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群定位与分类
关于社群,每个人理解都不一样。首先我们要承认这世界上存在着大量的社群。每个社群它的地位可能有不同,它的目标不同,它表现的形式也会不同,所以我们任何人要建一个社群,首先要考虑的是我们社群有什么目标?我们要解决什么什么问题?如果这个目标不能确定,这个社群就是一个乌合之众,乌合之众的社群往往既不能产生干货,也无法维系关系,最终这样的社群没有任何价值。
1.社群定位
每一个人在建立社群的时候, 多多少少都有一个自己的一个想法。比如说想认识更多的人,能认识更多的人只是一个设想,那就开始用更多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人说那我疯狂的建群,疯狂建 qq 群来达到一定数量目的,这种方式有可能能解决问题。但是当你真的要把这些人群聚在一起去说一些大家都喜欢的一些话题, 或者说来做一些相关的活动和互动,就会发现存在相关的问题。最好每个社群有一个特定的目的,这些目的的都是吸引了特定的人来操作的,比如说有一些人专门讲网商,网上怎么做生意,那就是一个很好的目的。
2、社群分类
社群具体从表现形式上来讲,有多种多样,早期有论坛,现在有微信群和 qq 群,还有很多其他像知乎这样的专业社群。一般来可以这样来对社群分类:
(1)产品型社群
比如说,您有一个很好的产品,哪怕这个产品还在开发中的,你都可以基于这个开发中的产品来形成一个社群,那么社群里面如果已经有了对这个产品很热爱的这些人群,我们可以成为粉丝,如果这个产品本身还没有做出来可以称之为天使用户。像这样的产品型社群甚至还会出现有一些是自发的开发者就像开源社区这样的。 对于这样的社群,只要产品一直能够吸引人,这个社群就一直存在。但是我们从很多产品社群的兴衰来看,有很多产品还是有很多问题,慢慢的就造成流失,所以产品好产品社群就好了。
(2)兴趣型社群
兴趣型的社群由很多的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形成的, 包括有体育的、艺术的、读书的、画画的、音乐的等等。当然也存在有些像炒股类的这些专业的话题类的社群。对于这些社群,因为大家都对同一件事情很喜欢,而且兴趣爱好非常一致,很容易形成一些可以互动可以交流的话题。早期像新浪是一个以体育为核心的兴趣型社区,从兴趣型社群再开始逐步构建成门户的。兴趣型社群 (现在称之为兴趣图谱)的网站也是在做同类的事情。
(3)目的型社群
每一类社群都有一个特定的目的性,比方说我们现在的“每周一课”社群是一个以学习为目的的社群,目的是为了让大家通过微信这么一个人人都具备的一个掌上终端学习。像这样的目的型社群还有很多,比如说我们要解决一个什么任务,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或者说要开个会,或者说我们一起要通过大家互相监督的方式早起,互相监督的方式减肥,相当多的一些社群的是这样的一个特定的目的性的,这个目的性的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群体目的,但总之他是要去解决大家共同的一个目标问题。
(4)综合类社群
它可以包含前面的产品型社群,兴趣型社群、目的型社群的一种或者多种。比方说各种论坛像天涯,天涯各种社群都有;另外的也有比如说像知乎、豆瓣。豆瓣早期是兴趣类社群,慢慢地它有了豆瓣同城、豆瓣小组之后,其实已经什么都给包含了,这样的社群平台它本身就是可以容纳大量的社群平台的。我们可以把社群看成是一个特别的人和特定的内容形成了一个集合,那么每一个平台能它只是一个工具,工具支撑这样的平台,也可以带来更多的人和人之间的更好的互动的方式方法。
二、社群用户运营,保证群友质量
每个社群都希望有高质量的人来参与社群。 那么怎么保证有高质量的人来参与社群?
1、如何保证高质量的人参与社群?
