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一个手机不离手,人人都订阅四五十个微信公众号,各种资讯社交APP满天飞的时代,每个人的注意力不断被瓜分,信息爆炸也让爆款内容变得越来越难出现。但是,总有一些内容隔三差五就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刷爆朋友圈,而且它们看上去极为相似。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事物持续发生,一定是因为它满足了用户某种需求。爆款内容也是一样。
今天这篇文章,就给你分享一个生产爆款内容的方向,做好了,不仅能得到用户共鸣,更能获得疯狂转发。
神经科学领域有有研究就发现:
人的大脑想象体验和真实体验是相似的,就是说你幻想自己的行动和实际的行动,在大脑情绪体验上,是分辨不出来的。同时,他人体验和自己体验是相似的,就是你看到一个与你相似的人做一件事,和你自己实际行动,情绪体验也是一样的。
比如,我们在幻想自己身处江湖行侠仗义,或者在看金庸名著的时候,也会得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这种仗剑走江湖,踏遍天涯路的畅快感。再比如我们在看一些文案的时候,大脑也分不清想象体验和真实体验的差别。你迷茫焦虑时,读完心灵鸡汤、励志故事或动人广告后,内心马上就会有行动后的满足感,哪怕你根本就没行动。
(劲牌励志海报《有劲,才有可能》)
总之,意思就是我们通过幻想或去看他人的行动,可以获得真实做这件事类似的“情绪体验”。
而这就是一个大众刚需!人就是喜欢幻想和代入。
因为生活中,我们要赚钱,要买房,要养家,要拼命工作,要维系社交关系,要照顾父母,要顾忌身份面子,要遵循社会标准,要顾忌世人看法……等等,各种限制和阻碍,让我们有太多想做但没做或没做成的事,有太多想说但没有说出来的话,这些都一直藏在我们内心深处,有遗憾、有无奈,也有向往。
而如果有个人,TA打破了种种限制,完成了我们想做但没做的事,说出了我们想说但没有说出来的话。这就相当于想象体验和他人体验,会让我们获得自己实际做这件事、说这些话类似的情绪体验,引起高度共鸣。
我们会去评论、转发,以获得更真实和饱满的情绪体验。(转发别人即为自我实现)
所以,当你的文案是打破了某些限制,做了用户想做但没做或没做成的事,说了他们想说但没有说出来的话,那就更容易获得转发。
下面,针对用户“想做但没有实现”的各种限制,老贼给大家7个打破限制的内容方向:
1、打破身份规范限制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有想做某件事或说某些话,但迫于某个身份规范,最终没有去做。如果有谁能够打破这个身份规范,勇敢地去做了这件事,我们就会产生共鸣。
比如作为学生,总是被要求一切都得听老师的,迫于这个群体规范,很少人会去挑战老师权威,质疑他所讲的。而如果有人敢于这么做,打破这个群体规范的限制,就容易得到其他人的支持。
再比如,在职场上总是有一些老员工无理要求新员工做各种事情,很多新员工都是非常不爽,想反驳大骂这些老员工,但迫于群体规范(新员工要服从老员工),很少人会真的去怼老员工。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打破这个限制,带头去骂去批评这些人,你不仅更容易支持,而且还会获得类似的情绪体验。
所以,你需要知道你的用户处在哪些群体,他们想要做什么或者说什么,但因为这个群体的某种规范而无法随心所欲去做。如果你的文案能都打破这种限制,并帮助他们完成这个事情,就会得到支持和转发。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81%的女性都曾在职场感受到性别偏见…而自然堂在妇女节前找来了一群男性拍摄了一条短片《没有一个男人可以通过的面试》,为女性发声。
“希望你三年内不要孩子,能接受吗?”
