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率是我们产品经理非常有用的指标,缺点是对外行人来说不够简单直观。本文适合产品经理,预计需要三分钟。
一、留存率 vs 留存天数
产品经理都知道什么是留存率,但要向外人解释什么是留存率,那就有点困难了。即使是面向业内人士,不容易说清楚。
他们通常会问:这是针对新用户还是活跃用户?为什么7日留存和周留存是不一样的?更别提这个指标对他们的工作有什么影响。
即使他们了解留存率这个概念,留存率也难以直观的反映留存的情况。你得通过一组数据,比如次日留存 + 七日留存 + 30日留存,最好有个折线图,才能反映出留存的情况。
留存天数,也就是用户生命周期(Life Time),这个概念就容易理解得多了,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知道,从用户第一天使用,到最后一天使用,用户会使用你这个app多少天。
投资人一听就会明白,你的app留存天数越长,说明你的app价值越大,用户越离不开你;运营的同事一听就明白,他的工作就是尽量留住用户,延长这个留存的时间;销售的同事听了也会明白,过了这个时间段,用户就会走掉,必须在这个时间段内,尽可能的把用户转换为顾客(付费用户)。
二、如何计算留存天数?
方法一:全样本统计
用户最后一次使用的日期,减去他注册的日期,就是单个用户的留存天数。把所有用户的单用户留存天数平均一下,就是留存天数了。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非常不灵敏。样本要足够的大,时间跨度要足够的长,才能得出真实的数据。如果你的app上线时间少于一年,得出的数据都是没有意义的。这样计算出来的数据,显然不会有什么波动。
方法二:倒推法
今天每一个活跃用户,从他们的注册时间到今天的时间差,平均一下,就得出留存天数了。
同样的方法,可以用来计算某一天的,某一周的,某个月的,某一年的。
这个方法听上去不错,用我们的薄荷 app 实际跑一遍数据,就会发现是多么不靠谱。
由于数据不方便完全公开,用上面说的全样本统计,算出来的值设为 X。用倒推法,一天算就是 X 的4.1倍,用一个月算就是 X 的2.5倍,用3个月算就是 X 的2.3倍,一年算就是 X 的1.7倍。
可以看出,时间跨度越短,误差越大。时间跨度越大,误差越小。无论选哪一个时间跨度,都与全样本统计得出的数据相差甚远。
《解析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这篇文章里提到了一个计算用户生命周期的公式:
LT:(Life Time)生命周期;指的是新增账户在首次进入游戏到最后一次参与游戏的时间天数;目前大部分取值均以自然月为准;即某个月用户生命周期之和/MAU=平均生命周期
这个方法算出来就是 X 的2.5倍,是不可靠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误差呢?因为你统计到的样本,都是已经留下来的用户。那些没有留下来的用户,你都没有统计到。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典型案例有返航的飞机和都买到火车票了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下。
方法三:经验公式
留存天数跟留存率之前是正相关的关系,留存率越高,留存天数就越长。那么,用留存率能直接算出留存天数吗?
《剖析用户生命周期和价值》这篇文章里提了一个计算公式:
用户生命周期=周期/(1-周期内新增留存率)
这个算法从逻辑上判断就是不靠谱的。
- 留存天数与留存率虽然是正相关,但不是线性相关,两者的对应关系不是靠一个简单公式就能描述得清楚的。
- 公式里的周期,用一个月为单位,用户生命周期就是 n 个月,用一周为单位,用户生命周期就变成 n 周啦?
从实际数据来看,我用薄荷 app 的数据算了下,以一个月为单位,把月留存代入公式,得出的结果大约是全样本统计结果的一半。
小结
除了全样本统计的方法,另外两种方法都是不准的。
留存率不够简单,留存天数不够灵敏,有没有一个指标既简单又灵敏呢?答案是有的。
三、月活跃天数
能兼顾简单和灵敏的指标,就是月活跃天数了。意思是,这个月的活跃用户的平均活跃天数。
这个概念就比较清晰,界定的样本范围和时间跨度都比较适中。计算方法也非常简单:
月活跃天数 = 当月每天日活的总和 / 月活
我们现在的考核指标,就是用月活 + 月活跃天数,来代替了原来的日活 + 周留存。因为这两个数据受市场推广因素的影响比较小,能更加准确的衡量产品经理的工作表现。
四、总结
留存率是我们产品经理非常有用的指标,缺点是对外行人来说不够简单直观。
留存天数,也就是用户生命周期,是很简单直观的概念。只能通过全样本统计的方式来计算,其他算法都不靠谱。这个指标很重要,但波动不大,无法反映短时间内工作的成绩。
如果要作为工作考核指标的话,建议使用月活跃天数这个指标。
作者:张智超,担任薄荷科技产品经理兼设计总监。
本文由 @张智超 原创发布于爱盈利-运营小咖秀。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