是我们的内容消费者?
再来看产品定位,我们的定位是音频平台,视频内容不符合产品现阶段的定位,既不能强化当前产品的核心价值,也不能强化当前的竞争壁垒。
最后是产品目标,产品短期内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视频内容是否与该目标相符?从长远目标来看,视频内容是消费的趋势,那我们的产品形态是否应该拓展,是否应该尝试?
2)价值最大化
这部分其实就是优先级和性价比的权衡。
先来说优先级,其实就是看对短期目标的贡献程度、对用户需求满足程度的强化、能否加强竞争的壁垒。
视频内容也是内容的一种,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但与用户原有的需求可能是不一致的,需谨慎对待。
但抖音快手这些短视频产品抢占了很多用户使用时长,而且也在进行音频的尝试,可以考虑作为一种竞争的防守策略。
再来说性价比,主要是产出和投入。
产出在短期内尚不明确,模糊的感觉可以提升开屏的使用时长、有新的商业化手段,投入主要是开发成本、内容制作成本、运营成本等。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取舍,可以初步得出来这样一些结论:
尚不确定用户是否有在我们平台消费视频内容的需求,如果目标用户的确有这种需求,那我们不应该局限于内容的形式,而是用更高效的方式满足用户需求;
短期内投入比较高,产出尚不明确,但视频内容的消费是趋势, 可以作为竞争的防御手段,可以做一些小成本的尝试,验证一下模式的可行性。
这个需求是分析下来稍微有点靠谱的需求,那如果是一个完全不靠谱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二、不靠谱的需求怎么沟通
我理解这个问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一部分是怎么沟通。
1. 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
这部分主要就是验证自己的猜想,可以定性和定量的进行验证。
定性就是一些问卷调查,和别人沟通交流等等。
定量就是尽可能找一些量化的数据,比如市面上有没有类似音频+视频的平台,它们视频内容的类型是怎样的,内容的消费、互动这些数据的表现是怎样的。
总之,就是找一些第三方的信息来交叉验证自己的推论,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发现自己之前的推论是有问题的。
2. 怎么沟通
如果分析完之后,还是觉得自己的推论没问题,那就可以去沟通这个事情了,主要是1个前提+2个关键点。
1个前提,指先弄清楚需求背后的目标,然后看大家的分歧是在目标层面,还是在路径层面,不然就是鸡同鸭讲。
比如老板跟你聊我们要尝试做一个视频社区,你却跟Ta在聊我们的主要问题在于怎么做视频的上传和审核,怎么做视频的标签系统,那就很难在一个频道上沟通。
2个关键点,是基于前提统一下的探讨:
如果是目标不一致,我们就讨论目标是否合理,是否是当前最重要的目标;
如果是路径不一致,我们就聊当前老板提出方案的利弊,以及有没有更好实现的方案。
比如老板要做视频拍摄编辑工具,你觉得视频拍摄编辑工具太重了,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方式先验证需求的真实性,先只做用户视频的上传,看后续的情况再决定要不要做视频拍摄编辑。
聊下来之后,可能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你说服了老板,一种是老板说服了你,一种是谁也没说服谁。
前两种情况都没啥问题,最后一种情况下,如果你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可以再找一些证据来支撑你的观点,或者拉上其他人和你一起继续沟通。
如果多次沟通无果,那就先按当前的方式执行,事后再来复盘,看谁的判断是正确的,以及谁的准确率高。
三、总结
最后简单的总结一下全文,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有人提出了一个不靠谱的需求,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又不得不去做,这个时候该怎么处理。
首先我们需要先让自己有能力进行需求分析和取舍,然后再去沟通不靠谱的需求。
需求分析主要是基于3+1分析:
用户、场景、问题;
高频、大众、刚需否;
前后对比、利弊分析;
数据表现。
需求取舍主要是基于产品定位和价值最大化:
产品定位:目标用户、产品定位、产品目标;
价值最大:优先级、性价比。
沟通解决主要是基于1个前提+2个关键点:
1个前提:确保讨论的东西在一个层面上;
2个关键点:目标不一致,还是路径不一致。
我的第一位产品导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直牢记至今,她说产品经理需要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众,只唯实”。
实际工作中,我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做不到实事求是,可能是KPI的压力,可能是上司的压力,可能是其他业务部门的压力。
遇到问题时,我们也可能会说这是历史遗留问题,直到我们也成为历史遗留的一部分。
前段时间在美团王慧文的课程里,看到这样一句话:
一个产品经理上没上道的最大标准在于知不知道不去做什么,比如以客户为中心,那客户要求的功能做不做?
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你上道了么?
共勉。
以上,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欢迎斧正、指点、拍砖…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