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应该以业务场景为起始思考点,以业务决策作为终点。
随着人口和流量红利的下降,互联网行业必然会朝着精益化运营的方向发展。数据分析在很多互联网人的工作中越发显得重要,而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更是如此。
本文将为产品经理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思路,并基于此,衍生出 2 个常见方法和 7 个应用手段,希望在数据分析的实际应用中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数据分析的基本思路
数据分析应该以业务场景为起始思考点,以业务决策作为终点。
基本思路为 5 步,首先要挖掘业务含义、制定分析计划、从分析计划中拆分出需要的数据、再根据数据分析的手段提炼业务洞察,最终产出商业决策。
接下来我们用一个案例来具体说明这 5 步思路:
1. 挖掘业务含义
首先要了解市场部想优化什么,并以此为核心的 KPI 去衡量。渠道效果的评估,最重要的是业务转化:对 P2P 类网站来说,是否『发起借贷』远远比『用户数量』重要。
所以无论是 Google 还是金山渠道,都要根据用户群体的不同,优化相应用户的落地页,提升转化。
2. 制定分析计划
以『发起借贷』为核心转化点,分配一定的预算进行流量测试,观察对比注册数量及 ROI 效果,可以持续观察这部分用户的后续价值。
3. 拆分查询数据
根据各个渠道追踪流量、落地页停留时间、落地页跳出率、网站访问深度以及订单类型数据,进行用户分群。
4. 提炼业务洞察
在不同渠道进行投放时,要根据 KPI 的变化,推测业务含义。比如谷歌渠道的效果不好,可能因为谷歌大部分的流量在海外,可能会造成转化率低。而金山网络联盟有很多展示位置,要持续监测不同位置的效果,做出最后判断。
5. 产出商业决策
最后根据数据洞察,指导渠道的投放决策制。比如停止谷歌渠道的投放,继续跟进金山网络联盟进行评估,而落地页要根据数据指标持续地进行优化。
二、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
(一)内外因素分解法
内外因素分解法是把问题拆成四部分,包括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可控和不可控,然后再一步步解决每一个问题。
对于这类某一数据下降的问题,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来说,可以如何拆解?
根据内外因素分解法分析如下:
1. 内部可控因素
产品近期上线更新、市场投放渠道变化、产品粘性、新老用户留存问题、核心目标的转化;
2. 外部可控因素
市场竞争对手近期行为、用户使用习惯的变化、招聘需求随时间的变化;
3. 内部不可控因素
产品策略(移动端/PC端)、公司整体战略、公司客户群定位(比如只做医疗行业招聘);
4. 外部不可控因素
互联网招聘行业趋势、整体经济形势、季节性变化;
(二)DOSS
DOSS 是从一个具体问题拆分到整体影响,从单一的解决方案找到一个规模化解决方案的方式。
按 DOSS 的思路分解如下:
1. 具体问题
预测是否有可能帮助某一群组客户购买课程。
2. 整体
首先根据这类人群的免费课程的使用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之后进行延伸,比如对整体的影响,除了计算机类,对其他类型的课程都进行关注。
3. 单一回答
针对该群用户进行建模,监控该模型对于最终转化的影响。
4. 规模化
之后推出规模化的解决方案,对符合某种行为轨迹和特征的行为进行建模,将课程推荐模型加入到产品设计中。
三、数据分析的应用手段
根据基本分析思路,常见的有 7 种数据分析的手段。
(一)画像分群
画像分群是聚合符合某中特定行为的用户,进行特定的优化和分析。
比如在考虑注册转化率的时候,需要区分移动端和 Web 端,以及美国用户和中国用户等不同场景。这样可以在渠道策略和运营策略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
(二)趋势维度
建立趋势图表可以迅速了解市场, 用户或产品特征的基本表现,便于进行迅速迭代;还可以把指标根据不同维度进行切分,定位优化点,有助于决策的实时性;
(三)漏斗洞察
通过漏斗分析可以从先到后的顺序还原某一用户的路径,分析每一个转化节点的转化数据;
所有互联网产品、数据分析都离不开漏斗,无论是注册转化漏斗,还是电商下单的漏斗,需要关注的有两点。第一是关注哪一步流失最多,第二是关注流失的人都有哪些行为。
