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微信小程序上线满两月。推出以来,线下是被张小龙格外强调的一点。但在初期,不少小程序仍然是以线上传播为主。
在刚上线的几天中,微信小程序经历了第一波高潮,其中也不乏质疑之声,随着一些企业的停止开发小程序,典型案例就是罗辑思维。
于是乎,小程序到底适合什么场景、适合做什么服务引发了业界深入讨论。
小程序真的不适合做内容吗?
「轻芒杂志」一直位居各大内容类小程序排行榜首位,为了“适应”小程序,轻芒根据小程序的设计规范重新设计了 UI ,以新的笔记功能为例,App 上的操作是长按触发+点击调整,而在小程序上是点击触发+点击调整,轻芒杂志负责人称,这样的交互设计不仅可以让轻芒杂志小程序更流畅,也是一个新的尝试。
Assbook 设计食堂则是通过公众号创业的典型案例,主打建筑设计内容,初期通过内容运营成功积累了20多万的粉丝,主要通过知识分发获利。
现在上线的「AssBook建筑地图」小程序是一个图片资料库,初期只通过微信群和公众号文末贴二维码的方式进行过推广,现在用户访问量每天都在自增长。光头李的计划是将这个小程序迭代成设计知识的分发付费平台,做只卖设计知识相关物品的电商。对于小程序线下的定义,他觉得好东西总能留住人,小程序的最终目的是线下场景,而达到这个目的则需要许多轻轻的(线上场景的)小程序进行铺路。
在小程序开闸第一天,「小密圈+」小程序的访问量达到 13 万 PV,现在每日访问的用户在 1500 上下,从用户打开位置来看,大概有 87.7% 的用户来自“小程序历史列表”,7.21% 来自搜索,其他来自公众号、聊天顶部的不到 2%,并有部分用户转为 App 用户,开了自己的圈子。
由此可见,微信小程序其实不一定全在线下。据腾讯官方数据,微信月活跃用户达 8.46 亿,在巨大的流量面前,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轻易错过这个平台提供的机会,但线下开发者的反应要比线上慢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