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第三方应用商店应用汇推出了“应用基因”,意在通过对用户偏好挖掘推荐属于他的个性App,用户可以私人定制自己的App列表。
记者从应用汇获悉,应用基因的新一个版本将于2月底上线,在已有版本的优化之外,还将“颠覆”现有的比如游戏、社交、工具等应用的分类,更加个性化。
从整个应用商店的发展来看,针对用户的个性化已经是腾讯应用宝、应用汇等很多应用商店的进化方向之一。如果应用汇设想的“颠覆”成真,未来是否真的可以不用做分类了吗?
用户找应用的痛点
“用户痛点”一词在2013年被产品经理和媒体们用滥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多新点子都是从用户痛点而来。
比如,2013年9月开始,应用汇的产品经理们发现,很多用户在抱怨自己很难通过应用商店发现好玩的东西。他们在应用汇的评论里面留言说,“各大应用商店的榜单都差不多,永远都是那几款最经典的”,“精选和推荐都是卖钱的,没有新鲜的好东西”,更有用户向编辑求助,“刚玩过割绳子,很好玩,有和这个类似的游戏吗?”
在移动应用已经上百万款的情况下,用户自己精准找到自己想用的软件非常难。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目前应用商店的应用推荐偏商业导向,或者与用户的从众心理相关。
比如,一个手机应用新手或者换手机的用户重新下载新应用需要经过三个层次:一个是必备应用,比如微信、微博、地图、音乐等;二是自己想要的个性化应用,比如以前喜欢玩的游戏,女生喜欢的美图秀秀等;第三个层次属于应用发现功能。
受推广等商业因素驱动,应用市场给用户的推荐一般是市场想大力推的应用,或者按照用户下载数量排列推送。真正“私人定制”的应用却比较少,由于个性化的推荐和发现缺失,大家玩的应用都是大同小异,千人一面。名义上是推荐,实际上是“列举”而已。
按应用索应用是否可行
一个好的方向是,应用商店正在朝个性化的方向努力。
比如,在最新的应用宝版本中,将个性化推荐作为重要卖点。应用宝的负责人透露,这种推荐是采用智能算法,主动给出用户喜欢的精品应用,主打智能和人性化。
应用汇的“应用基因”功能则明确表示要“按应用索骥”。通过应用所具备的独特属性,即“基因”,串联起其他类似应用。
在应用汇产品负责人徐锋看来,以往对应用的分类是从功能出发,这种“应用基因”分类将人类情感也考虑在内。
以一款手机游戏《爸爸去哪儿》,有萌、跑酷、画面控、体育运动等标签。通过萌这个基因你可以发现痒痒狗、超级企鹅等同样很萌的小游戏。
但在以往的分类中,“萌”不在任何一个分类选项里。
在这个意义上,需要特别提及下标签的问题。
目前常见的标签库的做法有三种:一种是UGC,由用户参与生成。这类标签的好处是内容丰富,而且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运营成本。缺点是标签太发散;第二种是文本分析,使用算法对内容进行扫描,找出其中的核心关键字。这种方法基于内容自身的描述,所得到的标签有限,缺乏多维度的考虑,而且很容易被作弊者利用;第三种是PGC,由专家来生成标签库。这种方式类似于国外的音乐发现引擎Pandora网络电台,国内的Jing等。应用汇采取了第三种方式,通过专业团队收录、体验各种应用,给应用找基因,打标签。
具体到人的可能性
上述的应用分析并不是个性化推荐的终极解决问题,一个更加大胆的设想是,如果通过应用分析发现这个人的情况从而进行个性化推荐是否更准确。这有点类似于单个应用的用户数据分析,和“大数据”沾沾边。
比如分析一个用户是男是女,是否热爱旅游,是否喜欢读书,爱数码产品,将应用基因和用户进行匹配。
这个想法挺好,不过,应用的偏好分析是需要一个人用的应用比较多,且有些个性化。但从有限的几个应用去推演这个人,用户的分析是否精准本身是个问题,加上同样基于数据分析的应用推荐更是艰难。
另一个问题是,应用汇的私人定制App列表,目前没有考虑用户交互,比如给用户一个“我不喜欢这个应用”的垃圾筐,这点可以借鉴下豆瓣和今日头条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