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消费者:骗你没商量
我们总喜欢这样教育我们的市场人员:顾客是上帝,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上帝式的消费体验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实在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何况上帝本来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舶来品,实在难让人有什么亲近感;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今天的消费者更加挑剔,更加令人难看,以琢磨。

1、啤酒消费的感性决策,消费者骗你没商量
我们经常在做啤酒的消费者研究的时候使用两种办法:一种是在街头,餐饮场所随机访谈消费者;一种是采用专业座谈会的方式去了解。 两种结果截然不同,在街头的餐饮场所做单独访谈的时候,消费者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你,“我就是要选择这个品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其他人都喝这个,所以我就要喝”;而在专业座谈会的方式来看呢,消费者个个都变得文雅起来,“我会考虑口味、品牌的因素”。 对于价格,消费者都羞于去表示自己考虑,对于啤酒企业,我们怎么看待这个结果呢?






2、习惯是啤酒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
啤酒虽然在饮食行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但她毕竟不是一个生活必需品,虽也进入肚腹,却不能充饥,饮酒者的购买决策更多是在低参与度水平下做出的。此外,消费者一般对已知两个啤酒品牌具有较高的忠诚度,但是如果不注意品牌的整体规划和建设,消费者较容易发生品牌转换,而且可供其选择的范围很大,啤酒的消费者特征表明,一般情况下买啤酒消费者的购买都是一种惯性消费。

二、消费者决策行为复杂性
作为商品或服务的销售方,必须认识到并理解消费者购物决策的复杂性,并且不同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复杂性也有所不同。1、消费者需求的复杂性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2、消费者购买心理的复杂性
消费者购买心理是指顾客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产生的心理活动,是由一系列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心理活动组成,是购买决策的前奏与基础。


- 求实心理——追求实用价值;
- 求新心理——追求时尚与新奇;
- 求美心理——追求欣赏价值与价值;
- 求名心理——崇尚名牌;
- 求廉心理——追求便宜廉价;
- 偏好心理——注重自身兴趣爱好;
- 疑虑心理——害怕上当受骗;
- 隐秘心理——私下购买,不愿为他人所知;
- 自重心理——希望获得他人认可与尊重;
- 安全心理——希望安全而无后顾之忧;
- 攀比心理,通过消费进行自我炫耀;
- 从众心理,跟风、模仿、追随消费……
- 注意阶段、
- 兴趣阶段、
- 联想阶段、
- 欲望阶段、
- 比较阶段、
- 信心阶段、
- 行动阶段、
- 满足阶段。

3、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复杂性
在过去,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决策过程主要受商品介入度以及品牌差异度影响。或者说,商品是否容易认知以及不同品牌商品之间是否容易比较,直接关系到购买决策的复杂程度。然而在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以及现在经营理念的影响下,顾客购买决策的过程发生一些趋势性变化:


- 第一,物理氛围,包括、的地理位置、内外部装饰、音响、光线、天气和商品的摆放等;
- 第二,社会氛围,如是否有人陪伴、陪伴人的个性特点、陪伴人所起的作用以及陪伴人与购买者之间的互动;
- 第三,时间因素,如购物的季节、月或周的某一天、一天之中的某一个时刻等;
- 第四,任务类型,如购买意图、计划购买与非计划购买、选择标准等;
- 第五,购前状态,如是顾客否高兴、是否满意、是否身上带有足够的钱款等。
三、消费者购买过程中关键的心理因素

(1)心理因素 – 动机
动机简单来说,就是促使某人进行某种行为的需求强度。人的一生总会有很多需求,有些是生理造成的,例如即饥饿、口渴等。又有些是心理造成的,比如认可感、信任感等。当需求达到足够强度的水平,足以促使人去进行某种行为决策时,便可称为动机。 人在不同的环境以及社交圈子里,其社会地位与角色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而不同的社会地位及角色又对应着不同的需求层次,不同需求层次对应的动机原因又大不一样,营销者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准确地鉴别购买者的需求层次以及其动机原因,并正确的满足其需求。
(2)心里因素 – 认知
一个人动机强度足够的人会采取行动,但如何行动受限于他的认知程度。认知过程分三种,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扭曲和选择性保留。
(3)心里因素–学习
即消费者不断接触到的新信息,会不断改变甚至颠覆过往的认知。
(4)心里因素–记忆
即当处在某种场景时,会想起某品牌和产品的信息。人和动物一样,都是可以被驯化的,例如养一条狗,你敲一下铃铛就给它一口粮食,日如一日,当狗狗听到铃铛响它就会认为有食物吃。 营销者的任务,就是培育消费者的场景记忆,使消费身处或想到某场景,会想起该品牌和产品。就像人们现在想起麦当劳,就会想起汉堡包一样。(5)心里因素–态度

结语
每个人在每个群体中都有其响应的角色和地位,不同的角色和地位对消费者选择产品和品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营销者不仅需识别消费者的总体社会阶层,更需要识别其在购买产品用途上社交圈子的角色和地位。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消费者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生理需求,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时消费者所消费的那些产品和服务其实只是一种“道具”,或者说能够让消费者演好某一种角色或者不同情境下多种角色的“道具”。 这样看来,很多的“令人费解”的购买行为就并非来自于消费者非理性的消费决策。 比如:一个男人会在参加完一次同学聚会后决定换一辆比其他同学都好的高档汽车;一位女士会拼命的购买衣物,而实质上她的衣橱里却躺着很多她从来没有穿戴过一次的衣物,等等。 消费者决策行为背后的心理小人在这一刻是哪一个在做决定,弗洛伊德说有3个,还有人说有7个之多,这时我们不由得感叹消费者决策行为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还不为人知的秘密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 本文由 @水伯 原创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