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诗人余秀华在自己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秀华读唐诗】白日依山尽,你就白白地日啊》的文章。她遵循自己直白、大胆的语言风格,色解《登鹳雀楼》,把这首唐诗大大调侃了一番,导致粉丝强烈不满。
一场粗鲁的对骂
在《【秀华读唐诗】白日依山尽,你就白白地日啊》这篇文章发布后,评论区立即变成了对骂的战场。有粉丝评论她是个淫棍,对不起自己的小学文化,不应该亵渎经典,她则回怼“我还日了李白呢,咋了?”有人鄙视她的出身,“村妇,得意忘形,把别人的怜悯当崇拜”,这话似踩到她痛脚,她立刻回骂,连别人的“祖宗八代”都不放过。还有粉丝出污言秽语调戏她,她则回复别人“好儿子”。
可能有太多辱骂指责的留言让她耿耿于怀,以至于过了两天后,她又发布了一篇文章,内容是自己写的小诗《八月的火车》,但文章标题则取为《前天在公号骂我的人,我问候你们祖宗十八代》。
在这篇文章的留言下,粉丝们直接忽略了这首小诗,继续就她“泼妇”般的骂人方式和那篇色解唐诗展开讨论。有人批评,这不是一个诗人该说的话,她则回怼:“诗人应该说:汝父安好,可日否?”有人斥责她对唐诗的解读不堪入目,会带坏学生,她回复:“我就想把他们带坏呢。”有人认为她太膨胀了,接受不了任何批评的声音,并提出一些改正意见,她就说:“我怎么可能按照你的想法做呢。”
8月27日,余秀华终于在公号上发表了一篇《道歉信》。尽管那篇色解唐诗已被她删除,但她依然坚持自己并非侮辱唐诗,只想玩耍一下而已,何况唐诗是死的,人是活的,怎么解读都不会形成侮辱。同时,她还向那些被她骂过的人道歉,认为“你们不应该骂我,应该来打我,为民除害”。
总之,明眼人都能看出,这篇名为“道歉信”的文章,并非有真正与读者和解的意图,留言区的部分让她看不顺眼的留言,也立刻被毫不客气地回怼。作为一个诗人、一个玩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账号的公众人物,她并不认为自己有必要与读者粉丝建立友好关系,或者对他们的批评建议虚心接受,就如同她对某位粉丝留言的回复一样,“你买了我的书就要我负责吗”。
在这场与粉丝的口水战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傲慢、敏感、脆弱的余秀华。如果说粗鄙的、牙尖嘴利的、如斗鸡般毫不示弱的状态是她全副武装的外表,或许,一个凌晨3点发布的微博能让我们窥探一下她的内心世界:
“搜索里,还有很多人喜欢我的诗歌。我实在羞愧。此生,恐做不好一个公众人物甚至一个人。太情绪化太自卑也太傲慢,我调和不了这些东西。谢谢你们喜欢我的诗歌,也请允许我做个糟糕的人。这段时间我失去了生命里很要紧的一个人,崩溃之余,什么都做不好。”
余秀华其人
1976年,余秀华出生于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
高中毕业后,余秀华赋闲在家。
1995年,19岁的余秀华“在非自由恋爱下结婚”。
1998年,余秀华写下了她的第一首诗《印痕》。
2009年,余秀华正式开始写诗,主题多关于她的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诗刊》编辑刘年在她的博客上发现了她的诗,惊艳于诗中深刻的生命体验、痛感,于2014年第九期刊发了她的诗,之后《诗刊》微信号又从中选发了几首。借由互联网恐怖的传播力量,她的诗歌以及她苦难的身世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但很多人认为,诗人余秀华的走红,与诗歌本身无关,而与现代传播方式有关。比如她那首最著名的诗歌《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首诗的质量一般,很难撇清标题党的嫌疑,就连余秀华自己都说,这首诗并不好。而关于她的身份,农民,残疾人,诗人,这三种标签更加引爆了公众对她的热议。
尽管余秀华一直对外强调:“我希望我写出的诗歌只是余秀华的,而不是脑瘫者余秀华,或者农民余秀华的”、“如果你们在读我诗歌的时候,忘记问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将尊重你”,但不得不承认,欣赏她诗歌的人有之,猎奇者、同情者亦有之,她的一言一行经社交媒体放大后,诗人的傲慢、敏感、情绪化必定与大众认知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余秀华的两面像一碗泥,一碗水
余秀华热辣、偏执、吵闹,傲慢的我行我素。
她是流行一时的人物,是这个时代诗性文化和反叛情绪的产物,人们在她身上能够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冲突,既圣洁又庸匮、既朴实又造作、既丰富又苍白、既高贵又可悯……这个乡下女子用诗歌和粗口让众生怦然心动。
她的两面像一碗泥,一碗水。
喜欢余秀华不用喜欢她的全部,可以喜欢她赤裸的、粗陋的、迷狂的、泥的一面,也可以喜欢她用诗歌的糖纸包装过的、伤痛的、烟火四放的、水的一面。但是,不管喜欢她的什么,都避不开她身上 “泥土地的味道”。
这是她的根本。
这根本中包含了她诗歌里所有的意象和她的生活秩序——“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鬼魅的是,她有一种诗性的能力,一种美好的天赋,能够重新在每一个事物(稗子、花椒树、土坷垃、麦穗、水桶、坟茔、火车厢……)之间寻找内在的脉络并建立起联系。
可惜的是,诗歌带她飞出了乡野,也坠入到了公众的罗网里。她的故事被拍成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她开通微信公众号分享自己的旧闻和新作,并和粉丝互怼;她面对镜头,费力地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她把自己的全部公之于众了。
诗人把自己公之于众,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这一行为无疑会破坏诗歌的美感。诗人是不谙世事的,诗人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诗歌则是一种隐秘的表达,一种象征性、边缘性的抗争。二者都需要独立于世,无动于衷。
余秀华的诗歌,是她拖着残缺的身体,站在残酷的、寒伧的、深沉的土地上与自己的命运进行的一场对话,以一个诗人的身份。此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弱女子的抗争,诗性的、性感的抗争;而当她“问候你们祖宗十八代”时,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网红的抗争,粗鲁的、放荡的抗争。
最后,从读诗者的角度分享一点心得,喜欢一个人的文字,就要坚决克制住去了解作者本人的冲动,不然往往会大失所望。文字写出来就自有了灵魂和品格。没有几个诗人的行止能够媲美自己笔下的文字。或许,进一步说,文字比人要金贵。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www.aiyingli.com)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
想了解更多移动互联网干货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运营小咖秀(ID: yunyingshow)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