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窗外狂风大作,网上舆情汹涌,一则中国留学生演讲视频被指“辱华”,当事人疑遭人肉,营销号、媒体、学生会、校方人员、地方官微、吃瓜群众同时齐聚微博大广场,一场声势浩大的舆论博弈就此展开。
5月22日5时45分 网民@刘昊要好好做学术 将马里兰大学毕业典礼上中国留学生演讲片段的原文视频从Youtube搬运至微博,并在评论中简要介绍了演讲内容,并标注吐槽空气质量的当事人是昆明人。
约9时47分 微信公众号“北美留学生日报”发文《马里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演讲涉嫌辱华:我在美国吸到的空气都是甜的》,“辱华”这个大帽子使文章迅速获得阅读数10万+、点赞数1946,微博头条文章阅读数71万+。
11时36分 @环球时报 发布中文字幕视频,引发刷屏反应和潮水般的抨击。截止目前,该视频播放量2632万,微博转评数超过22.1万条。
16时02分 万万没想到,最先反应的是@马里兰大学学生学者联合会,发表声明呼吁不要伤及无辜,盲目攻击马大和马大学子。
16时09分 躺枪的@昆明发布 出来澄清,表示昆明的空气质量绝对是杠杠的!
18时21分 当事人杨舒平在清除一切微博、更改微博名后发表申明,关闭评论的行为被网民关联其演讲内容进行揶揄。
19时41分 网民@欧欧栗狸璃 发布视频微博,视频内容为马里兰大学中国学生对此事的抗议及理性回复,并要求当事人公开道歉。
23日9时40分 @环球时报 发博称,“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6点33分,校方的一位名叫Jennifer Burroughs的对外协调人员(Communication Coordinator)对外界表示, 对于杨舒平的发言,学校自豪地表示支持,也对她在毕业典礼上发出她的声音表示赞赏。”
通过清博舆情监测系统(免费、每两周迭代的舆情系统、近20000用户的选择,)监测“马里兰中国留学生毕业演讲”,数据获取时间段为5月23日10时至16时,舆情走势图显示,微信文章集中发布于22日20时,多以评论截图的方式展现舆论立场;微博热度于23日11时达到峰值,在事件关联多方纷纷发声后,舆情进入激烈讨论期。
注:来自清博舆情系统
热门账号中,上榜账号的粉丝数均在2千万以上,@头条新闻、@中国经营报 连续发布4条微博表示高度关注,@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日报 等媒体账号也参与报道,导致话题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
注:来自清博舆情系统
献媚言行用力过猛,留学生应实事求是消除文化误解。自5月22日开始,中国留学生杨舒平毕业演讲的发言便引爆了舆论,她表示“在走出机场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自由。再也没有雾来模糊我的眼镜,再也没有呼吸难受,再也没有任何压迫”。
还表示在她生活的城市,出门若不戴口罩可能会生病。
这一系列言行引发网民强烈不满,多数舆论表示,杨舒平的发言不仅存在逻辑不通、添油加醋、以偏概全等问题,且给人献媚过度、用力过猛的感觉。
尤其是其家乡官微@昆明发布 发博,反驳昆明空气质量问题,让其发言更陷入窘境。
还有不少网民认为,无法否认中国有不好的地方,比如雾霾问题确实存在于某些城市,但也无法否认国家为此做出的贡献及所取得的成就,每个国家,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问题,作为海外留学生,出了国门代表的就是整个中国,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消除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的文化误解。
但显然,杨舒平的毕业演讲没有起到这个作用,反而加深了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因此,部分网民谴责其发言失实,“充满偏见与浅薄。”
真辱华还是玻璃心?热点新闻下的营销炒作占几分?杨舒平的毕业典礼演讲被部分网民及媒体解读为“辱华”,“中国网”甚至用“中国留学生毕业演讲涉辱华 杨舒平个人资料遭人肉!”作为标题。
但“辱华”一说也遭到了部分网民的质疑,有舆论认为,这是网民玻璃心的体现,无需上升到“辱华”的高度。
微博大号@亭林镇工作室 表示,“广大年轻人以后不要为了舞台效果和戏剧性而采用奇怪的修辞手法,夸张和对比都挺好的,但不要夸张地对比,会歪曲事实,此事没有辱华那么严重,但也确实有些丢人!”