一般而言,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是严进宽出;另一种方法是随便进(社群),但是会根据每个人表现不断的淘汰。比如说我们在做欧盟社群的时候,我们规定了一个条件,必须是长江三角州这个附近的创业者、行业专家和投资人。那么怎么确定是不是创业者?我们需要发送一个名片或者 BP(Business Plan),商业计划书来验证你是创业者或者说你把你的产品给我们看。那么怎么能认定专家?一般来讲,专家他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在公司里面担任要职,总监级以上或者说有自己的专栏,甚至在媒体上发布文章。那么符合这样的要求的人,一般来讲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我们的专家。像这样的专家,我们如果是公司里面的,是很容易筛选的;如果是发布文章,做过发言人,也很容易筛选出来;至于投资人就更简单了,一般都有名片,那么这个投资公司也有投资的项目和网站,当然个人投资者是比较难以界定的,但是在机构的投资者投资人都是很容易去发现和筛选,名片就能反映很多东西,就能决定哪些人适合我们。当然了,这样我们也不能保证所有符合条件的都是高质量的人。
那么下面我们其实要用一个邀请机制来解决。
我们一般建议每个人最好是跟群主曾经见过或者说交往过比较深,通过一些各种 IP 手段,比如电话啊或者微信啊,有比较长期的交往,那么如果这些做不到呢,最好他有介绍人,理论上一个好的人推荐另外一个人,他至少是有一个信用背书的。如果有介绍人的人的也是 OK 的,还有就是通过在社交场合、大会上面直接发现相应的人,直接邀请他们参与就可以了。
2、社群迁移理论
为什么我们需要有高质量的人来参与社群呢?因为社群有一个迁移理论。越是有高质量的人来参与社群,就越能吸引更多其他人的参与。比如说 facebook 早期的时候它先是吸引了哈佛大学的这些大学生,我们知道哈佛大学在美国是顶尖的大学,那么如果哈佛大学的人都进了 facebook,那么它会吸引很多常春藤的人也进入这个facebook这个社群,所以他下一步就扩散到美国常春藤的这些名校,常春藤名校的人都进来之后,他对普通大学的人又有很强的吸引力,普通大学了也很想认识很多传统名校的人;当大学生都进来之后,再吸引高中生、初中生,甚至一些其他的、老人、小孩都可能了。
所以我们如果有高质量人群加入社群之后,第一我们可以保证话题很好,第二我们确实可以吸引更多人来参与社群,当然由于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大家兴趣也不一样,高质量人才社群并不能保证有高质量的话题高质量的干货的产生或者高质量的活动的组织和参与。那么像这样的事情,我们还要有更进一步的一些策略,比如说要把人群按兴趣来分群,比方说像 O 盟社群,我们发现投资人基本上不说话,因为他们非常忙,而且他们也没有时间去闲聊,在一些常识性问题上面,他们也没有特别大的那个积极性来做回答,那么我们会把投资人单独拉到一个群里面去,创业者有自己的兴趣,和专家一起在一个大群。
3、如何识别和踢出有问题的人?
我们一直有句老话叫一粒老鼠屎坏一锅汤。迁移到社群上来说,就是当一个社群里面有一个很恶劣的一个人,那么它会影响整个社群的气氛。
【破窗理论】
当社群有人不断发小广告的时候,意味着这个社群没人管。那么很快就会这个社群就会烂掉,所以作为社群的经营者要及时发现又问题的人,什么叫有问题的人?一种情况是不考虑大家的那个阅读感受和沟通的兴趣点,只顾自己。比如去发些广告、无聊的东西、低俗的东西。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些人的价值观有问题,会在一些这个错误的方向上面走的比较远,跟大家完全不一样,或者就是喜欢进行人身攻击。
4、如何正确提出有问题的人?
