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2001年和2008年的企业家们对当下的危机并不陌生,“互联网就是剩者为王,商业无非是在循环”,活下来的整合全部,但死去了,世界却没有停止轮回,商业模式的快速更迭,两年后可能又是一轮风口。
38岁的陈昊芝身上有着男人四十的沉稳,泛白的头发让他比同龄人多了一分成熟。
经历过爱卡汽车网、盛世收藏、译言,到如今的触控科技、CocoaChina,陈昊芝迎来了自己创业的第13个年头,繁忙没有丝毫改变,依然是生活的绝对主题。
触控科技创始人陈昊芝
2年前,陈昊芝戒了一直以来的烟瘾,最近也开始运动节食,“毕竟不再年轻,不能再继续任性下去。”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在40岁前,完成人生下个阶段的规划。除了“捕鱼达人背后的那个男人”这个贴了5年的神级标签,他和触控都渴望更多的突破,而为此,他正做着充分的准备。
去年没有美股上市,现在看来是塞翁失马
近一个月来,中概股全线下行,部分股价遭遇腰斩,中概股回归舆论风浪再起。就在前不久,李彦宏还公开表示,如果美国无法理解百度的O2O战略,就考虑回归A股。一时之间,依然动荡的A股市场仿佛成了抚平伤痕的温柔乡。
而对陈昊芝而言,站在这轮下行回望去年5月,当时的“临门喊停”倒多少增添了些“塞翁失马”的意味。
作为去年美国浩荡上市潮中的一个,触控科技几乎完成了上市前的所有准备,获得了募资额的1.5倍覆盖。但最终因为5.4亿美元的估值不足最低预期的一半,“暂缓上市”。
“在今天看来,当时跟我们同期上的,现在基本上考虑往回跑,但理论上退市也是有成本的。”
虽然去年5月陈昊芝的内部邮件称,将保持相关上市文件公开递交的状态,以便随时可以重启,但如今他的态度已经很明确,“国内资本市场虽有波动,但总体上日趋开放,对不同商业模式的接纳程度也越来越高,相较于美国市场,国内对公司业务的理解会更加透彻。”
事实上,就在去年触控抱憾而归的同期,国内手游企业却处于资本热捧中,高估值层出不穷。据资料显示,一些营收只有触控科技百分之一左右的小微型手游企业,估值却达到触控科技的近三分之一。 如今,对于触控上市时间表的问题,陈昊芝的态度是“顺其自然”,而他要做的是,不断丰满触控的资本故事,给估值以更强的支撑。
“上市要有两个东西支撑,第一利润,第二概念。概念是保障你未来还有成长性,利润保障你至少有估值基础。”陈昊芝对触控的定位是三个市场的共建体系,“第一个是游戏市场,第二个是教育市场,第三个是基于引擎衍生的一些服务,即内容市场。”
陈昊芝对作为公司第一大现金流的手游市场的预判很好。“今年手游市场已经达到了400亿规模,而到2018年,整个手游市场将达到1000亿规模”,以手游为基础,及衍生而来的主机游戏和电视游戏,是触控持续和首要的现金流;广告业务作为触控的第二大业务,近年发展迅速,“今年广告业务的流水已经超过3亿人民币,触控也成为国内第二大的移动广告平台”;另一方面,触控深耕的游戏引擎也开始发力,通过行业制式整合,致力于成为渠道和内容CP的连接节点,“经过4年的投入,今年也开始为集团贡献利润。”
除此之外,触控寄予厚望的潜在市场是教育,即基于游戏引擎的教育培训,陈昊芝列举了一串数据,“去年学习Cocos引擎并且拿到在校学分的大学生有4700人,今年这一数据达到了1万人。这1万人里面在未来可能会有至少10%到20%选择进一步学习我们的职业化课程,逐步形成规模化收益。”
这种多样化布阵无疑是必要的,陈昊芝指出,“近半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游戏业务的PE在下降,广告业务的PE依然还很高,在80倍到100倍,教育业务国内的PE高达120到150倍,而对比美国,游戏在美国就是10倍,广告在美国15倍,教育在美国20倍。”
陈昊芝表示,触控重启上市计划将不会把游戏业务再次推向美国资本市场,“因为你最终要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美国资本市场对个别业务的定义不一样,相比于一些经过大跌后仍然有几十倍PE的报价,游戏和广告在美国的PE值普遍偏低,这显然不是一个最优的结果。”
“资本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可能突然某天我们某家子公司就在海外上市,某天广告业务就在国内上市了。”
其中一种“可能性”已经在今年7月成功实现。7月9日,成立1年9个月的触控韩国子公司GurumCompany在韩成功上市,据称,这是第一家海外公司获得韩国政府高新科技企业认证,也是第一家海外企业在韩国股票交易市场获准上市申请。“韩国市场对海外概念的项目给出的PE值几乎居于全球第二,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大,因此在韩国上市,做资本化融资,会取得更好的资本支持力度。”陈昊芝希望将韩国模式更快地进行复制。
互联网创业就是剩者为王:比起惨淡,2001年可能是最惨的
陈昊芝目前的身份不仅是创业者,也称得上是一个颇为成功的天使投资人。
连续的创业经历和在行业的浸染,他有自己的判断。“我们投资也就在这2、3年,一共投了不到20家公司,成功率挺高。今年这些公司有达到了5亿估值的,估值过亿的有近10家,有的刚刚融资上亿人民币,准备在新三板上线的公司有3家……”
对于这几个月来被频繁鼓吹的创业寒冬说,陈昊芝很淡定。