前著名记者@闾丘露薇 也通过发博质疑,“辱华/卖国定义?不好听的/批评=辱华?卖国?”
还有网民指出,此事瞬间成为舆论“爆款”,或与背后的营销炒作、媒体推波助澜不无关系。
“方可成”在文章《“辱华演讲”背后的社交媒体民族主义生意》中表示,“从此事的传播链条可以看到:主要的平台是微信和微博,打头阵的是营销号,紧接着跟上的是媒体中倾向民族主义的那几家(包括报纸和网站),一些活跃的官方背景的帐号迅速跟进,而一些并无鲜明倾向性的门户类、聚合类帐号也跟了进来,从中分得一杯羹。”
媒体账号、营销号紧跟此事的背后,或是一场追逐10万+的热点狂欢,其中“营销账号是为了利润,民族主义媒体在赚钱的同时也在引导舆论,官方背景的帐号则纯粹瞄准舆论。”
舆论审判苗头初现,应拒绝一切“正义”的网络暴力。一席演讲掀起这样的舆论风暴,可能是谁都没想到的,不少网民除了口头抨击、讥讽、攻击,更扬言要武力教训当事人。
此外,22日18时左右,网络上就出现了疑似杨舒平的人肉信息,包含其就读中学、家庭住址、父母履历、出国留学费用等,并由此衍生出“坑爹”、“反腐”之说。
注:来自微信公众号“NEBULAR星云”
还有人呼吁人肉马里兰大学与国内哪些大学有合作项目,@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力度并进行彻查,整体舆论不仅仅是在责难,更像是动用所有力量在实行一项制裁。
部分网络名人指出人肉搜索系违法行为,不管是言论自由还是公众监督,都应在法律框架内,如果网民掌握了当事人或其家人的违法犯罪证据,完全可以通过正规的渠道进行检举,眼下这种公开他人隐私、无端猜忌质疑他人犯罪、搅动舆论情绪的行为是不明智的。
注:图片来自网络
注: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件事中,人肉可能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这股愤怒之火已经压制了部分理性声音,波及了无辜者。网民@冷艳傲娇小公举 发博表示,“杨舒平就这么被人肉了,网络真的太可怕了”,却被网民称为“圣母婊”,更多评论表示杨舒平自作自受,人肉不过是另一种自由表达。
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当事人杨舒平造谣昆明空气质量也是一种语言暴力,对昆明乃至国家形象造成了名誉损害,那么,人肉这种以暴制暴的方式真的是完全正义且正当吗?除了宣泄不满,或许更应该做的是从理性、科学的角度阐明真相,让这些谣言不攻自破,挽回祖国声誉,真正赢得世人的尊重。
涉华舆论180度转变,国家强盛下既能载誉也可纳谏。这波舆情可以说是一边倒的,几乎没有人会否认当事人的演讲存在不实、不当之处。网络金V@龚文祥 结合自己的体验提出一个观点:涉华言论的舆论环境和倾向已经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注:图片来自网络
此前,诸多媒体和研究机构指出90后、00后有自己的家国情怀,他们生长在物质相对丰厚的时代,见证了祖国崛起之路,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尤为强烈。
23日,@中国青年网 发表评论《祖国母亲不容诋毁》,更多网民表示“祖国就是自己一天骂八遍,也不许别人说一句的地方。”
注:图片来自网络
无端诋毁自然是不能容许,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在经济、教育、科技、互联网等多方面的突飞猛进不仅巩固了国际地位、提升了国家形象,也肃清了不少误解和诋毁。强有力的实力面前,国人既能骄傲地承受他人的恭维和艳羡,也能虚心地接纳别人的批评和建议,如此才能体现真正的大国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