那如果有这样的人的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踢除他呢?我们首先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群有群规。任何一个社群需要先定出来:什么话题、什么人是不需要,就希望能把他踢出去。那么像这样的一个规则定完之后,可能还会有遗漏,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把解释权留给群主。在任何一个社群里面,他的领袖人物都是很关键的,因为他在决定这个社群的兴趣爱好、目的和价值观,他在召集所有一个目的性的话题一个目的性任务,那么由它来决定这个人是否不应该存在这个社群中是最合适的。当然这里面可能存在说:没有预先说法,那么可以有警告,再有接下来的动作。
三、社群活动运营,促进群友沟通
从社群的运营上来说,我们需要有一个方法让所有人互相了解。怎么样能够增强大家的彼此了解?
1、入群介绍
首先, 我们希望每个人到社群之后, 要么是介绍人, 要么是群主,预先对这个人进行了调查和了解, 在他进入的第一时间就跟大家来做介绍,这样的话所有人都会了解新人,但是新人未必了解老的人,那么我们希望把所有的这些每个人进入的这个介绍,形成一个群通讯录或群名录,那么这个群名录我们可以做一个小网站或做一个网页发布给所有人,让大家去看原来这个人是职位,在做这个事情。这样也就不会有人在群里面问“谁在啊?” 这么无聊且没有价值和意义的话题。
2、群友互动
为了进一步增强大家了解,我们还可以有一些互动活动。比如说我们引入了一个专家,那么我们可以让专家来讲课;我们如果引入了一个高管,那么对这个高管他们公司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我们可以来进行互动和沟通。或者说我们拿一些社会上比较热的一些话题,大家来分析和说说自己的见解。通过这种方式,所有人在表达的的过程中慢慢的就会熟悉知道大家的情况。当然最好的方式是见面,我们非常鼓励社群的人能够线下见面。现在从中国的商务角度来讲,纯粹靠在线是有难度的,我们希望能够所有的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能够线下见面,线下沟通。这样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印象之后,在线上就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3、群友专访
另外就是我们还可以对一些比较有成就的一些群友做些专访。 这个专访未必是讲课,但是我们可以把他的很多信息挖出来,形成一篇文章,那么所有人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他就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个人的历史。有一些非常出色的专家甚至还可以邀请他在大的线下活动里面来做专题报告或者做圆桌论坛的嘉宾。通过这样的模式,很多人都可以彼此了解,一旦大家彼此了解之后,自然就会有很多潜在的需求就会被激发出来,比如说当一个人碰到感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他就希望找到相应的专家来咨询和了解,或者碰到一个不得其解的现象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共同分析。
4、高效沟通
