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我是张华,今天学习分享的主题是:微信群不等于社群!
拿我自己做案例:15年前我来广州,刚开始做电子商务,主要的经营类目是皮具行业,早期主要做C用户,主要运营平台是淘宝。随着销量的不断增加,开始注重产品生产环节,重点放在生产上后,发现一个问题,销量跟不上产量,于是,又开始入驻阿里等B用户平台,对我来说,当然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投入最小化,我发现推广成本与人工成本是我面临最大的成本。于是我开始让客服把线上的客户,用微信添加到群里。
我的想法很简单,为了减少推广成本,提高利润这个目的,我拉了几个微信群,在群里发红包,一开始很热闹,后来我发现就算发红包也没人理我了。我想,是不是群太少了,所以我不断的拉群,当拉到一百个群的时候我就很痛苦了,每天干的工作都是机械式、重复式的,需要去服务一个又一个用户,跟他们打电话沟通,应对他们的售后问题,而且,当我服务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我开始思考一下问题:我干的这事,到底是不是社群营销呢?
这是虽然是发生再我身上的事情,但我可以肯定告诉大家,这也是很多做社群运营的同学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个问题,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我觉得,首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微信群不是社群。
微信每天会新诞生250万个微信群,一个微信群的平均死亡时间是36天。微信群其实只是个流量池。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朋友们,微信群不等于社群,别指望拉个群就能变现。
社群运营面临的问题
在做社群这么久之后,我发现大部分的社群都面临着这些问题:群内活跃度低,群的生命周期短,用户付费转化难,用户增长也比较难。
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有哪些?我做了一个总结,归为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群里的用户缺少共同属性;
第二个原因是用户缺少对社群的认同感;
第三个原因是社群没有找到有效的组织形式,常见的社群组织形式非常单一,社群管理者只会运用自己的管理能力,导致这个社群发展的速度完全取决于这个社群管理者会不会管理,他的管理上限决定了社群的组织上限。
第四个原因是社群运营缺少获利的手段,社群运营者非常辛苦运营自己的社群,每天在群里投放类似快报等精心编辑的内容,社群是很活跃,用户也都给运营者点赞,但就是很少人被转化。
事实上,很多社群运营者只是为了搞到更多的流量,把一群不具备"共同属性",只是为了薅羊毛的用户集合在群里。这些不具备共同属性的用户放在一起,就是一片散沙,无法形成任何向心力,也不会有认同感。他们购买产品的诉求也是多样化,异质化,社群必然是活跃度不会好,可想而知,无论投放什么产品,转化也都会非常低。
话说回来,其实社群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有人类社会的时候社群就存在了,比如原始人就懂得群居生活,共同抵御外部所带来的危险。而现在更是数不胜数,比如线上明星的粉丝部落,贴吧,兴趣小组,线下的小区,就连跳舞的大妈都是一个小社群,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所有的社群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共同的目标或者兴趣。下面我同大家一起学习分享微信群与社会群有哪些不同?
一、微信群只是社群的联系载体
一提到社群,大家就会想到的是微信群。很多人组建社群的时候什么都没想,就拉一干人等进群,然后聊天,发红包,拉人分享,随后群沦为广告群,最后大家纷纷把群屏蔽了。这是一个典型社群,不,一个典型微信群的消亡过程。所以说一个好的社群也是需要好的设计的。
社群重在链接和认同感。同学群,老乡群,工作群本身就已经存在了,就算没有微信,这些人在你的脑海里已经建立了链接和认同感,拉个微信群,只是给已有的社群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而已。微信群只是社群的联系载体,组建微信群并不等同形成社群。
当你无缘无故的拉一群人到微信群的时候,就相当于只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并没有创建社群。一个社群是基于兴趣、价值观、信仰而聚合一起的,我们需要去设计一种关系和连接,社群并不是存在微信群,而是存在于人的脑海里。
二、社群:需要的是大家一起做点什么?微群:创建者一直为大家再做
很多人认为:运营一个社群就是创建者一味向成员奉献?
不,这只是社群的单向链接。不要以为不断地给大家提供价值就是维护社群的一种好的方式,社群需要的是大家一起做点什么,而不是创建者一直为大家做什么。
社群是无组织的组织,社群中的成员服务成员。社群经济是以人为中心,而不以产品、机构、个人为中心。社群强调群体交流、分工协作和相近兴趣与偏爱,个体之间有着频度很高的交互关系。社群成员之间的互动是社群创意和社群设计的动力来源,这也为社群运营、社群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举例如下:
“罗辑思维”最初建立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社群,可以说社群经济脱胎于粉丝经济,其连接关系来自于成员与罗振宇之间,成员间本身并没有相互认识和建立联系。但一段时间过后,“罗辑思维”各地会员自发成立各种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有些运营几乎与“罗辑思维”无关,完全是社群成员的运作、分享和创造,这就进入到了真正的社群经济。
三、社群:让同一标签的人群形成社群,需要人与人形成一种紧密的有效链接;微群:同一标签的人群多数时候是构建社群的基础,不过这是一个松散的个体形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于是乎有人就认为有同样标签的人就可以组成社群。
那么一群热爱篮球的人就是一个社群吗?同样乘坐飞机头等舱的人就是一个社群么?显然不是。重点在于:同一标签的人群多数时候是构建社群的基础,不过这是一个松散的个体形态,要让同一标签的人群形成社群,需要人与人形成一种紧密的有效链接。让同一标签的人群形成网状的链接关系,这就让标签上升到社群形态。
如何做好社群运营?
要搞清楚如何做好社群运营,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社群本质的逻辑是什么。
社群的本质是找到一群拥有共同属性的高价值用户,通过认同感把他们聚集在一起,并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驱动自增长。
理解了社群的本质,我们再来看,一个好的社群标准是什么?
一个活跃度很好、转化率很高的社群是由这几个要素决定的——
第一个是要有门槛,门槛保证了社群里用户的共同属性,有共同属性的用户聚集在一起,他们才有可能形成对社群/企业/产品相对一致的看法和观点;
第二个是要统一的价值观,搭配让用户有归属感的仪式,以及象征着身份认同的群名字,这些决定了社群成员的认同感;
第三个是两级分层,运营核心的KOL,形成有效的组织形式;
第四个是配合社群里的内容和线下活动,用户付费转化的驱动力才会更强,才有可能从他们身上获利。
本文来自公众号:社群Community(ID:YINLIER_2018),未经原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投稿人原创】  本文由投稿人原创发布于爱盈利,未经投稿人许可,禁止转载。如有侵权联系: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