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产品新人的2018规划建议
导读
规划和产品生涯联系在一起,就变得不一样了,你的2018,准备好了吗?
规划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人们很难做出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规划,尤其是年度的规划,我们常常把规划和想法混淆,最终导致了完全实现不了,甚至从未接近过。
失败的次数多了,我们会觉得自己就这样了,也就对规划免疫了,极端的,还会排斥嘲笑喜欢规划的人,因为从心底里我们否定了规划的作用和价值。
也是因为,我们把规划和想法等同了。
规划并不是说我们想要在2018年获得什么做什么,而是那件最想做的,并且有能力去做的事情,这点和MVP类似,不仅仅是最想做的,还需要是我们能做的,可行的。
规划的事情数量与时间成反比,周期越长,规划的事情越少,颗粒度越大,反之,周期越短,规划的事情越多,颗粒度越小。
规划的方向
规划也是有方向的,作为产品经理而言,我们对于所谓的用户画像并不陌生,规划的方向性也可以理解成画像,甚至许多画像中的维度,本身就可以视为一种规划的方向。
所谓的规划啊,就是站在今天,看着明天,我们希望明天的自己是什么样的,明年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于是就演变成了 两个人物画像的演变过程。
你希望明年的今天,2018年的12月30日, 你是什么样的?
我们身上的每一个标签,都可以成为2018年的规划,但2018年的时间也只有那么多,不可能对我们所有的标签进行强化,或者改变,我们必须去选择,选择一条或数条我们最想要尝试的方向,也就是我们规划的方向了。
如果你初入职场,我建议你在2018年,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也就是说选择以能力或事业为方向来做规划。
如果你在职场呆的时间比较久了,工作事业都比较稳定了,我建议你在2018年,升华一下自己的生活,也就是选择以生活,兴趣或爱好为方向来做规划。
顺带一提,我的2018年的规划,更多的会偏重沉淀和生活,有点修身养性的感觉。我会考虑学学乐器,会考虑把锻炼培养成生活习惯,也会继续沉淀自己的方法论。
产品经理的成长环境
这部分经验适用于三年内的产品经理,对于4年也是有帮助的,如果你符合这个条件,不妨思考一下。
2018年的规划,以实践为方向,加速自己的成长
产品经理的能力其实和工作经验的联系很薄弱,相同年限的产品人差距可以大到让人难以相信。
作为局内人而言,我们自己可能没有办法感觉到这种缓慢或者停滞的成长,实在是过于缺少对比。
尽管,近两年网络中分享的产品知识越来越多,但这个行业仍然是极为封闭的一个行业,普通的团队,百余人的公司,产品经理也不过10人左右,而我们在同行人的交际范围,往往只有数人,更多的大概只有1-2位相熟的产品同行。
互联网团队里,开发,设计,测试,都有自己的专业方法,专业社区,相对的内容也非常的纯粹和聚焦,而产品经理不同,并没有特定的内容,涵盖的知识领域又过于宽广, 这就很难形成有效的组织。
内容过于分散,深浅不一,也是导致我们没有办法展开有效交流互动的原因之一。
现在的产品经理,更多的还是像传承一样,通过师傅一代一或者一带多的方式展开学习成长,虽然也能通过自学进入这个行业,但相对开发而言,我们自学的效率实在太低了。
加入成熟的团队,找个靠谱的leader是目前最快,也是价值最高的方法,以此为前提的成长速度会远远超过普通的产品经理,甚至一年能抵上野生产品人2-3年的能力水平。
遗憾的是,成熟的团队,坑位太少,靠谱的leader更是看机缘,两者都是可遇而不可得的。
到头来,我们能依赖的也只有自己。
2018我们能做的事,没有那么多
产品经理成长慢除了行业封闭,知识分散,深浅不一以外,还存在一个本质的原因:周期太长了,几乎没有办法进行“练习” ,尽管无数人告诉我们要去练习,但其实我们连练习的机会都是没有的。
技术同学, 加个班,熬个夜,自己搭建环境,自己写代码,实现功能,就能完成一次练习
设计师同学,自己想个画面,画出来,给同行看看,就能完成一次练习
唯独产品经理,因为缺少实现的手段,就断了练习的可能性, 就算我们把自己的构思说出去,也达不到练习的效果。
那只是一个想法而已。
我们需要的练习,不仅仅是想法,还需要有把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
如果说行业封闭,知识分散,深浅不一是可观的行业现状,是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或者解决的环境因素,至少我们可以改变“周期太长”的困境,可以找到他的解决方法。
甚至,我们可以选择那些周期不那么长的方向来进行规划。
比如参加或者组织产品兴趣小组,完成几个产品的0到1设计,包括高质量的原型图和高质量的需求文档。
比如涉足某个领域,学习该领域的知识,熟练掌握该领域的产品设计思路,通过还原原型图,还原需求文档,或者还原他的迭代轨迹。
又或者转型某个方向,做后台做腻了,可以转到APP,做APP做腻了,可以试试AI。
还记的我们提到的规划的特征吗,他是有方向的,换言之,有方向的,才是规划,杂乱无章的只是想法。
在你规划自己的2018时,我有几个数据分享给你。
我从事产品经理已经6年了,从产品经理到负责人,再到主管,再到总监,参与或者见证了数十位产品经理的成长,我把他整理成了一份统计数据。
有好的leader带的情况下,每个阶段的提升需要多长时间呢?
