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在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漫画、小说、各种专业科目书籍等等数不胜数,但是在更多的时候,我们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当你读完某本书后再提到这本书的名字时你可以脱口而出“这本书我读过”,但是如果在深入问你书里面的内容是什么呢?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回答不上来。这就是我们读书遇到的尴尬,很少有人可以做到过目不忘,而我们大部分人凑巧就是那群过目就忘的人。
很多人标榜自己读过几十本甚至几百本书籍,但是真正能将其应用到自己生活或工作上的确是少之又少。
《AboutFace:交互设计精髓》一书作者Alan Cooper在书中最开始的部分讲到产品设计时就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做以目标为导向的产品设计。很多时候用户的需求只是表明上的、并不明确的,只有了解用户的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进行产品设计,最终产生的产品才能符合用户诉求并且适配市场发展。
在这里也以目标为导向来看一看读书这件事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读书是通过作者的思维方式、方法论来弥补自己对相关领域知识、技能的不足,在自己未来工作、生活当中遇到相似的问题时有所应对而不是手足无措,所以读书的目标就是将别人的知识、能力变成自己的。(这里只是从读书的维度来说,同样也适合各种方式的学习途径,视频学习、上课听讲座等等)
既然我们知道了读书的目标,那么就来看看高效快速实现这个目标。在分享我的读书经验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的学习经历,一个野蛮成长的“产品经理”。在刚毕业的时候,对于产品经理这个词语也仅仅是文字上的理解,完全的产品小白。然后通过书籍、视频、文章的学习以及将理论结合到实践,逐渐成长为一个产品大白,再到现在对于产品经理、对于产品有自己一定的见解,并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以下是我通过不到一年的学习成长中总结的三步式方法论,这不仅仅适用于读书也适用于学习、提高任何能力。当然,也许我说的这一切全是错的。
1. 理解
理解是读书的第一步,你要先了解作者在书中想表达的观点以及作者的方法。通过略读、精读将一本书中所有内容有了理解才能进入到下一步当中。
略读
得益于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往往在略读的过程中,我会用思维导图工具对整本书要表达的思想以及内容制作成思维导图的形式,从大体的框架上对整本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理解。在略读的过程中,可以用两种方式对整本书内容构建思维导图,一种是直接看目录,根据目录中的章标题、节标题,将书中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然后根据思维导图线路进行整书的略读。(这种方式比较偷懒,适合对某本书或者某个领域知识有一定了解,快速阅读)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快速阅读书籍每一部分,遇到不明白或不理解的地方标记后先行跳过,快速读完整本书,然后根据书籍章节内容,形成一份思维导图。
精读
在略读时,你已经对整本书的框架以及体系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在精读阶段主要针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以及书中重点内容,比如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论或作者的独特见解进行仔细研读。
在对不理解的地方以及重点内容进行研读的过程,也是完善思维导图的过程。在略读阶段思维导图只是浅浅的两三层结构,随着精读阶段的持续,针对每个知识点会进行相应的延伸,逐渐补充思维导图,最终形成一个拥有庞大子节点的架构,而这个产出物就是你对这本书的理解。
2. 思考
在第一步中,你已经对整本书有了一个你的理解。接下来就要从你的角度来思考了,思考什么?
书中提到的观点或者方法哪些是你知识体系或者认知中所缺乏的,是否可以将这些观点或方法补充到你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呢。
书中提到的哪些方法可以立刻应用到你的工作当中呢,如果有那么是否可以将其进行实践呢。
本书以及曾经读过的书中,是否有相互关联的地方呢,是否能够对你产生新的启发呢。举个例子,通过“用户力这本书中需求的定义”以及“物演通论中递弱代偿理论”,让我对需求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也形成了一篇“通过递弱代偿再看产品需求本质”的文章,不同于马斯洛需求原理,从新的视角解释了需求的本质是什么。
3. 再现
在产品或者运营的工作过程中,每个成功或失败的产品结束其生命周期或完成某一个阶段后,都会对过往的工作进行复盘,复盘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提醒与改进。
在这里,我用了再现这个概念,其实和复盘有异曲同工之妙。再现就是对上一步思考所产生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呈现出可输出的输出物。这个输出可以是你结合书籍中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形成的文字输出,也可以是你结合书中知识在工作当中的实践。
再现是将别人的变成自己的最关键一步,只有当你可以将别人的知识、能力补充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才真的做到了将别人的变成自己的,让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知识领域有所丰富。
读书这件事,每个人都会,每个人也一直在做,但是你真的把书“读”了么?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也希望本文中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提高读书的效率以及读书效果。请以目标为导向读书,将别人的变成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