关注注册流程的每一个步骤,可以有效定位高损耗节点。
(四)行为轨迹
行为轨迹是进行全量用户行为的还原。只看 PV、UV 这类数据,无法全面理解用户如何使用你的产品。了解用户的行为轨迹,有助于运营团队关注具体的用户体验,发现具体问题,根据用户使用习惯设计产品,投放内容;
(五)留存分析
留存是了解行为或行为组与回访之间的关联,留存老用户的成本要远远低于获取新用户,所以分析中的留存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除了需要关注整体用户的留存情况之外,市场团队可以关注各个渠道获取用户的留存度,或各类内容吸引来的注册用户回访率,产品团队关注每一个新功能对于用户的回访的影响等。
(六)A/B 测试
A/B 测试是对比不同产品设计/算法对结果的影响。
产品在上线过程中经常会使用 A/B 测试来测试产品效果,市场可以通过 A/B 测试来完成不同创意的测试。
要进行 A/B 测试有两个必备因素:
1.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测试;
2.数据量和数据密度较高;
因为当产品流量不够大的时候,做 A/B 测试得到统计结果是很难的。而像 LinkedIn 这样体量的公司,每天可以同时进行上千个 A/B 测试。所以 A/B 测试往往公司数据规模较大时使用会更加精准,更快得到统计的结果。
(七)优化建模
当一个商业目标与多种行为、画像等信息有关联性时,我们通常会使用数据挖掘的手段进行建模,预测该商业结果的产生;
例如:作为一家 SaaS 企业,当我们需要预测判断客户的付费意愿时,可以通过用户的行为数据,公司信息,用户画像等数据建立付费温度模型。用更科学的方式进行一些组合和权重,得知用户满足哪些行为之后,付费的可能性会更高。
以上这几种数据分析的方法论,仅仅掌握单纯的理论是不行的。产品经理们需要将这些方法论应用到日常的数据分析工作中,融会贯通。同时学会使用优秀的数据分析工具,可以事半功倍,更好的利用数据,实现整体增长。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
相关文章推荐
-
APP案例分析--如何做出合理靠谱的获客决策?
APP获客自然是APP在推广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事情,毕竟获得用户之后APP才能更好的发展,获得更多的利益。本文要分析一个APP,APP在上线初期获客速度很快,半年内的业务就实现了10倍的增长,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但是想要继续扩大规模的时候,却并不理....
-
O2O的本质
app营销app推广O大款以每月20000的价格包养女大学生B,B女生竟每月从包养费中拿出10000包养适龄男学生C,C男觉得不平衡,每月花5000包养起o小女生,o小女生发现自己是这条生物链的最低端后,很不爽,直接微信了O大款,于是两人踢了B和C,....
-
像「滴滴打人」这么奇葩的APP其实还有一箩筐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App应用和人们联系越来越密切,新潮、便利的应用也受到了各阶层人士的热烈追捧。据TechCrunch报道,预计到2020年AppStore的活跃应用数量将超过500万。美国Code大会上发布了《2017年互联网趋势报告》....
-
五宗罪:重度H5游戏是个伪命题
与预期的效果比较相差不了太多,今年H5爆发了。大量CP开始着手研发H5游戏、大量APP渠道开始尝试分发,海量资金开始涌入这一市场,市场成绩可谓是非常漂亮。据IMediaResearch《2015Q1中国手机游戏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15年H5手游用....
-
App关键词如何优化?覆盖热词+搜索下载激活+优化评论
大家好,我是拔刀刘,好久不见了,最近在一家创业公司搬砖,忙成狗了,不过从零做到百万用户的感觉还是很爽的,哈哈~不吹牛逼了,今天有空跟大家唠唠ASO的那些事儿。ASO大家都知道是指应用商店的搜索优化,对于创业型公司,ASO可能是为数不多小投入大产出的推....
-
游戏行业投资:看广度还是看深度?
下面的这个问题是给想成为游戏公司投资者的你们的:假设有两个游戏工作室联系了你。A工作室有一个重点战略,围绕着制作一款大型游戏来进行。它计划赢得你的投资并尽其所能用这些投资来制作这款游戏,然后获得成功。B工作室则有着不同的想法。它计划制作许多小游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