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应该是计划内针对策略理论部分的最后一篇帖子了,算是思路总结吧,后续再发新帖子,那就是策略在解决产品问题中的应用案例了。
一、关键词
先灌个鸡汤。每个行业和岗位都有自己的专属名词,想进入一个行业或从事一个职业,就必须要先了解相关的基础关键词,这是入行的第一步,过门槛。
和最开始做PM一样,我们得知道什么是BRD、MRD、PRD该写哪些内容?什么是用户、场景、需求?什么是业务逻辑、业务流程、页面流程?什么是拉新,留存,促活?
所以我们第一节先整理下策略相关基本关键词:
- 理想态:业务当前阶段希望达成的,帮助用户解决需求的最佳效果。
- 影响面:策略相关影响的用户类别,每一类别的用户量,也可以是业务线和影响深度。
- 召回率:也叫覆盖率,是策略对于特定数据的收录情况。
- 准确率:与召回率项对应,策略对于特定数据收录结果的准确性。
- 效果回归:对策略方案开发成果和上线效果的评测和优化。
- 策略质量评估:单一策略解决方案的实现效果。
- Diff评估:策略方案对其关联策略效果的影响。
- G:S:B评估:进行diff评估的衡量标准。
- Session:用户行为的一个片段,包含连续动作在内。
- 画像标签 / 画像tab:定义数据属性所使用的关键词。
以上是比较通用的,针对不用业务还会有不同的关键词,例如:搜索功能常用query、切词、语义识别等。
如果对那个词需要详细理解的同学,可以通过文末的目录,看其他文章复习。
二、策略核心四要素
理想态:
理想态就是业务目标,定义的好与坏全看产品经理对业务的理解能力,这是最重要的东西。产品经理哪怕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要知道产品需要什么。
相关因素:
策略相关的影响条件,标签、兴趣tab、时间因素、地理因素、行为路径等,各种与用户使用场景相关的因素。相关因素能拆解出多少,并能组合成多少个场景。要看产品经理对业务、对用户的理解能力和对场景的拆解能力。
计算逻辑:
策略功能设计的部分了,包括:功能结构、触发条件、计算公式、展示结果等。
输出效果:
从概念上讲,就是达到理想态后,用户在前端看到的结果是怎样的,再或者系统计算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从表达上讲,就是在不同场景下的case示例。
三、策略工作思路
- 发现问题;
- 分析未能达到理想态的原因;
- 提出解决方案;
- 验证是否解决:效果回归。
与其说是策略的工作流程,还不如说是产品经理的通用工作思路。
- 借助数据分析、用户反馈、场景拆解等需求挖掘的方法发现问题;
- 做场景拆解、问题假设、通过竞品分析、数据分析、调研问卷等方案,验证需求,找出关键问题和影响因素。
- 针对关键问题,分析用户或业务的本质目的,制定结局方案。
- 功能上线,通过数据分析,用户反馈的方法分析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唯一的差别就在于策略产品经理,在上线前后需要画更多的经理在策略评估和效果回归上。
这其中进行需求挖掘和进行需求验证的工具和方法是相同的,没有应用流程的先后顺序。依据场景而定,主要看你要解决什么问题。
以上就是针对策略工作思考流程的总结,需要详细了解的同学可以看看之前的文章。后续我会一些案例,例如:怎么对策略产品进行竞品分析、怎么收录用户数据形成画像标签、怎么用策略做增长等。
策略产品经理学习笔记目录:
《策略产品经理学习笔记, 1.1什么是策略》
《策略产品经理学习笔记, 1.2什么是策略产品经理》
《策略产品经理学习笔记, 2.1需求挖掘之抽样分析》
《策略产品经理学习笔记,2.2需求挖掘之效果回归》
《策略产品经理基础知识:2.3策略需求文档》
《策略产品经理基础知识:2.4 策略PRD案例》
本文由 @于言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www.aiyingli.com)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
想了解更多移动互联网干货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运营小咖秀(ID: yunying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