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力对一个产品人的重要性,可能决定是否成为下一个产品总监。
决策,是产品总监的秘密,善于决策的产品人,会拥有更高的概率成为产品总监,而总监与总监之间的差距在“决策力”上得到体现。
什么是决策?我们又是如何理解决策的呢?
决策对我们而言并不是陌生的概念,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决策,有的人意识到了,有的人还没有意识到。比如每天早上几点钟起床?也是一个决策。我们都希望睡觉睡到自然醒,尤其是工作后的休息日,这里就隐藏了一个决策,我们在决定每天早上的起床时间。
我曾组织过几期早读会,条件是早上6点到7点,固定读书一小时,当大家参与读书会时,就对自己做出了一个早起读书的决策,需要在6点之前起床,还有许多有晨练习惯的人,也都是对自己做出 了早起运动的决策。又或者午餐吃什么呢?这也是一个决策。
健身的人对吃的比普通人有更高的要求,他们在饮食上面做了决策,只能进食低脂食谱,高蛋白食谱,这是对食物类型的决策。还有一些美食爱好者,他们可以忍受饥饿,忍受价格,但唯独不能忍受口味和品质,这也是一种决策,对饮食质量的决策。
决策,就是指为了达成某种目的,在多个策略之间按照特定的价值观进行择优选择,最终主动支付该策略执行所需成本的一个思考过程。
我们想要每天阅读1小时【目的】,可以在“晨读”和“夜读”之间进行选择(多个策略)。
考虑到工作一整天,晚上的读书效果不是很好(价值观),因此,我们做出了在6点起床读书的决策(做出选择)。
6点起床策略的实施,需要我们能够在每晚11点前睡觉(成本)。
决策,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而最终决策出的内容,就是思考的结果。一个完整的决策,我们需要明确五个问题,缺少任意一个,都不能视为严谨的决策,如果缺少的太多,基本就只是想法,而不是决策。
五个问题:目的,多个策略,价值观,做出选择,成本
B端方向还是C端方向,这是我们入行以后需要认真思考的第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做出决策。思考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
让自己能够更快速的成长,让每一个项目经验都能在后续的成长过程中最大程度的产生价值,因为C端的认知,在B端上只有小部分知识积累可以复用,更多的经验都被无效化了。专注于一个行业,可以让自己拥有比其他人更快的成长速度,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专注的价值。
这并不是一个谁好,谁坏的判断题,而是一道谁更适合我们的选择题,选项一共有三个,我们可以选择C端,也可以选择B端。最后,我们还可以选择弃权,公司安排我们做什么,就做什么。
什么样的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在多个选项里,进行一次选择呢?比如兴趣、难度、知识特性,乃至城市的倾向度都可以辅助我们来做选择。对于成都的产品经理而言,B端产品人会比C端产品人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原因在于成都的互联网公司,B端项目比C端项目更多,这就是城市的倾向性,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所在城市的热门行业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
如果我们选择C端作为自身的发展方向,我们就需要支付成本,这里就包含了拒绝B端的诱惑,高薪、offer、离家近,这些都是我们要支付的成本。不仅如此,与C端相关的技术、知识,成了我们当下唯一要学的内容。只有完成了成本的支付,决策才真正得到了落地,没落地的决策只是不成熟的想法。
我们去超市买饮料,在百事可乐和雪碧之间进行选择,按照口味进行了选择,最后只有在收银台付款后,才是真正拥有了这瓶饮料。付出成本之前,我们可以随时更换,这些饮料还未真实的属于我们,是不能带走的。我们经常想要某种收益,但却不愿意,或者没能支付某个策略对应的成,导致问题生活,工作乃至我们的家庭都不如意。
成本与决策
简单来讲,决策就是决定我们想要的某种结果,而这个结果与我们的目的相关,要实现这个结果需要我们支付一些成本。对成本的错误认识或者拒绝投入成本都会影响决策的有效性,甚至会导致决策被无效化。我们试图理解决策,就应该理解将问题建立在对成本的认识之上。当我们面临C端产品经理和B端产品经理两个发展方向时,如何进行选择呢?
