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今天这个问题,类似的问题以前回答过,但我觉得应该没说透 如何运营一款新产品?今天试试从内容、活动、用户三个方面来聊。但首先我们要以工作定位开始展开。
运营工作的定位
运营这件事儿,可以很大,可以很小。
大运营,是要驱动公司发展,在不同的阶段,运营要做的事儿是不同的,而这些不同的原因来源于公司发展对运营工作的定位调整。
初创到成长期的公司,一切以规模为导向,所以,运营未必就要做很重要的事儿,有可能运营就仅仅是干两件事儿:
提升能够带来业务规模的部门的效率;
建立能够帮助业务部门提升效率的武器弹药库。
这时候,干的事儿看起来很小,但也许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一旦公司成熟了,运营可能就要立足于数据,搞搞用户管理,搞搞收入了。
那么,小运营呢?
小运营其实就是要回归2件事儿:
提升用户规模
提升公司收入
可能你不理解了,为什么看起来小运营比大运营给你的感受更像是在做运营?
因为对于一些纯线上的互联网公司来说,一来没有那么多资源,二来前期主要以用户规模为导向,所以变成运营把市场、销售的活儿全干了。
但是,这真的是小运营。
我们通常说的大小运营,其实focus的并不是运营工作本身是否离业务近,而是focus在运营的影响面究竟是多大。
就好像,你做专员的时候感觉要落地东西很多,但越往上发展越觉得落地的事儿应该别人来做,你要去做规划、策略、管理,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道理是一样的。
那么,不管大小运营,当弄清楚定位之后,其实应该先做的第一件事儿是「用户」。
用户
「用户」在这里,不是一个指代,而是一个名词。
第一件事儿落在「用户」上,是说,你要搞清楚,对于你所运营的产品来说,什么样的人,是你的「用户」,因为你接下来不管是从内容切入,还是从活动切入,你都要面对这群人。
如果不能理解用户,不管是做内容还是做活动,八成是做不好的。
举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针对青少年的产品,你的运营对象是谁?
对于我来说,如果是教育培训类的产品,那么运营对象其实是家长,而青少年的喜好本身只是一个需要拉升的辅助消费决策指标。因为这个场景里,掏钱的是家长。
而如果是青少年社交呢?那么运营对象就是青少年自己,如果产品本身不能贴合对象的兴趣和口味,就算你让家长愿意付钱埋单,应用内的用户活跃也很难做。
需要注意,在产品的不同阶段,你面对的用户可能是不同的。这一点,上一篇文章依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如何在产品的引入期做好产品的口碑?已经说过了,早期用户和后期用户之间是存在鸿沟的,有鸿沟意味着需要转变。
所以,不同阶段,会面对不同用户,你需要思考不同的运营策略并着陆在内容和活动上。
内容
任何产品都存在「内容」。我们可以再说白一点,「内容」即「信息」。
当你面对的用户摸清楚了,要做什么内容就比较清楚了——很显然,做用户感兴趣的内容。
譬如说,你是做电商的,商品描述你一定会细细的写,并且尽量去展现商品最好的一面;你是拍微电影的,这电影拍给谁看,想要传递什么,很显然是要去符合观看者的品味的;你是做服务的,那么你一定会要求服务流程标准和规范,这样用户在使用服务后,稳定性就会好。
内容并不等于写东西。
这一点,很多人其实理解错误。
举例,今天要做一个公众号,你认为像亮哥这样光会写有用吗?
其实未必有用,在亮哥这里可能有用,是因为这个垂直领域用户习惯了(嗯,其实是我懒)。
但是如果你今天要做一个面向大众的产品,你的内容就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实际情况。
譬如说,一款点评类的产品,或者产品里的点评功能,要做运营,那通常的做法叫「示范」,把运营认为写的翔实丰富的评论排在前面,这样其他人就会有样学样。
又譬如说,一个公众号,其实如果有时候插入点视频或者动图,并且适当覆盖了热点,文章的阅读量可能就变高。
活动
「活动」在这里,不是名词,而是动词。
因为产品还比较早期,所以,很多时候,需要做MVP去上线最小化功能。那么,运营能不能成为在功能上线前的一个最小化测试点,通过活动去预埋功能,再通过活动数据去回归分析,并持续改进,这样可以加快产品功能本身的节奏,也可以刚早的了解到需求的真实情况。
做活动的话,因为产品比较新,因此很大的可能性用户量也不够多。在这种时候,其实运营就要通过活动来拉动用户量,也就是我们惯常说的「用户运营」的套路,围绕拉新、促活、留存和转化付费去行动。那,明确目前公司对运营的定位,再理清楚用户是谁和产品对应的解决方法,最后才是动手去做,内容或者活动,都是实施路径。
仅此而已。这是一个活动,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点击原文参加,如果你想要看历史文章,请在菜单里找找找。
文章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