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登录

其他登录方式

绑定手机号

注册

我同意用户协议

忘记密码

用户协议

绑定手机号

近期有不法分子打着爱盈利的旗号,制作“爱盈利”名称的App,并伪造爱盈利证件,骗取用户信任,以抖音点赞赚钱或其他方式赚钱为名义,过程中以升级会员获得高佣金为名让用户充值。
爱盈利公司郑重声明:我司没有研发或运营过任何名为“爱盈利”的APP,我司做任务赚钱类产品从没有让任何普通用户充值升级会员。我公司产品均在本网站可查询,请将网站拉至底部,点击“关于我们”可查看爱盈利相关产品与服务。
温馨提示:当遇到此类问题请拨打官方电话或添加官方微信,以免财产损失。爱盈利官网地址:www.aiyingli.com。
  • 推广与合作
X

长文 | 从发展轨迹、社会变迁和人口数据变化来看工具类产品的发展出路有哪些(1)

来源:帕洛奥托的信徒 2520

7月25日,我看到“腾讯某GM|工具类产品,未来发展的出路有哪些?”这个问题觉得很有意思,下面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有更多道友能参与进来分享。

我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最近花了不少时间在思考,希望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抛砖引玉,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PS:非常感谢// @麥兜子🍀的建议。

因为原文篇幅较长,我把它拆成三篇,阅读体验会好一些。

长文 | 从发展轨迹、社会变迁和人口数据变化来看工具类产品的发展出路有哪些(1)

长文 | 从发展轨迹、社会变迁和人口数据变化来看工具类产品的发展出路有哪些(2)

长文 | 从发展轨迹、社会变迁和人口数据变化来看工具类产品的发展出路有哪些(3)


现在工具类产品的常见出路是:1. 转内容 2. 转服务 3. 转社交;

那么未来的出路是什么?

我认为寻找未来的出路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找到确定性的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硬趋势。第二部分是找到不确定性的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软趋势。硬趋势让未来更清晰,软趋势让我们有机会抢占先机。

第一部分从宏观层面梳理一些未来的发展轨迹,第二部分我将比较具体地分享一些idea。

Part I:找到硬趋势

我将从工具的发展轨迹、消费社会的变迁、人口数据的重要变化三个方面切入。

(一)工具的发展轨迹

首先我们来推演一下工具的发展轨迹,看能不能从中找到什么规律。

第一个关键问题:工具是什么?

这个问题看似很无聊,但其实非常重要。分形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曼德勃罗集”,它描述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非常简单的初始规则可以自然地导致极复杂事物的发生。从中还可以提炼出一个数学公式:Zn+1=Zn^2+C,通过这个不断自我迭代的公式,可以得出极其复杂的结果。因此,初始定义不同,则整个思路都会不同。

长文 | 从发展轨迹、社会变迁和人口数据变化来看工具类产品的发展出路有哪些(1)

【注】推荐BBC纪录片《神秘的混沌理论》

通常认为,工具是“人类工作时使用的器具”,考古学给的定义是“具有物化形态、为达到或完成或促进某一事件而打造的器物”,后来又引申为“达到、完成或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

这个定义还可不可以再升维呢?这个器物、手段背后隐藏的是什么?

我回到我的基石假设开始推演:人不是全知全能的,所以人一定有认知和能力的缺失。认知和能力的缺失会导致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个差距,我们需要借助外界的帮助来弥补我们认知和能力的缺失。其中之一就是工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工具是认知和能力的集合。换个更精确的表述:工具是集成态知识的物化形态。 

 第二个关键问题:集成态知识的特点(可以跳过)

从“集成态知识”这个角度切入,可以对工具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

知识附着在不同的事物上会形成不同的知识形态。大家一般都知道两种,第一种是附着在人类大脑中的知识,我们暂且称之为“记忆态知识”;第二种是附着在语言文字上的知识,我们暂且称之为“记述态知识”。还有一种是隐藏在工具中的“集成态知识”

记忆态知识的缺点是模糊性,而且不能够通过生物遗传进行知识传递和积累,我们没有办法一出生就继承父母的知识,而必须从头开始学习和积累知识。而且一个人死了之后,他脑中的知识也随之消失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类文明早期的进程如此缓慢,因为知识的积累和传递极其不方便。

记述态知识克服了记忆态知识在知识传递和积累上的缺点,语言文字的出现让知识得以显性化,更为直观,更能广泛地进行传播,使得人类知识积累和传递的速度加快,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但它的问题是不完全准确、可靠,还需要实践来进行检验,而且语言文字是在人类诞生很久以后才出现的,在那之前人类积累与传递知识的方式是工具。