如果大家真的了解了, 怎么能促进最大的沟通?我觉得对于一个社群来讲,质量比数量重要,为什么呢?因为所有人都希望不要浪费时间,如果这个社群里面有大量的浪费时间的低质量内容低质量的沟通,其实会反过来让很多人不愿去进入这个社群的很多细节的沟通里面去。那么我们就需要有一个方法来促进大家高质量的沟通。怎么做?首先我们得理解所有的人加入一个社群,他还是有自己的目的性的,比如说加入一个创业的社群,那么希望能获得更多的资源认识更多的人。或者了解更多的创意相关的知识,那么通过这种方式,他可以获得自己的一些发展。
5、粉丝理论
比如说有一个著名的创业家,他已经做得很成功了,我们可以通过他的影响力来聚类一批人。比如说,付盛。如果我们建立了一个有付盛的微信群,我相信很多人很愿意去加入。
因为作为一个曾经被360 以这么一个很极端的方式让他出局的一个人物。在很短的几年之内,从一个一无所有的一个局面变成了现在几十亿身家的这么一个创业者,这是非常传奇的,坐拥三十亿美元的这么一个公司的巨大股权,这个是非常令人景仰。
好,那么所有人都希望被作为傅盛的粉丝能够加入到这个群里面了。那这样的话就会自然吸引很多人能加入进来,而且大家也愿意跟傅盛进行沟通。当然,如果傅盛先生他也愿意跟大家沟通的话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互动。那么群里面当也不会说只有一个大佬,有很多群里面可能存在着很多很厉害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有他的粉丝。那么这些粉丝们就会很愿意跟这些人进行沟通。这个粉丝就能维系很多的关系,而且基于某一个大腕的经历也好,他的事迹也好,他现在的所作所为也好,大家都可以很多共同话题。
所以基于粉丝和关注的人,我们可以谈很多事情。粉丝也可以是基于每一个产品的粉丝,比如说有的人说我就是喜欢谷歌的东西,那大家都是谷歌的粉丝,谷歌的粉丝在一起谈什么呢?当然谈过了很多谷歌好的东西、新的理论、很多新的产品。那这样的一个社群,大家就愿意去沟通了。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不断的以粉丝的这种挖掘找出很多的点,有些人是小米粉丝,有些人是某一些特定的产品、特定的人物的职业粉丝,我们把这些人找到,一块块去挖掘,就能把大家沟通的频率提高质量提高。
6、干货理论
我们知道所有的人都希望去听干货, 那么我们可以推荐很多干货,直接让所有人能够去看到这个干货。有很多干货的视频、文章,包括一些干货的相关的直播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引入进来。
7、争论
争论为什么很重要呢?我会发现人总是会分成好几个不同的角度,当一个角度的人说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另外一个角度不同意,大家就不由自主的就想多说,哪一方都会有自己的道理,不断的摆道理讲事实,这样的话,在争论中就会有大量的沟通,而且争论的双方哪一方都会形成一个阵营。每个阵营的人彼此就能够形成自己的一个认同感。那么像这样的争议,我们不要说是一定要给个什么结果,这样的争议也确实能够促进。
四、游戏化互动
所有以上的是促进大家沟通的方法,那么第三块我们来讲互动,最好的互动是游戏化的活动。
1、活动环节设计
我们希望所有人在参与社群的时候,不要那种很严肃的、很正儿八经的。大家最好能够是有些像游戏化的一些做法,我们可以互相开玩笑,有一些互动环节,比如说,可以抢红包。我们还可以发起一个众筹,可以有一些投票等等,怎么样好玩怎么样做,或者说猜各种谜语啊,猜各种东西,都是些很好玩得玩法。总之,我们如果把一个社群的某一个具体任务的这个执行过程游戏化,会有很多人觉得很有意思愿意来参与。当然具体参与这件事情,每个人是怎么看,这个需要根据具体参与的人的兴趣爱好和年龄来做设计。
2、增强社群归属感
对每个社群来讲, 归属感很关键。
因为对于每个社群的成员来说,如果他觉得加入这个社群很自豪的话,第一他不容易离开这个社群,第二他更愿意去参与。
如何能够增强社群的归属感?
