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移动广告的规模已经达到25.9亿元,同比增长144.3%。在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却一直有渠道刷量、CP扣量等负面新闻频频进入公众视线,2014年初又相继曝出移动广告平台与开发者之间的结算数据作假、扣量结算等新闻。如此多的负面新闻恐怕将成为移动互联网这个朝阳产业的绊脚石。
流量问题摆在台面上不仅制约行业发展,也对开发者的切身利益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采访了酷果移动广告平台CEO廖上炳先生,让他为我们解密:移动广告流量去哪儿。
以下是酷果CEO廖上炳接受IT专家网专访:
编者: 今年年初恶意扣量问题层出不穷,在移动广告行业引起很大的关注。开发者所提到的“扣量”行为,是否属实?
廖上炳:“扣量”是目前整个移动广告行业的潜规则,扣量的多少,取决于各个平台对于后台数据的算法和标准。这也存在于其他行业的广告渠道中大家所默认的现象,移动广告也是这样。
在移动互联网广告行业中,CP广告主对广告平台扣量,广告平台对开发者扣量,究其本质原因是广告主对广告效果及成本的控制。为了维持成本,一些中小广告平台与开发者的结算也就会产生扣量,当然不排除一些稍微比较大的平台。
编者:“扣量”是各行业都会出现甚至默认的潜规则,但是“恶意扣量”为何在移动互联网广告行业爆发如此迅速?
廖上炳:由于这两年移动互联网广告领域的竞争越发白热化,竞争压力加大,直接导致平台运营成本陡升。出于盈利或者生存的考量,只好利用数据的不透明将成本转嫁到产业链的弱势群体——那些中小开发者。恶意扣量的情况也由于这些开发者的不满而慢慢浮出水面。
试想下400家的广告平台在竞争25亿的市场规模,未来随着发展市场还将猛增。如同当年的团购火热一般,高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恶意扣量”也算是移动广告行业成长的烦恼吧。
编者:我知道像腾讯、阿里巴巴、百度、360等都已进驻移动广告行业,但是渐增的竞争压力只是导火索而已。出现这样现象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廖上炳:国内智能手机用户习惯了用免费应用,付费应用的收益难有起色,移动广告平台为消费者和开发者提供了一条双赢的道路,通过广告既为开发者带来收益,又让消费者享受免费服务。这是行业起步的开始,很多人都看到这个行业的未来,于是僧多粥少的情况就出现了。
移动广告红利逐渐减低最终成为了导火索。最根本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新兴行业,广告主市场的培育没有大的突破,公关和广告公司认识不足,品牌广告主迟疑不决;另一方面是移动广告目前的效果监测缺乏第三方的数据支持。
编者:您刚才提到了团购网站,当年整个行业都是急功近利的,已经超越了企业和市场的成长规律。您是在暗示未来移动广告行业也会出现同样的结局吗?
廖上炳:不同于团购网站,移动广告的未来发展是可见的。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都在眼前,移动广告搭着大行业的顺风,前景自然不可小视。移动广告领域美国一直走在前面,eMarketer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他们是7.4亿美元,2012年是41亿美元,2014年可能达到113亿美元甚至更多。也因为移动端广告的快速发展,美国桌面广告市场规模将于2014年达到顶点。
编者:酷果平台作为国内几个主流广告平台之一,为何愿意站出来把“潜规则”曝光于阳光下?
廖上炳:iOS和Android系统愈百万的海量应用得益于成千上万的个人和团队开发者的贡献,丰富的应用为iOS和Android平台吸引了庞大的用户群,在他们不断努力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完整的移动互联网生态。
“恶意扣量”,对开发者群体的打击是沉重的,当初奠定下来的双赢局面可能就会变成“双输”。如果作为弱势群体的开发者们不信任移动广告平台,最终选择放弃,对平台本身而言只是一种利益损失,对行业来说则是一种形象损失。久而久之,将会对移动互联网生态带来了巨大影响,甚至是灾难。
编者:酷果是否真的做到不恶意扣量?
廖上炳:酷果一直专注移动广告纵深发展的思路,这让我们在广告技术和广告运营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的积累,我们不必通过扣量去维持平台自身的生存问题,因为酷果的运营能力已经能实现开发者高收益的收入,甚至维持高让利政策的执行。
酷果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酷果是承诺决不恶意扣量的。只是目前行业技术的局限,扣量的问题没有一个透明的机制,很难让人完全信服。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我相信我们的团队有一天能够做到平台透明化,让开发者与广告主都能清楚看到移动广告的流量去哪儿。
编者:对于目前行业类似的扣量现象,您认为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规范?
廖上炳:首先,移动互联网领域缺少行业监管和法律规范,所以一些中小广告平台肆无忌惮;第二,业内同行应积极推动行业规范的建立,光口头承诺不行,要推动相关产品技术研究;3、广大开发者应树立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抵制恶意扣量,选择正规平台合作,这样才能通过市场无形的手去规范类似的现象。
总的来说,“恶意扣量”是一个关乎诚信的问题,虽然缺乏行业监管,但是开发者的选择决定了市场导向与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