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竞争的激烈倒逼着人们向前走,优秀的人往往是源于对自我的有一定的要求,自控力也成为人们所推崇的精神。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凯利·麦格尼格尔所著的《自控力》一书,已经连续四年在亚马逊图书总榜中进入前十。励志自助类书籍成为热门的背后,是越来越人对自我价值有了高度重视。
把理论和实操相结合,引导大家通过自控力的养成来改变个人的生活,“如果你想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就从自控力入手吧!”为了让读者能够真正达到知行合一,从知识通往自由,该书的策划编辑王泽阳还建立了一个学习型社群“自控力lab”,已举办了三期训练营活动,成员的收效颇为明显。从她向150幂介绍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社群对培养个人核心习惯的重要作用。
一、在社群中体验书本的效用
王泽阳2005年进入图书出版行业,曾在凤凰联动做编辑,2009年加入磨铁图书,任职于旗下的子品牌“黑天鹅”,主打经管、职场、成长类书籍。在《自控力》之后,她又于2013年策划了徐志斌的《社交红利》,借用众筹和社交网络模式,首开出版业先河。同时,这本书也对王泽阳个人有很大启发,感觉一切都要跟着时代的趋势和热点走。
在做了多年出版工作后,她有时会困惑于读者需要的是什么,或者书出版后,是什么人在读。比如《自控力》卖了这么多本,但到底有多少人看完了,多少人从书中得到了启发,她都无从得知。
当时,社群刚刚兴起,罗辑思维还处在创业期。磨铁签约其节目书后,王泽阳自然也加入了“罗友汇”社群,感受到了那种共同学习、进步的浓厚氛围。
也就是在此期间,她萌发了自己做一个社群的想法。2015年3月,她另外注册了一个微信号,将号码附在了罗辑思维的节目书《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的插页中。当时插页上还有很多罗友的二维码,她把自己的放在了最后。
没想到,加微信的人还挺多(如今五千人已经满员)。她把这些人引流到微信群中,带着大家一起读《自控力》以及其他有关习惯养成的书,“想试验一下,看书的理论到底有没有用”,并注册了“自控力lab”公众号。后来,她还按照不同兴趣建立了七八个分群,比如阅读、运动、早餐等。但是因为工作繁忙,这些群一直处于自活跃状态,没有专门运营,慢慢就沉寂下来。
到了年底,王泽阳看到李笑来在一篇文章中讲社群收费时代已经到来。而自控力lab的成员剽悍一只猫所写的自述文章《如何从3分钟热度到坚持16个月》在网络爆红,也让她很震动。她便设想用收费的方式筛选出一批有意愿追求成长的人,通过共同坚持真正达到自控效果,并可以屏蔽掉一些做微商的广告号。
可见,从接触社群到组建社群,王泽阳既有个人的学习需求,也想影响到更多的人,并不断把自己所学的社群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体验去验证效果,这一理念也贯彻到了她之后的社群运营中。
二、从知识通往自由
2016年是学习成长型社群的大爆发之年,围绕成长、创业、读书等主题,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社群纷纷涌现。为了凸显自控力lab的特点,王泽阳做了考察和比较,决定从知行关系切入来进行定位。
她看到有些社群,比如秋叶PPT、拆书帮等,主要是在做消化吸收的工作,也就是帮助大家把书本知识吃透。但是从知到行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如何在知道之后就能用,用了之后感觉有用,再内化为习惯甚至是世界观,并愿意分享出来,存在一个很长的链条。
她希望用社群的力量把这个链条打通,变成一个简单、省事的过程,让一个人可以“用知识换能力,用能力换时间,用时间去换自由。”这便是自控力lab的价值观和愿景。
2016年2月1日,自控力lab收费社群正式启动。王泽阳认为自控力能够落地到四个方向——读书、写作、冥想、运动,她称其为四个核心习惯,“一个人只要能养成一个习惯,就可以终生受益”。围绕于此,社群根据内容不同分为三个组:读写族,每天坚持读书,并提交2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冥想族,每天进行5到10分钟的冥想,把自己的感受发到群里;运动族,每天锻炼5到10分钟,在群里打卡。
社群为期100天,每人收费199元,完不成当天作业的需要在群里发一个十元以上的红包。第一期招收了100多位成员,以80、90后的年轻人为主,大多都是上班族,对学习有需求。因为王泽阳所策划的书,大都是面向“成长控”的励志类书籍,社群成员也保持了积极向上的调性。他们希望能抱团学习,也希望有人带着他们学。
对于成员来说,社群的价值除了陪伴之外,更重要的是挑战自我的体验。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工作中,形成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区域,要想获得成长,就得走出这个区域。但是也没必要一下子抛弃过往的全部生活,只需要加入一个社群,在100天时间里,尝试着往前走一步,就会发现有很大收获。
比如,很多人参加了一期自控力lab后看的书,要比之前好几年看的书都多。类似这样的体验,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去做更多的事情,然后由一个习惯的养成,带动了其他习惯的养成。也就是说,社群带给生活很大的可能性,通过人与人的连接,让成员认识到更多优秀的人,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三、建构“冥想+”学习模式
运营社群是一件费时费力也费心的工作,想要达到好的效果,需要全情投入。自控力lab第一期是由王泽阳一个人在管理,因为事情琐碎,中间会感到疲乏,但是当看到成员写长文讲述自己在社群中获得的进步时,她又有了信心,继续坚持下去。
到了第二期,开始有成长起来的群员帮忙做管理。但因为还没有团队,一直没敢扩招,前三期都保持在100人左右。同时,通过前两期的观察,很多人都是在两个月左右的时候感到有些懈怠。于是,从第三期开始,把期限从100天降到70天,也对应了《自控力》一书中所讲的十周训练法则。
在12月开营的第四期,建立起了一个专门的运营团队,运营总监是从社群中成长起来的老会员。这一期的收费提高到399元,有近300人参加。有了团队后,社群在服务上也更加专业,围绕不同主题设置了系统化的课程,让成员们把教、学、练结合起来。
在管理模式上,自控力lab提倡“用户即员工”,每个分群设一个组长,负责整体事务,下辖三个班委:学习委员(负责学习打卡)、纪律委员(维护群规)和文体委员(组织活动)。另外,运动群还设有一名体育委员。通过这种分级管理和自运营相结合,强化了社群的学习气氛。
目前,自控力lab主要以线上课程分享和训练打卡为主,之后计划在几个大城市做线下活动,扩大成员之间的连接维度。同时,王泽阳还准备尝试让所有的习惯培养都以冥想为基础,形成“冥想+”的形式。比如,“冥想+读写”,达到知行合一;“冥想+运动”,追求身心合一,不但健身,而且健脑。这就是自控力lab与其他学习型社群不同的地方,“先通过静坐冥想了解自己,心灵健康了,再去吸收知识,会提高很快”。
除了会员费之外,自控力lab也在探索其他的商业模式,比如培养知识IP,让成员之间碰撞出更大的价值。“社群慢慢会成为知识服务的标配,不管做什么事情,背后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可能性”,王泽阳说。
本文转载自「150幂(mee150)」对自控力lab社群创始人王泽阳的专访。
撰文 | 令狐凶
编辑 | 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