首先第一点社群要有价值。只有一个有价值的社群大家觉得才是对自己有益的,那么有一些独特的特殊的东西,要提供给社群的人。如果还能够有一些社群专属的一些纪念品,或者说特殊的如服饰,我们会经常印制一些 T恤,通过赠送或者说购买,让社群的人获得一件 T 恤。大家通过晒照片的方式不断的去强化穿这个 T 恤这种感受,增强归属感。一旦这个社群大家有了归属感,参与会越来越强,那么参与越多,归属感就越强,就形成正向循环。
所以,首先让我们社群提高价值,让它有娱乐性,大家愿意把这个社群作为自己的那个经常来参与的、来访问的社群。除了在线上社群之外,其实还可以有线下社群。我们在线上的所有朋友们可以在线下组织朋友的聚会,聚会过程中可以有一些有趣的活动或谈些事情等,还可以有目的性的做一些事情。
我相信每一个人花钱请大家来吃饭,多少都有些自己的一些想法。想和大家来沟通,那我们鼓励大家把自己的事情拿出来沟通就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做法,也能增强所有人的参与互动。
3、线上线下互动
那么谈到线上和线下, 那怎么来互动呢?我们一般提倡在线下做任何活动的时候,我们把这些信息再返回到线上。比如我们在线下沙龙的时候,我们会同步把录音现场录音,包括 ppt 的这些照片,反馈到微信群中,这样即使没有来参加线下的活动的这些人,也能够了解
我们的线下活动的情况,会后还能把这些信息总结出来,变成一个内容很丰富的文章,作为干货来分享,那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有一些线上线下人相关的一些东西,比如说我们可以在线做统筹,线下我们来做一些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家参与度才很高。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把人引入到见面。
五、社群志愿者运营
要做这么多事情,又要做名录,又要做活动,又要鼓励大家来参与社群,那怎么雇人,雇多少人,用什么成本才能做到这些事情。我觉得一个好的社群,你不是说完全免费去做,就一定能够坚持下来。首先社群的好坏,还是跟这个社群的主导者他的价值观和目的有关。如果他愿意把这个社群做好, 那么他自然会投入, 他投入的多了之后,也会吸引到很多同类的价值观的人也参与。 那这些志愿者也没有拿一分钱,志愿者也不好意思说我需要钱才能支持下去。志愿者他确实是很希望自己多贡献,让社群变得更好,要找到这样的志愿者就非常好。
1、如何找到合适的志愿者
怎么能够找到合适的志愿者呢?首先我们优先看社群里面参与度很强的人,凡是参与度强的人并且对社群的归属感、认同感很强的人都可能成为志愿者。不过每个志愿者心中都会有疑虑,第一要花我多少时间,如果要花太多的时间影响会我现在的生活影响我现在的工作,我可能就不愿意;第二,我能不能做好这件事情?做砸了怎么办?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所有任务能够拆小拆细,我觉得初期很多志愿者都挺担心花太多时间,也担心自己不会做,最好的方法是让一个志愿者能够先做小的事情,那么有熟练的这些社群组织者来带着他来做。
通过做小的事情逐渐积累积累积累经验,逐步增强参与度和认同感。他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并且做更多的事情,慢慢的就把一个新的志愿者转为一个熟练的老的志愿者。有了越来越多的老的志愿者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更多的项目。
每一个社群要互动,我们都可以通过成立一个小项目的模式来做。比如说我们做一个类似于本群的一个每周分享这么一个活动,那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一个系列;或者说我们来做一个动手类的活动,来编本书也是一个做法,还很多其他相关的东西都可以做的。那么这样的项目如何发起,如何吸引大家来参与,也需要志愿者们共同来思考,如果没有人认同的事情也不会有执行。
2、 如何鼓励志愿者坚持
志愿者最大的问题是很难坚持。因为做一个纯公益的事情,确实投入太多时间坚持做下去,每个人都会觉得对自己好处很有限。可能一开始因为不掌握这些技能,希望能够认识大家,学习一些东西,一旦大家真正掌握些技能之后,也认识到一些朋友之后,其实边际效益是在递减。你做的越多,其实收益也没有增加很多,甚至几乎没有收益。