“我们不招女生,抗压能力不行”
“女人嘛,相貌第一,能力第二”
……
在视频中几位男性也被问到了这些同样的问题。自然堂通过“换位思考”的面试,为职场女性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而发声,希望能够带头打破这些偏见,为女性争取更多关注与尊重。
当面试官走进房间后,翻开标语墙,那一句句暖心又励志的话语鼓励着每个为梦想打拼的女性。
女人不必逞强,但得要强
我们也会迫于行动成本太高,最终没有选择去做某些事。如果有谁能够打破这个限制,不顾巨大的行动成本去做这件事,我们同样会支持。
比如每个人都想不工作环游世界、纵情山水,但迫于行动成本太高,实际上很少人会愿意放弃一切去做这件事。而一旦有人真的完成了这件事,大家会纷纷支持,因为支持这个动作不仅行动成本更低,而且也是满足了自身需求。
所以,你需要知道你的用户一直想要做什么或者说什么,但因为这个事情行动成本太高没有去做。如果你的文案能都打破这种限制,并帮助幻想或看到其他类似的人完成了这个事情,就会得到支持和转发。
芝麻信用日期间,蚂蚁金服旗下芝麻信用在多个地铁站投放长文案海报广告。办证交材料、看病排队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苦恼的场景,个中苦楚经历过的人秒懂。
芝麻信用通过这个广告告诉用户它正在构建一个以支付宝为主,信用为生活买单的大数据信用体系,直接打破了行动成本的限制,获得用户的支持,继而来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3、打破自我设限限制
这个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我们想做某件事,但迫于总是给自己自我设限,最终没有去做。比如“我是女生”“我年纪大了”“我没有背景”“我没精力”“能力不够”等等。如果有谁能够打破这个限制,突破自我去做这件事,我们就会产生共鸣并支持。
例如很多人把相貌、身高、背景、技术能力等当做局限,认为自己肯定干不成大事,于是没有坚持奋斗。而如果有人打破这些自我设限,做成了这件事的时候,大家会奉为偶像,纷纷支持。比如马云就是最典型的故事。
你需要知道你的用户一直给自己设定什么限制,从而导致很多事情没有做出行动。如果你的文案能让他看到其实可以打破这些限制完成想做的事情,他会非常支持。
我们总听到有人说,都一把年纪了,别瞎折腾了。但2011年大众银行用5个老人环岛旅行实践梦想的故事告诉大家:在梦想面前,年龄、疾病、伤痛都要让步,人可以老,梦想不可以。只要还有一口气,也要做一个梦骑士。
4、打破固有生活限制
也有一种情况,我们想做某件事或说某些话,但常常会迫于固有生活限制没有去做。如果有人打破这个限制,敢于跳出舒适的生活去做这件事,我们会非常佩服,也会去支持。
比如很多人很想去挑战自我,很想去尽全力拼一拼,但是又不愿意离开固有的舒适生活,不肯跳出稳定的圈子,一直都是摇摆不定。而如果他看到有人放弃百万年薪,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创业,点赞转发会给他带来类似自己去做的情绪体验。
所以,你需要知道你的用户现在稳定的状态是什么样的,有哪些东西是他不舍的,并导致他会在想做的事情中取舍。如果你的文案能都打破这种生活限制,就能满足他更理想的幻想。
2016年7月7日,新世相微博发布一条消息:
周五早上8点,我会在【新世相】发起一个行动:#4小时后逃离北上广#。规则暂时保密,保证让你动心,抛弃所有借口,追不敢追的东西,去去不了的地方。这是我花了很长时间跟@航班管家 和@一直播 准备的一件大事。细节明早(周五)公布,建议提前准备好行李。
这场说走就走的营销,恰恰击中的就是大家想要逃离这些钢筋水泥城市的情绪爆点,新世相打造了帮助大家释放生活工作压力,追寻自由的缺口。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洞察,才产生了广泛的互动和话题量,犹如投下一枚重磅炸弹,成为2016营销界当之无愧的重要事件。
5、打破外部形象限制
这一点比较简单,就是我们想做某件事,但迫于做了可能影响形象没面子,最终没有去做。如果有人不顾外部形象的限制,真正去做了这件事,我们就更容易支持。
比如很多明星大咖总是端着,出门保安一堆,也从不肯卸妆认。但如果有一位明星打破了这个形象限制,做人非常真实经常和粉丝互动,也经常素颜出镜,大家反而为她打CALL。
再比如你迫于形象一直不好意思买廉价的衣服,但是你看到某位明星都穿便宜的淘宝货呢?