“雷军、周鸿祎比我们大一代,我和李想是80代的,即便我们年纪不算很大,我们也经历了2轮冲击。”他说的是2001年和2008年,他分别给冠上了“比较级”和“最高级”,“2001年是最惨的,2008年也挺惨的,今年看起来也挺惨。”
“商业没有新鲜事”,陈昊芝说,在行业呆得久了,经历了发端、萌芽、兴旺、回归……“一切无非都在循环。”
事实上,每一个风口背后,无论是团购、视频网站,还是O2O,本质上都是创业者拿着投资人数以百亿、数以千亿的资金,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共同培养用户习惯,并同步完成洗牌,而最终的胜(剩)者将独自享受前期巨额投入所打造的市场环境和用户基础,即“剩者通吃”,“这就是互联网公司的本质。”
这种淘汰是异常残酷的,即便是在表面红火的手游市场。“今年9个月来,除掉网易和腾讯2个老牌游戏生产方,中国2700万研发团队,将近100家发行公司,以游戏概念为主体的20家上市公司,最终获得公认成功的仅有5款产品,其他的公司都沦为陪跑。”
这种快速的整合和洗牌,让低谷时期成为孵化独角兽的关键期。他举了楼上“邻居”美团的例子,“2008年市场很不好,2009年饭否关了,2010年初美团出来了,2008年最惨的时候,王兴同样很无助,但是活下来了,就有了机会。”
然而,商业无非在循环,在大圈里循环,在小圈里也同样,死去又是一轮回。
陈昊芝觉得如今的创业者还是“非常幸运的”,“九败一胜”的故事将不再是极端个例。除了天使多、资金多,更多的企业愿意开放,通过支持内部创业和打造生态,很多初创企业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另一方面,相较于PC时代,如今市场周转速度快,新商业模式两年内会再次形成,“不像在过去这波没有搭上,你就要再等5年、10年。今天你即便做错了,2年之后又是一波机会。”
凛冬将至,两点过冬策略:收缩+业务分拆
4个月前,触控的总部搬到了望京SOHO,楼下有著名的“扫(地)码(推)一条街”,不超百米的人行街道,聚集着至少30家公司,据说扫上一圈,一天的吃喝用度就能一站式解决。
陈昊芝颇有感触,他笑称SOHO是“宇宙O2O中心”。“原本我们公司提供早餐,人均6块5,但现在O2O公司直接就4元,我们就全部转给O2O公司了;后来我们的员工班车福利也转包给了O2O公司……”陈昊芝说,这些低价的服务背后是巨大的补贴开销。他提到前几天跟一个投资人聊天,席间说到公司楼下那家低价班车,“投资人听了,说恰好是自己刚投的项目,听完心里在淌血。”
这场惨烈的搏斗中,手中有钱成了维系心理安全的防线,能够烧钱似乎意味着还未失去战斗的资格,不能免俗的还有那些曾历经鏖战的胜者,面对轰隆而上,谁都担不起跌落风口的风险。
陈昊芝透露,就他了解的情况,一些已经颇有“江湖地位”的互联网公司如今也颇受净亏损之煎熬,某家知名企业甚至达到了一个月净亏损数亿元的规模。“如今,市场一下收紧,钱没有那么容易拿了,企业和投资人都必然面临选择,要不更谨慎,要不就要把一些亏损的业务砍掉。”
这几乎是当下企业的常态,“我知道的行业内比较知名的公司在收缩,上市的没上市的如今也都在收缩。”陈昊芝说。
事实上,就在中秋节当天,韩都衣舍宣布获得九牧王6000万资金占股2.4%,赵迎光在朋友圈写道,“这一轮的融资,主要是基于目前以及未来经济持续下行的预判,提前做一下现金储备,在这个资本寒冬,现金意味着主动权。”
一分秋雨一分凉,才经历酷暑的创业者,无疑首当其冲,当头感受到了严冬将至的凛凛寒意。
陈昊芝认为,对创业企业而言,一条实打实的建议就是“收缩”。
“收缩是为了精简成本结构,更有效地让公司化整为零”,企业成为平台,大环境不好时,孵化小环境,“比如触控近两年来投资的项目包括做平台、做媒体、游戏产业相关,还有广告和各国子公司的研发团队,平台能够孵化更多的成功。”
而另一种活下来的方式在陈昊芝看来,则是非盈利和盈利业务的拆分。
“非盈利业务拆分后,给它一时间段,看它能不能活下来;同时做盈利业务拆分,让它个人资本化,获得个人融资能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高效率运转,作为企业的最高决策者已经没有那么多能力和前瞻性来推动每一个业务快速去跟同行PK,所以分拆成为必然。
“让非核心业务具有个人融资的机会和能力,可以规避未来触控主体公司在国内上市可能遇到的资本风险。”陈昊芝对触控子业务的分拆思路就是基于此,“目前我们的韩国子公司已经个人上市,具备个人融资能力;我们的广告业务也会拆分上市,广告作为资金驱动型业务,需要个人运营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在着手剥离教育业务,教育业务还处于孵化阶段,需要资金投入。”
一方面是过冬御寒,但不乏一些人掩耳盗铃买来“假装备”,以求一时温存。
近几个月来,关于初创企业用户量、估值、融资额的造假丑闻屡见不鲜。“这个时候的市场风气可能就是这样,大家都吹泡泡,你吹3倍,我就吹10倍,好像做O2O没有几亿美金就别干了,其实都是在给自己壮胆。”
“但是造假最终还是无用功,即便躲过这轮淘汰,生存下来,甚至成为‘剩者’,最终还是会被打脸。”陈昊芝说,企业最后上市前报送文件时,每笔融资都会精确到分,公布于众,绝无造假可能,“那时,所有人都能挖出曾经的假数据来打你的脸。”
陈昊芝觉得,冬天到了,无论主动抑或被动,人们终究会回归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