那么当很多人发现没有边际收益的时候,可能就开始不想继续下去了,碰到这样的情况,特别在忙的时候,一断下来那么就会中断很多。
怎么能够鼓励志愿者们坚持做下去呢?这个其实是一个一直的难题,也没有特别好的方法。那么我的想法的是:
第一,不断找更多的志愿者,通过接力的方式来做下去;
第二,帮已经做得很成熟的志愿者找到更高的目标和追求,给他更大的空间来做这个事情;
第三,考虑确实可以有一些利益上的支撑,不一定是钱,但是可以是一些机会,可以是一些资源上的导入等等,让某些人他投入的越多获得的也多,如果有这样的体系,做下去, 那会很好;
第四, 可以考虑不断给更好的培训、 专属的培训,做为志愿者来讲, 每个人都在做一些各种各样的组织工作、 志愿工作,这些工作看上去是杂乱无章的,实际上它也是一个项目管理工作。
那么每个项目管理,特别是管理一个不靠谱的不持续的这类团体。其实也不叫完全不靠谱,只是有一些人会不靠谱或者做的事情由于协同由于时间投入等等,会显得有点不靠谱。那么像这样的团队合作,其实是很考验人的。那么怎么能够把每个人培养成一个能管理好这类团队的一个人,这也是一个很多人愿意去学习的一点。另外还有很多人愿意去学习社群运营,就像今天大家来听社群运营一样,每个人都希望有自己的一个小的兴趣或者自己的目的的小社群。
怎么做好一个社群,其实不是很多人都知道。学好做一个社群运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真正的参与社群运营,而不是去看书,不是听讲座,不是去看文章看视频,所以在实践中学习,是吸引更多人的。
由于我们不断的鼓励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所以就会有很多人都会坚持下去。表现在很多线下社群里面,比如说我管理的GDG 谷歌开发者社群,如今已经快有六年的年头了,有很多人已经坚持不下去了就离开了,能够坚持三年以上的不多,但确实有很多人会坚持这么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觉得对自己是有收获的,觉得对自己的人脉,觉得对自己眼光都会有很好的帮助。当然谷歌也提供了大量的福利啊支持,让大家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那么诸如此类的方式,很多人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但其实当坚持到一定程度之后,形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是可以一直坚持下去的,不存在说要中断的可能性。
六、 社群激励机制
那么我们前面也讲到了激励,怎么能够激励大家持续的去做下去?
1、小礼物
人都是有人性的,人性多少都是希望能够获得赞扬或者鼓励。除了这些名义上的口头上的这些赞扬之外,以及我们讲的那些可能存在的特殊人脉和潜在的机会之外,有的时候还是需要有些实打实的东西。毕竟有大量的人一开始的时候,他看到这些虚的东西,但把这些虚的东西转换成实的利益的能力是很弱的。 所以, 我们要提供一些小礼品,比如很多时候我们会做些 T 恤给到社群的这些志愿者,或者提供一些小礼品给到这些有特别贡献的志愿者,让他们更愿意去投入和参与。更好地办法就是吃饭。
2、请吃饭
为什么吃饭很好呢?中国人老话叫,“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是朋”,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吃饭我觉得对中国来讲,是一个很特别的一个感受。你跟一个人喝过三杯咖啡,都抵不上吃一顿饭的感受,吃过饭交情就进了一步,如果吃过多次饭,那就是在感情等级又提升了一步。所以呢,一个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我觉是可以通过大量的吃饭的解决。很多创业公司早期没什么钱,发不起奖金也加不了工资,老板就经常去请他们吃饭。通过这样的模式,来聚拢人当然也形成大家的情谊。大量的去沟通,大家都能互相理解,通过这个模式就是也同样可以维系一个社群的骨干,这就是关键组织者志愿者。
3、福利
每个社群做的好,它都会有线下活动,也都会有线上的一些各种各样的商家参与提供的一些小礼物或一些其他的东西,那么这些我们可以把它做成一种小的福利计划,给到大家来参与。
