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Q2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首次下滑,为11.38亿人。同时从今年2月开始,MAU(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月活跃用户)已经不再增长,用户每日使用时间也在6小时左右放缓。
中国总人口14亿,抛去不知事的孩子和丧失行动力的老人,以及部分偏远山区的贫困人群,基本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事实——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快吃光了!
这意味着接下来中国互联网市场迎来了真正刺刀拼刺刀的阶段,从流量转向存量,市场就那么大,想活着,就得有人倒下。
得出这个前提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从15年开始,就不断有中国互联网品牌出海的新闻,例如小米手机多次登顶印度销量排行榜。以及现在快手出海搞kwai,抖音的TikTok成为海外爆款。还有各种各样的跨境电商平台。
就跟当初蒸汽革命后欧洲国家四处建立殖民地,倾销工业品一样,中国互联网企业也为更大的市场和利润而选择了出海。但海外与国内决然不同的生态环境又往往让出海的品牌水土不服,甚至折戟沉沙。
海外互联网究竟怎样的生态?这个问题比较大,我们先讲讲海外KOL网红经济。
跟国内不同,国外KOL主要聚集在YouTube、Twitter、Facebook、Instagram等主流APP。
不仅APP生态环境不同,粉丝量也有着巨大差距。尽管例如油管一哥PewDiePie有着1个亿的粉丝,但大部分KOL的粉丝数可能只有几千、或是上万,超过10万已经有一定影响力了,而加入粉丝破百万,那就称得上是“大号”。而在国内,粉丝破百万堪堪只是网红的敲门砖。例如李佳琦的微博粉丝数就有320万,雪莉高达768万,更别提1130万的张大奕了。
这一定程度上也与海外的社交媒体生态有关,海外没有像国外形成一个领域类的垄断情况,例如微信之于社交、微博之于自由媒体、抖音之于短视频。海外往往出现一个领域内三足鼎立的状态,同时还有大量体量较小,但仍具备一定影响力度的次级平台。这直接分散了粉丝群。同时海外大部分意见领袖都崛起于社交媒体里,往往第一批收拢的是他们的朋友,同时性格对固定风格的影响比较大,由此聚集起一个小范围的影响力。
再一点就是海外品牌的需求也不相同。通过对海外MCN机构的调查,可以发现相比国内,海外品牌更喜欢是做中长尾的意见KOL营销。也就是利用这些小KOL的身边人。因为这些KOL的领域更加细分,同时每天分享的内容也更加垂直。同时本身较小的体量决定了他们会对接到的广告更加用心,这一点在粉丝互动率上也很明显,粉丝越少,互动率越高,品牌广告的影响度也越高。甚至还出现了和粉丝讨论这个产品的现象。
根据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相比国内动辄几十万、数百万的网红营销花费,其实在海外往往更适合匹配几十个中小型的KOL去做营销推广,单笔可能只在几万左右,总价上差距不大,但效果上却要更好。而且相比国内的多渠道营销,其实海外64%以上用户往往都是通过社交媒体去了解一个新品牌,并且信任度和购买度都较高。这也是为什么海外更适合“广撒网”式的网红营销。
事实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互联网生态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高质量忠诚粉丝稀缺,“自来水”和“白嫖党”总是占大多数。而这种情况,就造成了忠诚粉丝进一步受挫,形成掉粉循环,最终沦为过气网红。
科技教父凯文凯利提出的理论:任何创作人只需要一千名铁粉,就能糊口。
这些铁粉虽然数量少,但是对整个生态却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内容支持还是商业支持,铁粉们的力量都远高于普通流量。
回过来看,国外的铁粉数量质量还是要高于国内。国外的KOL可以很久都不过气,而国内的小网红可能几个月不刷存在感,商业价值就没了。国外的那种亲密互动,是国内红人没办法做到的。
因此品牌想要再复制国内的“流量经济”,可能要多思量思量……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抖商之家(ID:DSZJ728)。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