你可以去挖掘你的用户会经常想做什么,但是因为考虑对外形象而最终没有做。然后用文案给他打破外部限制的理由,相信他会非常认同。
温良恭俭让早已深深融入了中国人的骨头和血液里,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要做低调、谦虚、克制的人。而百雀羚的这支《何必低调 你应该骄傲》视频以三位海外华人的视角,再度引起观众们的共鸣:
为什么要害羞?为什么要克制?为什么不发声?束缚我们的到底是什么?
这些被“低调内敛”、谦虚谨慎”、“隐忍克制”等外部形象所束缚的例子,都让每个人找到了自己生活中的影子。
而结尾处“你脚下是先贤走过的足迹,你身后是五千年的文明,你面前是飞速发展的国家,何必低调,你应该骄傲!”短短几句话便告诉大家要打破这种限制,与前面的故事情节相互呼应,传递出来的“为祖国骄傲,为国货骄傲”一下子深入人心。
6、打破社会标准限制
在社会中,总有一些大家习以为常的固有标准,迫于这些标准,我们想做某件事或说某些话最终没有去做。如果有谁敢于打破这些社会标准,勇敢地去做了这件事,我们就会强烈支持。
比如女人结婚后被要求三从四德、比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比如“不会质疑公司的员工才是好员工”、比如“女人30就要结婚生孩子”等等,这些社会固化的标准让很多人放弃去做长期想做的事。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站出来打破了这些限制,坚持做自己想做的,在你看到的时候和自己实际上鼓起勇气去做这件事,获得的情绪体验也是类似的。
所以,你需要知道有哪些固化的社会标准,对于你的用户来说是一种压迫,他们想要做什么却因为这些标准而无法随心所欲去做。如果你的文案能都打破这种限制,替他们说话,就会得到更多支持。
比如钉钉正是基于这种痛点,在上海地铁打造了一辆“新工作方式”专列,用近百张“车票”文案向diss职场规则,揭露职场的不平等现象,为那些默默付出却默默无闻的职场人站台,喊出了大家想说但不敢说出口的话,从心理上唤起了受众的共鸣。
7、打破风险隐患限制
最后一个是我们经常会担心做某件事或说某些话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甚至带来风险,所以最终一直没有去做这件事。如果有人不惧风险,一直坚持做这件事,你肯定会为他鼓掌。
比如对于贪官、对于一些地头蛇、对于一些不公事件,大家基本都是深恶痛绝,但很少人会冒着巨大风险去和他们斗争。而一旦有人坚持不懈做这件事了,大家都会纷纷支持,拍案叫好。
如果你的文案能去做了用户想做又不敢做的事,代表他们与”强大的敌人“斗争到底,就容易得到支持转发。
前不久,《毒液》宣传方在上映前发布了一个十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告,整支公益短片共分为三个部分,毒液以自己独有硬核的方式化身为安全、文明以及治安的守护者。
很多时候遇到这些不文明、不合法的事情,我们想去指责、帮助别人,但考虑到自己的人身安全只好选择隐忍退缩。但是毒液的公益广告却代表我们去跟恶势力作斗争,加上本身蠢萌、嘴炮的形象,这样的反差感一下子就吸引到了观众。
总而言之,在生活中我们会因为各种限制和阻碍,导致有太多想做但没做或没做成的事,有太多想说但没有说出来的话,我们想去打破,但又显得无能为力。
而如果有个人打破了种种限制,完成了这些事。我们就更容易去支持、评论、转发,这会让我们获得自己实际做这件事、说这些话类似的情绪体验。
如果你的广告文案完成了这件事,也是一样的道理。
另外,这7种打破方向不仅仅是适用于广告文案,同样适用于产品的定位,也适用于活动的策划方向,更适用于微信文章的选题方向。
文章来源:木木老贼(mumuseo)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