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对方正在输入…」,最初的设置意图是什么?这个功能对于我们的线上社交又有什么影响?本文笔者将详细为我们讲述。
看到微信聊天框上的「对方正在输入…」的提示长时间闪动,内心总是五味杂陈,一分钟,两分钟,标识断断续续最终却一句话都没看到,随之席卷而来的便是一阵难以抑制的沮丧和焦虑。
很多人对这样的情绪再熟悉不过了,比起在聊天框中被我们看到的,那些可能已经打出来,却又被删掉的内容更让人好奇得百爪挠心。
文字终归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想法和心境,哪怕是面对面交流时,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透过神情及肢体动作,猜测对方的真实意图。而在线上聊天时,一些看似毫无关系的指示,也开始被赋予更多的意味。
但最初这项功能的出现,其实只是为了缩短聊天的隔阂。
它的起源,是为了让我们确认对方还「在线」
和很多喜欢大肆吹捧创新性的技术发明不同,像「对方正在输入…」这类已经有着广泛适用性的功能,很多人会把它当成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
但它确实是有来头的,在美国专利库中,它的编号为 6519639,还拥有一个名为「计算机网络中活动监测和报告的系统方案」的专业名称。
当然,你也可以用一个更通俗的说法来称呼它,比如「聊天提示器」。
当时的实时聊天软件并不会告诉你,对方是否有对你发出的消息做出相应(如 IRC 和 AIM),要么就是直接显示用户实时键入的字符(如 Unixtalk 和 ICQ),但我们希望在不侵犯用户隐私的同时,兼顾通信效率,提供一个让彼此都能得到反馈的指示。
这份专利的拥有者,微软工程师 Danny Galsser 最近在自己的博客文章中如是写道。
另一位负责用户界面设计的 David Auerbach 则表示,「聊天提示器」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像线下交流一样,维持基本的社交礼仪,而不是互相打断对话。
面对面交流时,不打断别人的发言是最基本的礼节。但隔着屏幕,你根本猜不到和你聊天的人此时是在思考,还是正在打字准备发言,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提示。
囿于通信技术的限制,那个年代的拨号上网也经常会遇到掉线的情况,而设计提示也可以用来确认双方的在线状况,避免让你对着空气自说自话。
1999 年 7 月底,Danny Galsser 完成了「聊天提示器」的网络检测和通信功能,之后就整合到 1.0 版本的 MSN Messenger 中,后者是微软开发的第一代即时通信软件。
别小看这只有几个字的实时提醒,据悉在其上线后,MSN 消息服务中约 95% 的流量都被它所占据,而用户真正发出的消息其实只占 5% 左右。
这项功能也受到了不少用户的认可,还迅速被当时的美国在线(AOL)和雅虎「借鉴」使用。有趣的是,微软从未因这项专利而起诉过任何公司,反而还和不少竞品签署了专利交叉协议。
如今,无论你在用的微信、WhatsApp,还是苹果 iMessage 和 Slack,都可以看到「XXX 正在输入」的字样,要不就是带有省略号的气泡提示,它就像一个自然形成的共有特征,根植于各大聊天软件的交互界面之中。
「聊天指示器」拉近了线上的距离,却也放大了我们的情绪
「对方正在输入…」并不是唯一一个流行起来的「聊天提示器」,你肯定还看到过已读/未读回执、消息已送达、谁看过你的主页、你又看过谁的主页等等设计。
本质上,它们都是记录了用户的痕迹,从而增强在线社交的互动反馈。
不过眼下,「聊天提示器」的存在早已被赋予了微妙的含义,像是停顿时间太长,或是收到消息却视而不见,都会引发「被隐瞒」、「被敷衍」等各种感觉,更严重一点会被解读成「友尽」。
毕竟,我们不能再像以前聊 QQ 那样,用「隐身」或「请勿打扰」的方式来为自己制造「不在线」的理由。在这个机不离身、人人都把微信当通讯录用的「永远在线」时代,「对方正在输入…」与其说是用来「确认在线」的工具,倒不如说是体现对方和你关系好坏的证明。
哪怕是看到消息的人此时并不想强行 social,又或是打算在一个空闲时间里再回复,但对发出消息的人来说,「秒回」显然才是最期待看到的结果,除非你直接一字一句打上「我现在有点忙」这样的老套理由。
David Auerbach 也坦言,说:“「对方正在输入…」这个设计仍然有不足之处,它依旧无法解决在线聊天的即时性问题。”
它只是预告了一件即将发生的事情,但却又给我们留下了猜测和思考的空间;它会让你不可避免地建立起一种心里预期,但你总是会感到失望,因为别人给出的回答不一定就是你想要的。
但一些专家也表示:提供预期反馈,对于缓和某些人际沟通仍有一定帮助。怎么看待这些指示器的意义,关键在于你和聊天人之间的关系。
美国华盛顿大学语言学教授 Naomi S.Baron 就称:对父母来说,他们和自己孩子聊天时会更喜欢看到闪动的提示,这意味着孩子已经阅读了自己的消息并开始回应,之后只需耐心等待即可。
但如果没有这些指示器,人们可能会更加不知所措。
即使不被提示,社交中的焦虑也难以消弭
面对面说话,人们会倾向于收获即时的回应,但使用聊天软件,你完全可以先花时间整理思绪,再选择在某个恰当的时间点回应对方。
这本是社交网络带来的便利性,如今却变成了需要我们花更多时间去应对的问题。
《The New Republic》杂志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对方正在输入…」的存在,正变相加快了我们的聊天节奏,本身书面语和口语就需要一个转换过程,而提示器则带来了一种不必要的焦虑情绪,况且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将自己所想的全都写出来。
提示是双向的,聊天的对方也会不由自主地根据「对方正在输入…」的闪动时长来设立预期,预判你可能发出内容的长短。
然而,很多时候,这也许只是打了一堆字然后又反复按删除键的体现,仿佛能够看到对方想好了长篇大论却欲言又止,最后只清冷地回复两个字「好的」。
今天,即时通讯工具的发展已经足够成熟,依靠智能手机,它们肆无忌惮地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琐碎时间,聊天的载体也开始有更多的选择,或语音,或视频通话,甚至是纯表情符号。
但聊天本质上还是为了对话,大部分人在这件事上,终归还是喜欢文字所映射的某种情调,况且它最简单,也最不会让人感到有压力。
而「对方正在输入…」,或许和手机 App 泛滥的小红点一样:它既提供了我们所需要的功能,同时也逐渐变成了一个极具迷惑性的标记。
事实上,在聊天工具刚刚兴起的时代,曾经出现过一个叫「Unixtalk」的聊天应用。它和今天我们需要打完一句话再再按下发送按钮不同,这个软件可以让对方实时看到自己正在输入的内容,自然也包括了你已经打出来然后又删掉的部分。
之后,Google 开发的多功能沟通工具 Google Wave 也尝试过这种呈现形式。开发者认为这能更好地还原出线下面对面沟通的感觉,而且你完全可以在别人打出一整句话前,就立即开始回复,让对话或协作变得更加高效,也就是所谓的「即时性」。
然而这种尝试失败了,不少人体验后反而说,这会让自己在聊天时变得更加谨慎和克制,更重要的是,又有谁愿意在线上抱以绝对开放的心态,让他人看到自己的全部心思呢?
看到「对方正在输入…」,你会想起什么?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作者:木斯。来源: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本文发布于运营派。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www.aiyingli.com)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 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
想了解更多移动互联网干货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运营小咖秀(ID: yunyingshow)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