隐藏在工具中的“集成态知识”可以说很好地弥补了上述两种知识形态的缺点。

首先,集成态知识具有相对的正确性确定性(相对指的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为了满足人类工具的实用性需要,人类在打造工具时会不断修正、不断剔除不符合相应需要的、不正确的知识。

【例】用于切割食物的石刀,必须要有锋利的刀刃,重量反倒是次要的,因此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进化出轻盈、锋利的金属刀具,而不是特别厚,特别钝的刀刃。而制造石斧是为了砍伐树木和砸碎兽骨,除了锋利的刀刃外,还需要有足够的重量和易于挥动的手柄以产生足够的惯性力。

其次,集成态知识具有物化形态专门化的特点。工具中的集成态知识通过工具特定的结构形态表现出来。换句话说,为什么这个东西要做成这个样子,本身就是集成态知识的一种储存形式和表现形式。

【例】刀具千变万化,始终不变的是它特殊的斜刃形态结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形态结构”也变得更加广义。比如我们不同类型的APP中对应不同的视觉设计、交互设计、业务逻辑,也都体现了“形态结构”。

专门化很好理解,刀具中有与切割相关的知识,杠杆中有与杠杆相关的知识。假设全知全能是一个全集,那么每一个工具就是其中的一个子集。

最后,积累与传承是集成态知识的重要特征。工具能够很好地传承人类的知识,从原始石刀到现代化刀具,不断积累、传承了刀具的特殊结构形态、金属刀具的成分、配比、加工工艺等知识。

【例】我们今天考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残存工具的形态结构,来推测当时古人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尤其是在语言文字出现以前,人类知识的传递和积累是通过工具来进行的。

      

第三个关键问题:工具的演化

如果工具是“集成态知识的物化形态”,那么工具的演化实际上是“隐藏在其中的集成态知识的演化”。PS:推到这里的时候,我无意中翻到了北航何立民教授的《知识学原理》,其中讲到“知识的演化过程”,给了我很大启发。

在集成态知识不断积累、传承的过程中,人类工具出现了三个变革阶段,分别是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集成(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从泛性知识到归一化内核知识集成(工业革命),从内核知识集成到内核知识行为集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分别对应了原始工具、手工工具、机械化工具、智能化工具的演进。

为了缩减篇幅,远的我就不说了,就说说“从内核知识集成到内核知识行为集成”。工业革命是将动力机械内核(蒸汽动力内核、内燃动力内核、电动力内核)普遍嵌入各个工具、物件的革命,用现在的话来讲叫“动力内核+”。人类很大一部分体力劳动被众多的机械工具所替代。

半导体集成电路诞生后,开始了人类工具中的知识行为集成。此前,人类工具中只有知识,没有知识行为能力,知识行为只能在使用工具中产生。但智能化工具开启了知识行为能力的集成,人类的一部分甚至一大部分脑力劳动将逐渐被智能化工具替代。

【例】人们用算盘进行数值计算,用秤砣称量物品重量,其中的数值计算与称量、计价等知识行为需要由人类来完成。而如今的计算器、电子秤则不同,人们只要敲入计算要求后,计算器便会独立完成相应的数值计算,这就表明知识行为已经嵌入到工具中了。

智能化工具还是一个与信息流相关的工具,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信息提取、信息处理、输出正确的知识行为。所以它首先出现在IT产业,之后向其他产业扩散,形成新一轮的工具升级浪潮。

现在的工具开始逐渐嵌入具有知识行为能力的微处理器智力内核,所谓“互联网+”、“工业4.0”、“智能硬件”、“AI+”实际上都是在表述把智力内核普遍嵌入的过程。所谓“AI对人类就业的巨大冲击”,可以解释成人类知识行为向智能化工具转移的过程,智能化工具替代人类一部分脑力劳动的过程。

工具的连接

工具长期处于离散状态,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关联。互联网出现后,开始了工具之间的连接。

随着智力化内核的普遍嵌入,物联网的不断发展,人类工具将从孤立走向全面联合。智能化工具的连接,将涌现出人类的公共知识平台和全能化工具。

【例】电影《她》中的AI操作系统

 

第四个关键问题:人类与工具的关系

工具中的集成态知识来源于人类个体的记忆态知识。在人类个体知识不断向工具转移的过程中(创造工具、使用工具、改进工具的过程),工具会不断过滤人类知识、将不准确、不完善的记忆态知识转化成准确、可靠的集成态知识,并积累下来。我们可以想象:人类个体知识就像无数条小溪,最终汇集到一个个工具上,形成湖泊、大海。每个人类个体都为工具的创新、完善做出贡献,工具变成了人类的公共知识宝库。 