在没有成本预测的情况下,没有人能做出正确选择,并且,这将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所有的答案都是错误的。产品人张某:“我有1年产品经验,主要是做B端项目,这一年的工作当中,发现自己更偏向于C端的产品经理思考方式,相对而言,对于B端的工作和需求,感觉自己兴趣不是很大,我是否应该转型到C端产品经理的岗位呢?”
心里层面其实张某是想要转型成为C端产品行业的,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不是一个“应该”或者“不应该”的问题,而是一个决策的问题。张某面临的选项有三个:不转型,继续在B端方向发展;转型,向C端发展;或者弃权。
如果不转型,那么他必须要支付“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的成本,并且这个成本会影响他的学习进度。这个策略的目的在于充分运用已有的1年经验,让自己已经过去的1年,不会白费;如果转型,那么他必须支付“过去的经验清零”的成本,并且这个成本还有后置风险,比如缺少C端经验导致的求职困难,降薪,甚至张某是否真的适合C端方向,也是一个未知的风险。
而这个策略本质上是一次探索,如果C端适合张某,那么在未来的学习速度上,一定比会比学习B端更快。转型和不转型,是两个选项,我们需要做出自己的决策。
决策是建立在成本之上的思考过程,一旦我们做了决策就需要支付这个成本,假使我们没能支付成本,这样的决策就会被无效化。
张某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为了降低自己转行的风险,选择了不转型,那么他所要付出的成本,就包括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并且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B端的知识。偶然的机会下,张某得到了一份C端岗位的OFFER,薪资和公司规模都和现在的岗位相同。此时,张某犹豫了,不知道是否应该借助这个机会去尝试一下C端产品岗位。
显然,上一个关于方向的决策此时被无效化了。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做了决策,但当需要支付成本时,常常犹豫不决,甚至拒绝支付成本,最终导致了许多的无效决策,这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非常普遍。
我们决定了周末旅游,但是不愿意支付周末早起的成本,最终导致旅游失败。我们决定了减肥,但面对宵夜时,没能支付拒绝的成本,最终导致减肥失败。我们决定了早睡,但不愿意支付远离手机的成本,最终导致早睡失败。这些决策,就像我们去超市采购,逛了一圈,选好了几件商品,在收银台付钱时,选择了拒绝付款。显然,这些商品最终没能被我们带出超市,没能成为我们自己的物品。
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并不是我们拒绝支付成本,而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个决策,没有意识到这是我们“理所应当”需要支付的成本。我们只是做出了一个“决定”,或者说我们只是提出了一种希冀,他还远远不是一次“决策”。除了对成本支出的预先考虑,决策对于每个人的发展而言,还有更大的影响意义,我将其视为产品总监的秘密,但却不是产品总监的能力。
因为决策的意义,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有所作用的,实际上越早尝试用“决策”思考自己遇见的问题,我们的成长速度就能越快。这是一种能直接导致相同时长的两个人发生根本上差距的思考方式。
我最开始做产品经理,是受到Facebook的激励,从2011年年末开始,我做了一个决策,自己一定要做一款社交产品。在接下来的4年时间里,我一直都以社交产品经理自称,找工作也只找社交产品岗位,朋友邀请做一个电商的创业项目,也被我婉拒了。2013年,有一个苏州的创业团队邀请我担任产品负责人,启动一款社交APP,当时我人在成都,并且经济拮据,但仍然应邀赴约。
刚到苏州时,没有时间安顿,也住不起酒店,只能在公司附近寻找床位房,并且将自己的开支压缩到极小。每天能用来吃饭的钱不到5元,超过这个范围,可能就需要借钱交付房租。
当我把这段经历告诉朋友时,大家都很惊讶,但对于我而言,这是我做出决策后,所需要支付的成本。我并没有太好的背景,每一次社交产品的操刀机会都极为宝贵,而我选择了社交产品的发展方向,我做出了自己的决策,当需要我支付成本时,理所应当的应该支付这笔成本。这就像买东西要付钱一样,是一件十分正常,本该如此的事情。
投资圈也经常有相同的故事,一位只投社交产品的投资人,从决策了自己的投资方向以后,几乎不会考虑与社交无关的项目,不论这些项目多么优秀,具有多么大的商业价值。仅仅只是因为我们做出了某种决策,那么在这些策略实施时,就理所应当的支付策略实施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www.aiyingli.com)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
想了解更多移动互联网干货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运营小咖秀(ID: yunyingshow)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