- 0到助理 需要一个月,等同于普通产品助理0.5年至1年经验
- 助理到初级 需要四个月, 等同于普通产品经理1年至2年经验
- 初级到中级 需要6个月, 等同于普通产品经理2-3年经验
差距很大对吗?
很遗憾的告诉大家,这便是现实,好的leader 确实能让我们走许多的弯路,根据leader的能力差异,这个数据可能变大,同时也可能更快,
别忘记我们在文章中提到的几个因素,仔细想想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 我们都很封闭,不知道其他人多么优秀,也不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
- 我们也没办法交流,知识实在太分散了,甚至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会什么,以及还有什么不会的。
- 对技能方法的认识深浅不一,与10个人交流,可能都感觉不真实,好像大家都不在一个频道。
- 我们每次“练习”的周期太长了,一个版本就是2个月,一年也不过6个版本或者12个版本,至多也不会超过20个版本,20次练习。
所以,还不去自己寻找实践的道路,还在等待差距变得更大吗?
读者答疑
问
夜深了,本想10点闭馆回宿舍看看笔记,结果老朋友打了个电话到转点。
正好笔记谈及规划,我以读者的心态简述下自己的看法,文章开头的规划与想法的辨析易懂,引出18年的规划,并提出建议:实践。我未入行,没有数据支撑,臆想产品人的工作力度大部分应该是有区别的,力度大的人应该是没有精力去进行新项目的实践。而工作力度小的呢,如前辈所言,文章受众是3年内经验的产品人。力度小的可以约人进行自己的产品实践。产品人的职责似乎明确,但着实一了解,这个职业的知识又过于分散,好似职责又显得宽泛。结合少数量的实践机会,产品人很难遇到全面的问题,从而很多时候赢中有输,难以体会到成长。所以需要更多的实践,来触发更多的问题。对于新领域的实践,我作为一个读者的心理初期是有些抵御的,潜意识就认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后来仔细思考才明白它的意义。只是我有两个顾虑:1、实践时,无论工作力度大小,我们能够分清主次吗?以工作部分还是实践部分为重心?一心二用能二者兼得吗?实践的部分会不会影响工作?2、实践的成本呢,想体验产品流程,发现新的问题解锁未知,那都是需要资源的。不依托公司的实践就显得有些孤立无援。而如果仅是思考,绘画原型图等基本操作的练习,又无法体会到,收获到更多。总得来说练习的成本微高,代价不小。
答
帮你排了一下版,大概用了1分钟,这对于我而言是一次很小的“实践”
实践的内容 是基于“视觉”的“原型”表达
大部分的产品都是可视化的产品,也就是说受到人们眼睛的影响,尽管内容相同,位置不同,或者距离不同,也会导致及大的差距。
改:
夜深了,本想10点闭馆回宿舍看看笔记,结果老朋友打了个电话到转点。正好笔记谈及规划,我以读者的心态简述下自己的看法。
文章开头的规划与想法的辨析易懂,引出18年的规划,并提出建议:实践。
我未入行,没有数据支撑,臆想产品人的工作力度大部分应该是有区别的,力度大的人应该是没有精力去进行新项目的实践。而工作力度小的呢,如前辈所言,文章受众是3年内经验的产品人。力度小的可以约人进行自己的产品实践。
产品人的职责似乎明确,但着实一了解,这个职业的知识又过于分散,好似职责又显得宽泛。结合少数量的实践机会,产品人很难遇到全面的问题,从而很多时候赢中有输,难以体会到成长。所以需要更多的实践,来触发更多的问题。
对于新领域的实践,我作为一个读者的心理初期是有些抵御的,潜意识就认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后来仔细思考才明白它的意义。只是我有两个顾虑:
1、实践时,无论工作力度大小,我们能够分清主次吗?以工作部分还是实践部分为重心?一心二用能二者兼得吗?实践的部分会不会影响工作?
2、实践的成本呢,想体验产品流程,发现新的问题解锁未知,那都是需要资源的。不依托公司的实践就显得有些孤立无援。而如果仅是思考,绘画原型图等基本操作的练习,又无法体会到,收获到更多。总得来说练习的成本微高,代价不小。
修改后,是否更清晰易懂呢? 对价值的表达,或者说对信息的表达也是产品经理很重要的一个能力,这包括重点内容突出,关联内容的联系,甚至还包括了 信息的顺序
网络中,经常提及的信息结构,便是基于对信息的深度理解展开的技能。
甚至,我可以通过你的表达,来认识你思维的逻辑性 ,比如 : 铺垫–>总结–>理解思考–>提问
现在,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1.实践 只是 规划的方向,具体规划内容,还要制定实践的计划,也就是你要实践的内容是什么,我比较提倡实践你当前所需要的技能。
这样,也就不会有主次之分,实践后的收获,也能立即反应到工作中应用。
2.实践的成本,其实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计的小产品,我强调实践,但并未提及如何实践,年度规划 更多的是方向性质的规划,因为我们无法预知一年会发生哪些事情,另外关于实践的内容,如果颗粒度比较细, 比较精准,那么成本必然会被我们计算进去,比如每天写一个模块的需求文档,持续一年,便能够很熟练掌握APP的产品设计思维。
也就是说 实践的成本 与我们实践的内容相关,也与我们如何实践的计划设定相关,如果觉得实践成本高,那我们自然可以寻找到实践成本低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自己思考,自己专研了。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www.aiyingli.com)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
想了解更多移动互联网干货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运营小咖秀(ID: yunying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