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大学生陈第孤身一人跑到苏州参加一个创业大赛,他是冲着300万元的投资额去的,不料最后未能夺冠,一个人黯然离开,漫无目标走了几公里的路,“有种仰天长啸和大哭一场的冲动。”
而半年之前,陈第所创办的有米传媒获得1亿元的B轮融资,这是目前为止中国移动广告平台所出现的单笔风险融资。有米传媒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移动广告平台,涵盖了600多个城市2亿多的用户,所合作的app应用占中国市场总额的10%左右。
今年28岁的陈第是个看起来像个很精神的大学生,一笑就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有米传媒的位于广州大学城的办公室乍一看就像大学里的教学大楼:朴素的装修,长长走道两边是一个个小房间,楼下是种满绿树的大中庭。房间里坐满了不修边幅的IT青年:穿着T桖、踏着拖鞋,安静地坐在电脑前写着程序。
公司茶水间像大学饭堂一样提供“大锅汤”,比如冬天的清补汤,夏天的苦瓜汤。比较特色的是每个小办公室的铭牌全是三国志的典故:比如陈第的办公室铭牌是“决胜千里”,会议室是“桃园结义”,技术部是“无懈可击”,广告部是“天下无双”。陈第就像这群稚气未消员工中的“孩子王”。
陈第是个地道的潮汕人,家人从商,少年时他喜欢看三国演义,也爱练毛笔字磨练心气,合作伙伴对他的评价是“万金油”,文能客户拓展、定夺营销战略、内部协调争端;武能编程序,开发各种手机游戏如小菜一碟。
他对自己最早的规划是考上清华,出国留学读硕士,找个跨国IT公司做几年,然后回国创业。想不到高考期发挥得不是很好,他只考上了广东华南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系。对于自幼就是绩优生的他,大学的功课他应付得游刃有余,于是很早他就开始考虑应该怎样创立自己的事业。
刚考上大学时,他开了家代理公司代理发行建行的信用卡业务等,但很快觉得传统商业模式在初创时,只能靠向别人拿货起步,没有意思。大学第二年,在学院一位“技术牛人”的影响下,他爱上自己写游戏,从此以图书馆为家,“每天都是图书馆最后一个走的。”
从大二开始,陈第开始热衷于参与各类软件大赛。其中,他设计的MyLife移动SNS软件项目获得了微软全国精英挑战赛二等奖和法国电讯的“最佳市场潜力奖”,广州一家信息安全公司想买断这个项目,“他们老总专程飞到成都找我们商量,坚定了我做手机市场的想法”。
大三开始,陈第拉了一帮从事技术的“哥们儿”,成立了一个工作室,天天猫在实验室开发各类应用软件,其中以蓝牙类的手机游戏为主。随后,他们开始为软件公司服务,提供手机软件开发外包。这个时期的陈第开始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与那些享受编程乐趣的同学相比,他更享受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特别喜欢钻研如何针对用户喜欢做好一个产品,然后将它商品化。
大四那年,陈第和合作伙伴舍不得结束自己创办的工作室,于是都没有去找工作,而是将早期做项目积累的资金用来注册创办了有米传媒,在大学城租了一间30平方米的办公室。这时的陈第不想再靠做小游戏和软件开发外包赚钱,而是希望自己创办一个平台。
他观察到,大部分做手机应用开发的程序员都无法挣钱。中国还没有一个像外国Admob那样,通过在手机软件植入广告,绕开运营商进行推广,再将所得收益跟开发者分成,实现程序员获利的平台,优蜜可以就这么干,而且还能让很多像从前的陈第一样的青年技术玩家在家编写程序就能实现财务自由。
但是公司创立初期,收入很低,头四个月月均亏损一两万,全靠4个核心成员拿钱养公司。对于移动广告平台这一新生事物,程序开发者接受程度较高,但也有很多厂商尚未理解这和彩信有什么不同而不愿试水。5个月后,在推出一款英语学习软件并且终于获得广告主肯定后,公司开始盈利。
刚开始,有米开始时的模式是整合上游广告商的广告和下游开发商的APP。上游先和广告商谈好,将广告以条形广告栏植入到APP中,通过APP端口提高的点击量,广告商根据总增加的浏览量付给有米相应的费用。一般情况下有米可以得到四成的收益。2010年的双十一,有米与淘宝合作,每天可以为网站导入数十万的流量。随后,有米的合作商从游戏拓展到UC、新浪、淘宝等其他注重效果营销的客户群。