从上述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工具”的动态演化结构。我尝试推演一下在这样的动态过程下会发生什么:

知识力量的重心向工具偏移

早期的人类工具中没有独立的知识行为力量,工具不会自己动,“人+工具”的知识力量体现在人类个体使用工具的过程中。机械化工具第一次将“人+工具”的知识力量中的体力劳动部分地转移到工具中。而智能化工具则进一步将“人+工具”的知识力量中的脑力劳动部分转移到工具中。

为什么知识力量的重心在不断向工具那一端偏移呢?因为人类个体的知识力量被局限在一个非常有限的生命周期里,是一个非常有限的知识力量。而人类工具就像一个永远不满足的大海绵,不断吸收人类集体的公共知识力量。人类工具中积累了人类几百万年(从直立人开始算起)的知识力量,那些创造知识与工具的人类群体早已死去,但他们的知识力量依然保存在现代工具当中。

随着人类工具集成越来越多的人类知识和知识行为能力,它们会逐渐成为远超人类个体知识的公共知识载体。届时,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工具可以脱离人类个体,但人类个体无限地依赖工具。目前,众多的实例证明,智能化工具在特定领域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个体的知识水平,甚至超越了创造他们的人类个体的知识水平。因为这些创造者并不仅仅是运用自己头脑中有限的知识,还整合了人类群体的公共知识。比如说,Alpha Go的创造者Deep Mind的任何一个员工都很难下赢它吧。

未来将是每个领域的少数精英负责纯知识的创新(现在已经是了),与科技公司合作转化成公共知识平台,大多数人在公共知识平台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体知识做整合创新。

【猜想】人类与工具的融合

从原始工具、手工工具、机械化工具到智能化工具,人类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节节攀登,几乎重塑了整个自然世界。但人类个体的自然能力却没有多大变化,我们还是如此脆弱,会得各种各样的疾病,会衰老、死亡,如果没有工具,把我们扔到丛林里,我们马上就会被动物们干掉。我们有提高人类个体自然生存能力的需要,就像水循环一样,我们需要工具这片人类知识的汪洋大海反哺我们这一条条涓涓细流。

随着医疗技术、生物工程、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类将从改造外部世界开始转向改造人类自己,运用各种各样的生物工具提升人类个体的能力未来除了虚拟化的人工智能、实体化的机器人,还会有半人半机的非自然人出现。

同时,工具中大量的存量知识能否通过脑机接口的技术反哺给人类,实现人类学习方式的革命(教育革命),大大缩短存量知识的学习时间,花更多时间进行知识创新。

 

【小结】

1. 重新定义:工具是认知和能力的集合;是集成态知识的物化形态

2. 集成态知识的特点:相对的正确性和确定性;物化形态和专门化;积累与传承。从这个角度来看,工具是人类知识积累与传承的一种方式(另一种是语言和文字)。

3. 工具的演化:从形态结构的变化来看,工具的演化可以分为原始工具、手工工具、机械化工具、智能化工具,与前面三种纯硬件形态的工具不同,智能化工具有软、硬件两种呈现形态;从集成态知识的变化来看,工具的演化可以分为泛性知识集成,内核知识集成,内核知识行为集成。微处理器智力内核诞生于IT产业,目前人们正通过在机械化工具里普遍嵌入智力内核的方式,实现“智能革命”;从联系的角度来看,工具的演化可以分为离散单机状态局域网多机状态物联网集群状态,最终将涌现出公共智力平台(像电影中的全能人工智能助理)。

4. 人类与工具的关系:“人+工具”动态结构的重心不断向工具偏移,工具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智能。人类越来越离不开工具,而工具则有可能脱离人类的控制。

未来将是每个领域的少数精英负责纯知识的创新,与科技公司合作转化成公共知识平台大多数人在公共知识平台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体知识做整合创新

 【猜测】此外,人类会寻求动态结构“人+工具”的平衡,推动工具知识反哺人类个体知识,推动工具力量反哺人类个体的自然力量。


本文由会员 @帕洛奥托的信徒 原创发布于产品社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更多有料干货和深度产品观察,欢迎关注公众号,搜索「pmcaffcom」即刻关注。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aiyingli.com)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

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SELECT dw_posts.ID,dw_posts.post_title,dw_posts.post_content FROM dw_posts INNER JOIN dw_term_relationships ON (dw_posts.ID = dw_term_relationships.object_id) WHERE 1=1 AND(dw_term_relationships.term_taxonomy_id = 5 ) AND dw_posts.post_type = 'post' AND (dw_posts.post_status = 'publish') GROUP BY dw_posts.ID ORDER BY RAND() LIMIT 0, 6

京ICP备15063977号-2 © 2012-2018 aiyingl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