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服务思维
自打雷军开始,但凡谈到所谓的互联网思维,言必提及用户思维。难道用户思维就是业务体系建设一切了么? 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仅仅是停留在用户的层次,那就是成了流量思维了。且不说别的,在现在流量红利消失殆尽的时代,想单用用户思维达成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已经很困难了。笔者圈子里的一些学者广泛地研究了国内外许多成功的商业模式,发现这些成功的模式无论是处于线上还是线下的,都有这样共同的特点:将产品-用户-服务三个商业要素整合的很好,形成了有效的业务循环。即用户群的服务体验,产品的服务交付,基于产品的用户社群,都做的很到位。1. 什么是服务
什么是服务?
所谓服务,是一种行为、一种表现、一种努力服务的特点:
无形性:生产与消费同时并发性;异质性;易消逝性- 服务无形性: 顾客可以享受某项娱乐服务,但无法购买这一“体验”的物理所有权。只有当服务发生的时刻,顾客才能检验其质量。
- 同时并发性:产出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服务活动的发生,依赖顾客与服务提供者的交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很大程度受顾客的合作意识、指导能力与参与程度的影响,他们不仅是服务的消费者,而且是服务的协作生产人。
- 服务异质性:始终如一的提供稳定、出色的服务,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服务很大程度上依赖人的行为,尤其是依赖顾客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服务的异质性使得服务组织难以对其产品质量实施标准化。
- 易消逝性:绝大多数服务都无法在消费之前生产和存储,服务只存在于其被产出的那个时刻。如果不对服务产出能力加以及时利用,它创造利润的机会也会自然丧失。控制与调节需求,成为服务营销机构和人员的营销重点。
服务的划分
- 有形行为作用在人身上:医疗、保健、独家、旅馆、航班
- 无形行为作用在人身上:教育、文娱、法律咨询
- 有形行为作用在物身上:家政、家具维修、环境保护
- 无形行为作用在物身上:金融服务、保险服务
2. 服务的奥秘
顾客服务体验模型
任何服务体验的中心环节是服务遭遇 服务遭遇是指顾客直接接触服务组织的某些方面并与之发生交互作用的活动,二者通常处于服务营销人员所营造的环境当中。(这称为场景重现) 因此,要想把握好顾客/用户的服务体验,首先应该识别那些影响顾客服务感觉的要素。另外,要注意到并非所有顾客/用户的服务体验都受相同要素的影响。 在应用上,基于对服务体验的关键构成要素的识别,服务营销人员能够制定行之有效的服务体验分析模型。 服务体验分析模型具备这些功能:- 帮助服务营销人员从单个构成要素的层面来理解服务体验。
- 由于服务体验分析模型中包括一些多数服务所共有的要素,故其有利于业务人员在不同类型的服务之间进行借鉴与学习。
- 能识别出一些服务组织在设计自己的产品时所应该注意的具体问题。
- 能详细说明顾客服务体验的诸多要素之间的关系。
服务体验要素
服务人员:不但包括顾客直接接触的人,也包括为服务提供支撑的成员- 服务设施:既包括顾客能直接接触的,也包括一般很少接近的设施
- 服务顾客
- 服务流程:提供服务的一系列基于时间的活动
服务产出模型
服务体验包括不可见组织与系统、可见要素和服务利益包。- 不可见组织与系统:指那些在顾客的视线之外为服务的产出做出贡献的要素
- 可见要素:包括无生命环境(服务发生的设施)、接触员工(提供服务与顾客交互的员工)、顾客A(接受服务顾客)、顾客B(在场其他顾客)
- 服务利益包:由其与接触员工和无生命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培育,例如员工的服务礼节、业务水平、格调、环境舒适度等。
- 服务提供链:反映出服务的互动特性,其通过满意的服务遭遇来强化
- 顾客满意链:反映出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的联系
- 顾客-提供者链:反映出顾客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导致顾客与服务提供者维系在一起。
3. 服务的质量保障
服务保证:迫使组织以顾客为中心,让顾客来评判组织的工作是好是坏 为了达成服务保证,要为员工和顾客设定明确的服务标准。前台员工、后台员工都清楚他们应该怎么做。要激发服务过程的信息反馈,如邀请顾客在服务失败时候主动与组织联系。 服务保证设计的作用:- 是组织的关键运营目标;
- 是用户购买决策的关键要素;
- 能够削减用户的感知风险,成为甄别用户不满的手段和方法。
4. 美好服务的秘诀
让用户欲罢不能的体验
- 怦然心动的遭遇
- 情不自禁的接触
- 回味无穷的感受
- 魂牵梦绕的念想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