比如说我们去另外一个干货的大会,我们有五张门票,我发给大家,大家就很愿意去参与。其实这个福利如果多的话,实际上是可以给到社区所有人的。我们知道逻辑思维,他的一个理念就是“团结一大堆人,然后去打劫另外一些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当你的人群数量足够多的时候,就具有广告效应,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要求有人赞助或者说给一些收益。
逻辑思维通过种方式可以获得很多免费的礼物或者说一些低成本的东西,通过把这东西变成会员福利,来吸引更多人加入会员,能增加更多互动。当这种方式规模很大的时候,是很容易谈判的。比如说有家咖啡馆,我们如果有一万个粉丝,会有一千个人线下去某一个咖啡馆。那么我们就和咖啡谈,你能不能够给我们每周六早上某一个时段,有限数量的咖啡,如果过了这个时段或者数量超限了,还是要付费的,我相信对着商家来讲,他能看到其中的收益,最起码他在这么多人当中进行传播了,这就是广告效应,他会提供假的福利的。那社群的组织者,不光是要对内组织社团的这些活动,发掘志愿者和组织者,更重要的是要引入外部资源找到更多的福利,来激励这些志愿者们长期做下去,这个是很关键的。
七、社群价值分享和合作
最后我们就谈价值分享和合作。每一个社群,当人脉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把它变成价值。怎么能够把群的人脉能够变成价值?我们知道这个社会,大家最缺的是什么?其实是机会。
什么是机会?比如说,做一个生意,有生意机会,创业有创业机会,或者说还有其以把更多的人脉,包括人脉以及周边的人脉,能够维系起来,而且把它转化为一些机会和价值,那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参与这件事情,而且在其中这个链条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去分享机会里面带来的价值。那这里面就存在着一个对机会的挖掘,对游戏规则,对这个机会产生的价值的一个处理。
那么最好有一个比较公平公正的一个方法,当然早期有做不到完全公平,可能是效率优先。那么通过我们有序的合理的组织,把大家变成一个既有产出也有收益的这么一个做法,那么就会慢慢产生价值。比如说我们可以有一个专家团、顾问团,会有些收益分给大家。更好的方式是你有一个项目,一个从零到一的项目。不一定是个创业公司,可能就是一个大会,一起来做。那么做了之后,有一定的收益能带来分享。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投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通过这样的模式,大家把自己身边的资源,把自己的知识,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最终在社会上转变成价值。那么当一个模式形成之后,还可以把它批量的复制。一旦这个模式可以大量复制的话,它就变得更有价值。这里有一个社群,叫拆书帮。他们通过一个培训的方式把每个人变成一个拆书师,这个拆书师就可以再组建一个新的拆书帮,不断的这样裂变下去,就可以一直建立下去。一个裂变出来的拆书帮,事实上这个帮主,他都能获得一定的会员费的收益,比如单次组织活动,开展活动中可以获取收益。
另外,这个原始的这个拆书帮,由于每个会员需要加入进来,他需要交会员费,那么最顶层的这个组织者,他可以获得一个会员收益。类似这样的做法,其实托马斯就是典型的这么一个模式,那么通过这个模式的可以更快的把可能性的裂变,有点像传销。 我觉得这个也没什么不好。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更好的一些方式, 我希望大家都能够有一个很好的策略,把大家认识到的人脉在身边的人机会有效的利用起来。
结语
作为社群来讲,我们也讲了这么多,那我相信所有人都在想,社群类型这么多,比如有在线的,有基于粉丝关注的微博类型的,有在线论坛类型的,有微信群类型的,还有些大型在线社区等等。
那么这些社群有什么区别?这些社群可能是在边界上有很大的区别,在具体的行为上的区别。
但从核心上来讲,这些社群都是把人在某种形式上关联起来,并且都是分享一些好的知识很好的内容。
最好的方法是自己产生内容。所以在线社群的生命力是比较强大的,因为它能不断地激发更多人产生内容,而粉丝关注就比较难,当被关注者不再有好的内容时候,这个粉丝群体就会衰落。线下社区的活动会存在有沙龙、会议、培训、竞赛。那么我们认为这是一层高一层的。
