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罗永浩和papi酱分别停更得到与分答里面的付费栏目,接连的两个新闻将很多人的关注点又拉回到了“知识付费”这个话题上面。 他们的停更原因同出一辙,“耗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已经影响到自己在主业的工作状态”。 罗永浩“得到”专栏的停更信 当时被各家知识付费APP“忽悠”过去的大V们,可能没有想到,知识内容的生产,是这么一个耗时费力的工作。 1 生产知识的难度被大大低估了 从他们停更的原因中我们可以看到:生产知识的难度,被大大低估了。 就像老罗停更时一位网友的戏谑:“脑补一下罗永浩的心声:我原以为这和开直播一样,谈点经验,外带讲几段相声,没想到这么难啊。” 对于付费的知识来说,它代表着一种专业、严谨、独到的信息,简而言之,就是它们都得是“干货”,才对得起用户掏出来的钱。 干货是什么,就是在某一个行业长期沉浸之后的总结,是全方位深入研究之后的精炼。这个词,本身就附带着“耗时”、“费力”、“稀少”的属性。 放眼望去全是干货 就像著名自媒体作者张五毛先生所说:“所有人都说优质内容最重要,但有个基本的道理是,优质的东西从来都是难以生产的,也不可能批量生产。” 对于“干货”来说,也是如此,它本来就是难以生产的、稀缺的,需要耗费很多精力的。 比如,同样是“得到”的作者——《5分钟商学院》的刘润每天需要花上6个小时的时间,只是为了准备栏目上5分钟的内容。 对于这些网红大V来说,付费问答本来就不是他们的主业,却要花费与主业相当的时间精力来运营维护,结果,肯定是相当“伤”的…… 2 知识付费,想说爱你不容易 今日头条重金挖走知乎300位大V的事情在业内引起来不小的震动,知识付费领域,知乎是一个先行者。 定位为严肃知识分享社区的知乎,早年靠干货满满的内容网聚了大批骨灰粉丝,其粉丝质量之高为业界公认。 从圆桌,到知乎live,在知识付费领域,知乎一直都做得有声有色,这也与它的产品基因有很大关系。 图片来源于买购网 网红大V为什么会来做知识付费呢?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名人效应”,把“名人效应”拿来变现,那就是“粉丝经济”。 罗永浩和papi酱都是互联网红人,全网粉丝千万级别,把名人效应扩展到知识问答社区,理论上是可行的,可是最后他们都没做好,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做知识付费这款产品,仅有知名度是远远不够的。就像找明星打广告一样,除了知名度,还要看他与产品的契合度。 图片来源于“运营控” 比如体育明星代言运动产品,中年男星代言男性商务产品,TFboys代言青少年产品。契合度高,才会产生好的广告效果,如果王宝强去代言LV的包会是什么感觉? 很显然,罗永浩和papi酱与“付费知识”类型的产品契合度并不高,一个是搞笑短视频博主,一个是在手机领域艰难创业的前英语老师。 对于付费用户来说,他们希望得到关于一些问题的专业解答。但网红大V们并不能解决这些诉求。 3 知识大V或成最后赢家 那么知识付费有没有做得好的呢?有,比如“得到”的李翔、李笑来,喜马拉雅FM的马东,以及蜻蜓FM的高晓松等人。 李笑来的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订阅人数高达17万之巨,专栏的一年订阅费用是199元,仅此专栏,一年的营业额就达到了3000多万。 知名媒体人的《李翔商业内参》也因异常火爆的销售额而被宝马赞助,同时登上得到的首推。 再比如之前蜻蜓 FM 与高晓松联合出品的付费音频节目《矮大紧指北》,开播不到一周累计收听人数就超过了200万。 图片来源于蜻蜓FM 在知识付费领域做得成功的这些人,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本来就是知识大V,他们与一般的网红达人有比较大的区别,那就是:他们并不以做网红为生。 就像李笑来,被誉为比特币首富,早年购买挖掘比特币的经历,让他在圈子里面早就封神。 再者高晓松,在推出这个付费音频之前,已经做出了《晓说》、《晓松奇谈》等讲述文化历史的优质作品。 在做付费知识产品之前,他们本来就以自己的经历与思想创造了很多成就,在自己的行业也沉浸多年,对很多东西也具有独到与精辟的看法。 他们的这些特质,与“知识付费”的调性就非常吻合,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能够做成功知识付费产品的原因。 现实就是如此,在某个领域深耕多年,具有自己真正的见解,可以持续产出干货的“知识大V”们,才能更好的抢占知识付费的红利。 — [ THE END ] —|图片来源于全景网
知识付费迎来大逃杀,网红难破持续生产的“天花板”……
相关文章推荐
-
「精选译文」解密用户和产品之间那条“看不见”的鸿沟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你曾经在寻找值得观看的电影时....
-
拼多多“变了”?看看网民怎么说?
2018年年底,对科技、互联网公司来说是一个寒冬。80%IPO的基石投资人在亏钱、新经济公司大幅裁员等新闻屡见报端,这些动荡是很多公司过去未曾历经的。与此同时,有一些公司,在整体的颓势中依然保持着出人意料的高速增长,其中代表之一就是拼多多。五个月前成....
-
听君一席话,高考可能加十分,赌你不敢错过
明天,2017年高考大戏正式上演,940万名莘莘学子将成为这场年度大戏的主角;同时,这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第40次全国高考,具有不同寻常的历史意义。网络名人、成功大咖、明星爱豆们纷纷寄语,致敬高考、致敬理想,其中不乏实用的建议、宝贵的经验和衷....
-
西单大悦城血案,网民点赞最美逆行
2月11日下午13时左右,北京西单大悦城发生一起持械行凶的恶性伤害案引发关注。11日下午14时32分,@平安北京通报称,已当场抓获一名男性犯罪嫌疑人,并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11日下午16时31分,@平安北京再次通报,经初步审查,嫌疑人朱某某对其发....
-
分析1670篇“辱母杀人”热文,网民情绪是如何由愤怒到理性
23日上午10时许,一篇题为刺死辱母者的报道,经历2天时间的发酵后,在25日强势刷屏,引发众多媒体纷纷关注报道此事,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的持续跟进报道,搜狐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的不间断曝光,加上微博迅速扩散话题,辱母杀人一度成为3月末重大的社会热点事....
-
电商的新逻辑:为什么“内容”将会大于“搜索+流量”?
人人都知道,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期已经结束,线上新流量减少,总流量趋于饱和。所有人都把重注下在了消费升级上。对于电商而言,平台从依靠流量驱动转向以用户驱动,而布局内容又成为所有电商平台的一致选择。这里,我们用两个词概括电商发展路径,从物以类聚到人以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