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以为用户只要按一定频次打开APP就算做留存,然后就把关键指标定在DAU(日活跃用户)、MAU(月活跃用户),实际上这种数据评估会存在较大的偏差。 什么是留存? 留存是指用户按照你期望他进行的行动而行动,直至该行动成为一种习惯,且持续保留在该阶段。对电商产品来说,留存意味着用户要持续重复购买;对于社区产品来说,留存意味着用户要持续重复贡献内容;对于互金产品来说,留存意味着用户投资的资金持续在账,不会流向其他平台;对于内容产品来说,留存意味着用户持续重复阅读。所以不要简单地认为用户激活产品就算是留存,这会影响你对当前的生存状态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估。 为什么要留存? 对于增长黑客的漏斗模型来说,留存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做留存的好处是: ①如果留存率低,那么你为拉新、活跃做的其他事情基本都是没意义的。你的用户在漏斗的最后一环直接走掉了,这个叫竹篮打水一场空。 ②那些经过你层层教育和筛选的用户往往对你的产品最有兴趣,最有可能成为忠实用户。你花了极大投入寻找和培养这批高质量的意见领袖,留住他们才能帮你产生更大的价值。 ③由于拉新、活跃、留存往往是同时进行的,为了保持DAU、MAU的稳定,留存往往比拉新更容易实现目标。我们假设在没有任何新增的情况下每月会流失用户30%,这时候,留住30%的用户和新增30%的用户都能实现MAU的稳定,然而留住30%的用户显然耗费的时间、精力、资源都要少得多。 ④留存可以增加用户的生命周期价值(LTV),这会帮助我们挖掘用户的更多潜力,甚至影响整个漏斗模型。 ⑤留存时间长的用户更愿意为你的产品做宣传,让你有可能因为口碑效应而低成本获取新流量。 提升留存的7条策略 1 流量批次测试 很多增长黑客的模型似乎都在传达:你要先获取流量,然后做活跃、做变现,最后才是留存,一步一步实现你的增长目标和商业价值。实际上这并不是应用漏斗模型的最佳方式。拉新、活跃、留存同样需要通过MVP(最小可行性产品)来实验,当你获得第一批流量时,通过这批流量测试活跃、留存的策略,看看效果如何,对漏斗本身进行修复和优化,然后才是投入更多资源去尝试第二批流量,之后继续对漏斗进行迭代。 所以留存并不是在最后一步才要考虑的事情。通过对流量划分批次测试,你会在早期就获得一个较为强悍的、完整的漏斗模型(包括留存),这会在之后的工作中提高你的资金/资源利用效率。 2 尽快触达aha moment(顿悟时刻) aha moment现在多翻译为顿悟时刻,这个名词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及现象学家卡尔布勒在大约100多年前首创。他当时对这个表达的定义是“思考过程中一种特殊的、愉悦的体验,期间会突然对之前并不明朗的某个局面产生深入的认识” 。现在,我们多用aha moment来表示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突然明朗化的那个时刻。 而对于产品设计,aha moment就是通过某种行为或操作路径,用户的需求痛点得到了满足,并充分体会到了产品对他带来的益处。提高留存的一个关键就是,让用户尽快触达这个aha moment。 用户在开始使用产品之前,其实已经通过你的各种拉新手段形成了某种心理预期,他们希望在产品中尽快满足这种预期,而不是在产品中浪费时间。比如用户对骑行类产品的预期就是尽快找到能用的车,对借贷类产品的预期就是尽快能借到钱,对修图类产品的预期就是尽快完成图片处理,那么在产品主要流程的设计上、核心功能的设计上就要遵循这一原则,尽快满足用户的核心诉求。 而进行设计之前,需要先搞清楚几个问题: 1)你产品的aha moment是什么?用户在产品中进行什么操作能够提高留存率? 2)如果现在一个新用户从使用产品到触达aha moment需要两天时间,能不能缩短到两个小时? 3)如果你需要用户注册以后才能体会到产品的价值,能都换一种方式,让他们在注册前就能触达aha moment? 4)你现在在产品中推荐的功能/业务,是能够帮助用户触达aha moment,还是搞乱了主要业务流程反而降低了用户触达aha moment的概率? 5)你现在给新用户或流失用户发送的召回邮件、召回短信中真的讲清楚你的aha moment了吗?明确告诉用户他们该怎么做才能触达aha moment了吗?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拿简书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两个APP做个对比: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