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常常有,最后逼出了选择困难症。笔者以决策为题,从三个维度分析了如何做决策。实际上,很多时候的决策都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这样的场景对你来说是不是很熟悉?
- 快到饭点了,打开美团外卖扫了一圈,还是没想清楚到底吃什么?
- 实验上线后一周了,部分指标数据正向,部分负向,下一步怎么办?
- 当前业务陷入瓶颈期,是否要扩展新的方向,寻找新的飞轮?
我们总是陷入不同的选择困境中,很难做一个高效的决策。心理学上把为各种事情出主意、做判断的决策过程,看成认知过程,包括信息获取和处理,对行为作出预测和判断。
如何更好地、高效地决策?
我们会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回答。
- 决策什么?
- 如何评估你的选择?
- 怎么快速做决策?
一、决策什么?
按照成本投入、规模影响和重要性等指标,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决策通常有这三种case。
第一种:小投入小收益
示例:商品详情页增加一个按钮,引导用户领取优惠券。
在用户端产品看来,不算是一个大的改变,增加一个引导领券的按钮,可以很快可以上线的小功能,可能都不需要发版。
放在整个APP,这个动作只影响了进入详情页的用户,即便他们不喜欢这个按钮,也不太影响他们对商品本身的关注和兴趣。但是,不能说这不是一个重要的决定,至少在增加客户线索层面上,是一个投入少见效快负面影响小的功能。
第二种:高投入高收益
比如,瓜子全国购业务代言:雷佳音。
对整个公司来说,这就是一个中等或者可以说高度重要的决定。花费较多的广告成本,对公司的品牌和客户群体的影响也非常巨大。
据数据统计,广告投放后,瓜子IOS端APP下载量8日增幅达83%,对应业务全国购百度搜索量增长1.76倍。
类似的影响还有公司logo的变化,结果非常不确定。
Airbnb的图标更新,带来了用户量的大幅提升;而Uber的logo变成银行,用户都找不到应用程序。
第三种:大投入收益不确定
开辟新的业务线,比如美团的小象生鲜。
毋庸置疑,投入完整的团队、也许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消耗资源,而非贡献现金。这对公司、或者是平台来说都非常重要的决定。
新项目的失败,并不会带来持久的负面影响。对于已成规模正在寻找新增长方式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常见的决策类型。
高投资+失败的低影响+成功的高影响,对开拓新的市场非常必要。
有的公司经常会周期性开展封闭项目,内部赛马,重复试验创新业务;类似的还有Google的X实验室,开发过谷歌眼镜和无人驾驶汽车等项目。
一旦确定了重要性,关键决策者和利益相关方,就需要尽快针对性的列出选择项、决策时间和结论方案。
二、如何评估你的选择?
常见的决策有三种:
- 面对一个问题选择做或不做;
- 给一些选项排序;
- 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做什么。
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都需要创建一个框架,尽可能搜集更多的信息,厘清我们的选项。
常见的评估标准如下:
1. 价值排序
确定你最想要的是什么,如果有多项,他们的优先级如何。尤其是在优先级类的决策中,明白你是如何看待不同的相关利益:提升用户价值、增加现金流、还是扩大市场份额?
在常见的功能需求中,我们经常秉持最小化和快速迭代原则,这里尽快拿到结果优先级最高。
策略实验中,关注到可能的负反馈;更多优先考虑解决大面的紧急问题,边界问题和风控重要性往后排。
而在较大的业务尝试中,入驻商家数、新增用户数,可能大于订单现金流和单用户价值贡献。
2. 成本收益分析
了解每一个选项的成本投入、可能的结果以及他们的权重。常见的指标包括:资源投入(时间+人力+金钱)、品牌和公司名誉、用户价值、数据和系统、财务或法律风险、其他依赖等。
重要是明确,收益/成本和实现速度是否是当前团队可以接受的;理想状态下,能达到的最大收益;以及最差的结果是否可以承担。如果可以的话,列出所有的影响点和结果明细,给他们打分。
三、怎么做决策?
我们常常遇到的决策难题是:决策人太多意见不一致,选项太多拿不定注意。
1. 谁应该参与决策
如果是小型的不重要的决定,只要影响方都参与,越少的人参与决定越好。但是涉及到较大的重要决策,可能就需要多人的参与,甚至需要外部人员,比如投资人、顾问甚至专家综合意见了。
当然,公司级别的决策,我们不太需要关心,关注即可。
2. 选项差不多
这是策略产品经常碰到的难题,很多选项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评估收益和影响,却在投入上都差不多。
除了寻找专家和上级的意见,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快速上线,ABtest了。
你以为上线一个功能就成就一个大杠杆?拯救全世界?Too young too simple。
很多时候不过是通过不同版本的迭代快速界定问题对不对而已。
3. 还需要注意什么
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跳过决策的界定和选项的评估过程,直接跳到第三步,即快速做决策。
原因之一,我们可能都是被动的承接需求,并没有发现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也没有去思考一旦需要决策,我们可能的选择是什么。我们能做的只是拿到需求,确定怎么做,而不是讨论要不要做。
这就要求我们更多的去关注数据、关注业务,更主动地培养业务的敏感度和行业的认知能力。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缺乏快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决策越不重要,尝试寻求的信息可以越少。比如午饭吃什么,双十一抢哪家衣服,往往是选择越多你越难。
信息的获取遵循帕累托原理,80%的你可以轻松获取,但是对于决策关键的那20%,可能需要你付出额外的甚至难以想象的努力。
写在最后
绝大部分时候,决策没那么重要。
我们只需要保持尽可能少的选项即可。我最近在学习扎克伯格选衣服的思路,不花很多时间在着装搭配上。
对于那些影响较大的决定,多花时间获取关键信息,让更多的意见流入,综合价值排序和结果评估。
很多问题上也许需要赛马,或者最小化版本快速试错,在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一定是可以获取更大价值的行为。
用结果的成功与否来判断决策的好坏,固然简单。但更合理的,应该是关注决策的过程,是否是科学理性、足够的充分。
所以,下一次选外卖,可以学Sheldon排顺序,周一苗乡楼、周二四有青年,周三KFC,周四麻辣烫,周五潇湘府。
面对实验评估的多组不一致走向数据,确定最基本的底线指标,如果正向,不妨多放流量,去掉更多因素影响。
当前业务增长陷入瓶颈,可以考虑内部PK,快速拿到最小化版本,不断试错和迭代,找到确定的新业务模式。希望对你的日常纠结有所帮助。
作者:走南闯北小黑妞,公众号:走南闯北小黑妞。
本文由 @走南闯北小黑妞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
文章信息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爱盈利官方立场,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