沙龙比较容易组织,任何一个人随便发起个话题,说我们线下见个面喝咖啡,就可以组织起来。会议就比较复杂,它需要有一个议程,那么有一些可以做分享的嘉宾,嘉宾背景介绍,很多人是冲着某一个嘉宾的这个内容,甚至冲着某个嘉宾来参与这个会议的,这是一个有目的性的组织。
另外培训,培训是基于某一个重点知识的持续培训,那么它会更有目的性。因为参与培训的人,他付出更多的时间,时间更长,可能两天两夜或者说一周培训,他会获得很好的收益。
最后一种:竞赛
竞赛会激发所有人自发地来参与,他不需要花太多的线下的时间。竞赛的好处就是它可以时间很长,可以规模很大。每一个人不需要耗费组织者的大量时间,只要在最后交付结果的时候,有个评比就可以了。那么通过竞赛,可以激发很多人自主学习,这样在组织内容上面,只一次性组织就可以了,通过大家的自我学习来实现。其实我们做的一个读书群,一周一本, 现在我们出现了一周两本,就是一个小型的竞赛。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来挖掘大家的潜力,不断的来选拔,当然也会出现淘汰。
从未来来讲,一个好的社群应该是自组织的,就说人能够自己自愿的来组织很多相关的活动,这样社群会变得很有活力,这样的自组织会让更多的人持续加入进来,而且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干货。但是像这样的还不够,我觉得最好是有个目标导向的一个众包模式。
大家冲着某件重要的任务去做,这个时候更加容易协同,万众一心来做这件事情。比如说很多开源社区,他们就是希望完成一个伟大的软件,一个伟大的操作系统,那么很多人,每个人分些任务去完成这个工作,最后这个产品出来之后,大家都非常开心,从中也学到很多,像这样的社群它的价值是很高的。那么最大的社群其实是个生态系统,比如 facebook,里面什么都有,这种几乎是不能被打败,即便是谷歌这样出 google class,也无法战胜 facebook 这样的生态系统。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
相关文章推荐
-
打造活跃社区不要急,走完这4步就行了!
运营社区类产品的小伙伴应该很清楚,用户的活跃度是一个社区产品赖以生存的根基,如果一个用户了无生机,没有多少人愿意生产内容,而看社区的人也不会多,整个社区就会陷入死循环当中。而在建立一个社区产品之前,很多小伙伴最头痛的事就是怎么找到我的第一批种子用户,....
-
骑遇:一个活了560天的智能骑行创业项目
7月7日,菜鸟科技创始人之一刘宏亮在朋友圈发出一张讣告,宣告了骑行软件骑遇的死亡。对于这个仅存活了560天的骑行创业项目,刘宏亮在项目失败之后,总结了自己的这一路的历程,从培训师到参与社群运营,再到自己创业智能骑行项目......以下是刘宏亮的自述:....
-
关于VR社交,你需要搞懂这五点问题
VR社交产品距离成熟还需要至少2~3年。如果你想深入搞懂VR社交到底是个什么鬼;如果你想知道VR社交的新属性;那么这篇干货,你不妨细读、琢磨。本文您将了解到:VR社交与传统社交的区别是什么VR社交解决了用户在传统社交中的哪些痛点?VR社交还面临哪些问....
-
非社交APP开始做社交,原因何在?
许多非社交类APP或执着于社交最近支付宝的社交圈子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为什么许多非社交类APP或执着于社交,或钟情于社交+内容呢?这篇文章也许能解答你这个问题。一款APP很容易诞生,一个研发团队或一位开发者能搞定;一款APP很容易推出去,一群牛逼的推广....
-
粉丝网运营中心总监:开启你的粉丝时代丨河北
文:刘然介绍:现粉丝网运营中心总监文源:运营小咖秀举办运营干货沙龙之河北高校站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部分转载;违者必究!明星直播,明星与粉丝互动的一个流程:互动案例:粉丝盛典:我们初步定在10月份,给明星颁奖,邀请粉丝参加,一个粉丝的规模盛典。网星:区....
-
社群运营是用户运营吗?
今天和大家来聊下社群运营和用户运营的那些事儿。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教育机构都转战线上,利用低价课高服务的形式进行用户转化。在这其中,社群运营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社群运营≈销售。在这个局面下,对于社群运营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