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现在用Google搜索“小米”+“苹果”这组关键词,Google可以在0.52秒内找到超过8000万的中文搜索结果;而如果把关键词换成“Xiaomi”+“Apple”,Google一样可以在0.64秒内返回大于5000万的英文搜索结果。可见,在全球的互联网上,小米已经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拿来和苹果做比较。如果我们在Google Trends上追踪这两组关键词的走势,可以看出,随着小米新产品的发布,这样的比较型讨论往往会达到一波新的高点。
而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小米最新的Android平板和此前的路由器在外观上模仿苹果已无需多言;在宣传层面,小米也会特意提及自己产品配件的供应商同样为苹果供货。而实际上,在产品之外,小米也正“模仿”着苹果的理念——把整个生态全部控制在自己手里。
但是,不同于苹果拥有完全个人的iOS系统,小米的“MIUI”注定要和大量的Android服务产生交集,随着小米产品线的丰富、自建生态的完整和用户数的增多,小米自有的服务就开始对基于Android的互联网服务产生影响。
比如,PingWest此前报道过一些手机拨号助手App,它们想利用电话号码作为ID,打造一个本地生活的搜索引擎,而在采访中他们告诉PingWest,他们从商户那得知,小米也与这些商家在商谈类似的合作,所以不出意外的话,小米接下来也会上线类似的服务——显然,它会被集成在MIUI的拨号器里。这样一来,用户当然就不必再去安装一个第三方应用了。
另一个例子是“小米推送”。小米在今年推出了名为MiPush的消息推送服务,它的一大特色是其在MIUI上属于“系统服务框架,共享系统级长连接”。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MIUI杀掉了某个应用的后台服务,小米推送依然能把通知送到用户那里。与之相对应的是,MIUI采用的对齐唤醒机制会限制后台服务个人启动,那些使用第三方推送服务的应用在MIUI那里可能就没法即时收到推送消息。
作为应用厂商,如果要兼顾小米用户,你怎么选?
其实已经有开发者用行动表明了态度——为了让小米用户能及时收到消息推送通知,他们已经用小米推送取代了之前的推送服务。
除了这些能看到的影响外,小米同样在积极抢占开发者资源。在小米平板的官方微博上,小米已经公开表达了推动Android平板生态圈发展的意愿。当我和一些开发者聊天时,对方也说虽然用户现在还买不到小米平板,但我们一样会争取快速为小米平板做适配,因为越早适配得到的资源就越多。由于小米平板的分辨率、屏幕尺寸和大多数Android平板都不同,所以适配了小米平板的应用并不一定能在其他Android平板上完美运行。
在新兴的智能硬件领域,小米也没有闲着。比如小米路由器就为智能硬件准备了具备快速连接协议和通信协议的Wi-Fi芯片。使用这款芯片的产品将可以更好的和小米路由器适配。如果你已经选用了小米的路由器,那么在选购其他单品时会不会更倾向于使用那些能和小米路由器无缝适配的产品?
这让我想到,当Android在国内刚起步时,李开复掌舵的创新工场曾尝试复制一个中国版的Android生态圈,并且投资了一整套基于Android生态体系构建的产品。不过,由于点心OS的失利,其余的各个产品线不得不单兵作战,以至于某些产品已经淡出了公众的视野。现在,小米在取得ROM和手机硬件上的成功之后,开始逆向补足自己生态体系的缺失。
其实,站在小米的角度看,这些产品不仅能够让自己的各项服务连通,同时还能给小米的用户一个完整的体验。无论是拨号器黄页、对齐唤醒、小米推送还是推动Android平板生态的发展无不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只不过,当这些单一的业务融入小米的体系,再推向市场后,它就背靠小米产品的产品链条和用户数,开始与Android生态圈的同类产品发生了竞争,并显现出了“垄断效应”。
就像雷军说的那样,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所以,它可能将任何服务集成到自己的MIUI和硬件产品中,那么,这些第三方服务的创业者们,准备好面对小米的竞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