公司成立1年多后,市场上冒出30多家同样是做移动广告平台的竞争对手。有米此时开始推出安卓积分墙的模式:通过应用内虚拟付费的方式为开发者提供新的盈利模式。开发者在自己的应用中设计消耗积分的地方,比如开启高级功能,购买特定内容等,刺激用户在应用中安装积分墙的推荐产品。
而此时,其他竞争对手仍在以价格战争夺用户,当其他竞争对手醒悟过来时,有米又迅速推出了苹果的积分墙业务。有米凭借先发的积分墙优势,迅速用半年时间圈定了游戏、电商、软件等APP应用的大中型客户。
到了2012年初,有米获得第一笔风险融资1,000万元,政府的扶持力度也开始加大:番禺区给了30万元的创业孵化资金,2012年广州市科信局提供一个100万元的创业项目奖金。有米在这个阶段扩大了规模,并且明确定位是以效果营销为主的平台,与其他竞争对手要做大而全的广告平台或数据分析终端不同,有米偏向于研究开发。
它依据手中庞大的数据库,根据用户地理及使用特点做出全面的分析,匹配不同的应用软件,为广告主提供比较精准的广告投放,而且其效果是有着明确的数据支持。比如与qq安全助手的合作,有米为腾讯各类产品带来200多万的下载量。其积分墙广告通常有70%--80%的转化率,内嵌广告条点击转化率为40%-50%左右。
陈第表示,在公司初创的头两年里,他一直很紧张,因为2011年,其他竞争对手开始花几千万地打广告,等他拿到A轮融资后,其他竞争对手又融到了数千万元。而整个2012年,由于移动广告行业整体的盈利模式仍不清晰,不少移动广告公司都遭遇了融资遇冷的情况。这让有米在2010初创到2013年的B轮融资之前,一直有着较高的风险意识,坚持提高其盈利能力以及稳健地现金流管理。也许是由于有米广告快速的业绩增长和良好的盈利能力,才会让风投在B轮融资加码到1亿元的比例。
而2013年有米不但获得了1亿元的B轮融资,这一年手机游戏市场的增长,令专注于游戏、电商类的有米也获益,这一年来自手游厂商的广告收入占了有米营业收入的近70%。虽然现在大众消费品领域的品牌参与移动广告推广的还不多,但是有米现在已经拥有包括汽车、快消、食品类的品牌客户,相信这也会是未来的一个增长点。这一年有米除了传统的积分墙业务,还增加了视频插播、推荐墙等其他广告形式。
2012年,有米约6,000万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约数百万元。2013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净利润达到2,000万元。在2011-2013年,有米广告的业绩增速大约是年均300%。陈第预期未来还能以这样的速度增长两年。
他对公司发展的信心,也是基于对行业前景的看好。他认为目前流量的市场主要是PC和APP移动端,而PC的流量正在被移动端快速侵蚀。就像很多视频网站从2006年开始做,但是也是近两年才爆发,经历了四五年的时间。移动互联网也是一样的,现在还没有到享受市场红利的时期,而到了那时就剩者为王了。
有米未来会专注于智能手机中的中小流量,而此次融资新进的资金,有米将分配在技术和业务上。一部分钱会用在和高校合作,开发新的APP,另外也会寻找团队接洽项目,扩展营销渠道。
虽然很多人担心互联网巨头的进入会令移动广告平台重新洗牌,但陈第对此并不担心。他认为现有的互联网巨头进军移动广告平台,在流量获取方面与个人移动广告平台算是势均力敌,并不会占太多的先发优势。而巨头会更倾向于闭环模式,比如91无线在收购后会只允许嵌入自己母公司所获得的广告资源。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模式以及进一步发展年轻的草根用户,会是未来个人移动广告平台的机会所在。
陈第觉得,在互联网行业,“快就是稳,稳就是快。”有米的团队是一群平均年龄25岁,拥有实战经验的中国移动平台广告开发技术的精英,他们一直保持对市场的快速反应,累积先发优势,即使在将来面临巨头的挑战,依然有一战之力。
回顾过去三年多的创业经历,貌似一切顺利。但陈第说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的成功,他们虽然方向一直没有错,但有许许多多细节考验,让这个年轻大学生组成的团队要一点一点地摸索克服,从不敢放松。陈第说三年多来,他经常是每天8点到公司,晚上11点才下班。而公司很多软件工程师有时下班比他还晚。
说起创业感悟,看起来年轻的陈第却说出了禅意:创业最终剩下的,并非是亿万资产,而是一帮曾经奋斗的朋友,和一起历练风雨的情谊。就像他在微信上写的“众亲相聚,方知白驹过隙;群友交觥,遍觉岁月匆匆。时不待人,珍惜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