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个词很火,KOC
Key Opinion Consumer,
还有个文章很火,
《KOL营销已经过时了,KOC正火》
看到我真是无语。
借用我朋友圈里的一句话表达态度:
结合今年上半年火的另外一个词——私域流量,我深刻感受到:今!年!大!家!是!真!的!穷!啊!穷到大家开始造词了。
什么私域流量啊!这不就是现在甲方没钱投大媒体了,没钱买央视了,就开始想弄点不花钱的。然后拍脑门一想!哎呀!朋友圈+社群,不花钱啊!起个牛逼的名字吧——私域流量,但这套不早就是微商玩儿剩下的吗?
文章看起来言之凿凿,其实漏洞很多。比如说,
KOC的特点是“真实”???
拜托,真实不就是广告接的少吗?
接多了还有你所谓的真实吗?
「KOC更重视粉丝从陌生到相熟,他们更受信任。」
更是一个伪概念,
因为这都是建立在KOC粉丝少的前提下,
一旦粉丝变多了,也就不可能记住
每一个给他打赏的人。
而且越和消费者熟悉就越转化吗?
这个也非常分产品。
如果要购买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东西,
我绝对还是听KOL的。
KOL无法转化私域流量?
太搞笑了吧?
我认识的所有KOL都在积极搭建私域流量,
不知道这个话从何而来。
其实无论是KOL,KOC,或者明星,核心都是「一个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从影响力上来讲:明星>KOL>KOC。当然影响力越大,地位就越高,越难接触。所以社交属性来说:KOC>KOL>明星。你给明星微博留言,人家理都不会理你。而你给一个1,2w的博主留言,她非常有可能亲自回你,甚至和你互粉。
而且,最核心问题,
压根不是什么KOC和KOL到底谁会死的问题,
而是很多甲方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这决定了你找KOL到底是要干什么?
以及KOL投放,并不是给了钱就完事的。
快消品讲的是渠道。你想想我们平时接触到一个新饮料产品是什么情况——在便利店闲逛,被包装吸引,看起来还不错,买一个尝一尝,对吧,这是正常流程。谁会特么的看一个文章,为了个5块5的饮料,在京东上买一瓶,花10块邮费尝试?这太反人类了!这种就是无效的投放。
其实读者根本不Care这个文章怎么转折的!!!甲方好像总觉得所有的读者都是像阅读高考题目一样读文章?压根不是!读者一般是这样:「哦,有广告,这个东西我刚好想买,那一目十行的跳着看看」或者「草,傻逼公众号,又发广告,关了」。所以,没必要死抠你的逻辑了。
之前合作过一个客户,晚上8点给我一张长图的素材,我9点排好版,他一直不满意,因为公众号能上传的图片长度有限制,我们把图片切割成了10张小图,中间每个图片之间就有缝隙,客户就不满意。然后又把图片切成8张小图,缝隙就少了,然后再试6张小图……4张小图,发现4张可以。折腾到晚上11:59才发。中间我就一直在线改。就为了那几条2毫米不到的缝隙。
总之,这才是我觉得大家真正要思考的问题。
投放KOL不是一件甩了钱就可当甩手掌柜的事,
这件事需要甲乙方共同努力,
而不是天天去争论200块的KOC
到底有没有用这种这种傻逼问题。
本文作者:姜茶茶,转自于微信公众号(姜茶茶)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