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思维是产品经理在工作决策中的有力武器,本篇文章就产品经理如何构建杠杆思维做出解读。
近几年,身边不乏这样的声音“听说小李贷款买了房,只付了30%的首付,这几年房价涨得快,相当于赚了几百万了”。
其实,这里面蕴含了典型的“杠杆思维”。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小到做功能设计,大到商业模式的设计,都离不开 “杠杆思维”。
一、客观认识“杠杆思维”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
今天我们不探讨能不能撬起地球,但如果给产品经理一个稳稳的支点,我们可以撬起一个商业帝国。
在物理学上,一个完整的杠杆包含用力点、支点、阻力点,对应到产品经理的杠杆思维,则分为了这三个组成部分:
1. 用力点(投入):可以调动的资源
在杠杆模型中,用力点即杠杆上向下压的发力点。
引申到做产品,就是我们能够调动、投入的资源。显然,对于相同的杠杆而言,你用的力越大,杠杆的另一边(阻力点)能够撬动的力就越大。
对于一个固定的开发团队,由于成员编制是固定不变的,衡量可调动资源的尺码就是需求的开发时长。
而对于大厂里产品经理可争取流动性开发资源的情况下,可调用的资源多寡、时长,就看这个项目的支点与产出能不能吸引boss了。
2. 支点:选择什么市场/平台/赛道/目标用户,解决了用户什么痛点,满足了用户什么需求
选择好杠杆的支点,是构建杠杆模型的核心所在。
产品经理的工作生涯中,总是有大大小小的决策相伴。大到新产品的定位、做什么细分行业、打什么市场;小到决定一个功能要不要做、怎么做。
其实,这都是在选择杠杆的“支点”,如果选择对了支点,在物理学上这个杠杆的动力臂就比阻力臂长,相同投入资源的情况下,产出就越高;反之,如果选择了错误的支点(例如做了伪需求),动力臂比阻力臂短,就会导致投入产出比低。
3. 阻力点(产出):可撬动的市场、可获得的成果
杠杆客服阻力的点就是阻力点,在做产品的过程中对应的是产出。
通过你投入的资源,发力在某条赛道上,解决目标用户的一系列需求,来达成最终的目的。
这个产出可以是用户的增长,可以是用户好评率的增加,可以是大量的收入——具体得到什么样的产出,取决于这个产品或功能选择的目标。
二、杠杆思维的意义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通过杠杆化思维思考问题,有助于提升决策的合理性,避免做无用需求。
当我们还是产品助理或者初级产品经理时,大部分的工作在于接收来自老板、运营、用户的需求,不假思索地进入原型、设计和开发阶段。
如果我们想往中级、高级产品经理进阶,就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对需求的把控能力。越高层次的产品经理,要做的决策性工作会越来越多,而决策的本质就是寻找并选择最好的“产品杠杆”。
当决定做一个新产品或者新需求时,我们应当有这几点思考:
- 目前公司的技术实力怎么样,做这件事有多少、多强的资源可以调用?
- 这些资源准备投入到什么产品/需求上?
- 这个产品/需求所在的赛道有没有竞争对手,实力怎么样?
- 如果我做了预计能产生多大的收益?
其实,“互联网”就是一个大型杠杆。
互联网作为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它本身就是一个产品,我们所做的互联网产品,实际上都是在互联网这个大的平台型产品上衍生的子产品。
互联网建设的投入是什么?
互联网技术的研发、运营商、信号基站、其他网络传输设备、我们的网络终端(PC、手机),而互联网这个杠杆的支点也就是解决的需求,是将人与世界互联,实现快速信息互通。
最终的产生的收益,远远超出前期的投入。从互联网出现到现在,它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三、MVP,一个“微型杠杆”
决策的本身是一场赌博,杠杆的选择如果缺乏经验、数据的支撑,那也将是寸步难行。
摆在产品经理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我该怎么找到杠杆?
事实上,我们熟知的MVP(最小可行产品),就是一个微型的杠杆。
通过极小的资源投入,投在我们事先选择的支点上,观察所得的效果并计算投入产出比;从而验证这个杠杆模型的合理性,继而决定是继续还是放弃,如果继续是不是要调整支点的位置。
由于资源的投入本身就极小,所以支点的选择更加灵活机动。
倘若MVP验证的效果好,还有可能吸引投资人的青睐,为杠杆模型的前期投入增加更多资源。
四、使用杠杆思维的方法和建议
1. 先确定支点,再围绕投入、产出来调整支点
产品经理思考问题的一个关键点就是目标导向,做任何一个动作首先要确定目标。
在构建一个杠杆模型时,首先要确定杠杆的支点,也就是目标市场、目标用户、要满足的目标用户的场景及其需求。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才可以围绕着它,来考虑投入和产出。在考虑投入产出时,又会有两种情况:
- 如果公司资源不足以支撑目标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动态调整支点,考虑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目标需求可以实现多少,预期获得的产出是多少;
- 如果公司资源完全可以覆盖现有的目标需要的资源,甚至可调用的资源远远超出预期,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是不是在更大投入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支点,撬动更大的产出。
2. 不要期望一次性找到最好的杠杆
大到产品,小到功能需求,构建一个杠杆模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应该专注于获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比,不断调整优化。
3. 关注其他行业的杠杆思维
关注行业、关注竞品,不限于自己所做的行业。
任何行业的商业模式都是通过低投入获得高回报,本质上都是杠杆模型。通过观察学习与类比,会给你的选择增加更多可能性。
作者:PM Walker;公众号:PM Walker
本文由 @PM Walker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www.aiyingli.com)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
想了解更多移动互联网干货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运营小咖秀(ID: yunying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