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人产品经理出来说,要经常性地总结,总结问题分析原因,形成经验。正式入职产品新岗位已经近七个月,所在企业是一家伪电商平台。在评价产品线待过一段时间,现在独立负责校园产品线,也一直拖拖拉拉的带着做一些用户体验平台的事情。 这几个月来,我算是收获颇丰。因为之前有一段较长的运营工作经验,所以免去了适应职场的时间,且以初步形成了自己处理问题的框架,换为产品岗位后则全是些硬实力的提升了。几月也逐渐生成了关于自己的一套在互联网新人产品经理生存的方法论,不论对错,权且适合现在的我。 我认为的方法论主要包含三大方面:其一,怎么处理工作;其二,与人打交道的方式;其三,自己关于产品的想法,接下来我会慢慢道来。
我的工作
现阶段的我的工作自不必多说,完成需求即可。目前需求来源按重要顺序大约分成四部分:BUG>业务需求>>产品自提需求>>技术重构需求
这种重要程度的分法,我是不太赞同的,这个我们留到关于产品的想法中讲。现说说怎么完成一份需求。 我处理产品需求最核心的一条,是某个傍晚朋友曾说的:一切操作归根结底都是数据库的增删改查
这句话对我简直是如获至宝,当你收到一个别管多复杂的需求,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数据库的操作,只要有数据,其他什么交互啦,规则处理啦那都是可以谈的事情。 不靠谱的需求无非是数据支撑不了罢了。所以负责的项目主要几张表有哪些字段,对接/提供的接口又有那些关键字段,字段又有哪些枚举值,你这些都门儿清了,还怕需求搞不定? 第二核心的一条便是:要有逻辑,解决核心痛点
我觉得这一条准则就是造成运营和产品难以沟通的重要原因。运营工作性质决定了只去考虑满足诉求,而不去想解决问题,但用户的诉求往往是多种多样的,这也就造成了运营的发散思维。而产品的工作性质则因受限于资源有限,必须要找到核心需求,最好这个可以解决多个用户诉求,根据帕累托图的拟用,造成80%诉求主要是因为20%的原因(我瞎讲的但是我感觉很有道理)。 如果运营和产品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沟通,工作肯定能事半功倍,并且轻易做出用户喜欢的产品。 干说不够生动,给大家举个对话的例子,不过很遗憾这是我与其他产品对话的截图。目前为止,我和运营同学还没有较为完美的灵魂沟通。

我的同事
归根结底,一切工作最后还是处理人跟人之间的事情。像我司是一个人员架构庞杂的企业,任何一条产品线都不会独立存在,任何一件事都不能独立去完成。日常工作中打交道的无外乎几种角色:运营,除了自己的业务,一切向你提需求的人都可以归为这一类。 前面有讲,再补充几点,就是尽可能的套出更多的限定,不然最后交工大家都会很尴尬的。并且一定要和自己的运营搞好关系,因为他们都是好看的小哥哥和小姐姐,并且你的年终总结KPI全都靠他们。最重要他们还能送你小狮子玩偶!产品,大家都是讲道理的人,你讲不清道理,直接和你开发讲好咯,所以自家开发累不累全看产品靠不靠谱啊! 开发,可以把前后端、视觉、交互、测试都归为此类,这部分人的沟通真的很单纯。有两个先决条件:一,不提不合理需求;二,为人和善长得可爱。只要两者满足其一就不会被打,两者全都满足大家就会相处融洽,成为可以一起吃午饭喝奶茶的好兄弟。因为天生自带buff-产品第一帅,以及开发老哥像对待傻孩子一样对我无限的包容,使我在产品经理这个岗位能茁壮成长。 其实抛开这些花架子,还有一个沟通中的绝对权威就是成为一名专家。记得刚转入产品经理岗位,工作带教人和我讲做产品做到专家,成为所在领域的权威,那你就可以制定规则了。我一直思考怎么成为专家。我认为有如下几个客观因素:产品线不能太庞大,开发靠得住,运营能讲清,只要占尽三点,成为专家指日可待。我的想法
说了这么多“脚踏实地”的东西,还是想和大家谈一点玄学,关于工作、产品的想法。上面提到了我司需求规则:BUG>业务需求>>产品自提需求>>技术重构需求。基本上产品自提需求和技术重构需求都像是那种后娘养的小孩儿,很难得到一点点关怀。但我认为这不太好,当然我这样讲是有点自以为是的,毕竟正常公司和非正常公司高中基层处理的事情是有所不同的。
看了qq音乐,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的诞生时间。我发现在产品这个领域里,没有历史包袱的产品更容易成为黑马。就像有人说:你这一生有没有500万的车,大多数情况是一旦你出生就有了,那就有了,一旦出生时没有,那就没有了。类推一下,这就好比是产品的基因,诞生时如果有一个好的基因,那大概率会成为黑马。这个基因可以被理解为很多特征。qq音乐和酷狗音乐诞生时,基因里并不具备网易云音乐诞生时的特征。再推一下,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所有的产品都会在未来被某一个没有历史包袱的产品所打败,微信,网易云音乐,支付宝等等。这就是轮回~这个观点我是极为赞同的,像google能在在线广告领域超越雅虎,成为当今一代霸主。就像FB作为互联网2.0时代的弄潮儿无一不是如此,《浪潮之巅》最后一章也曾说过,成为下一个google的肯定不是另一个google。成为破局者的往往是那种令人耳目一新却又理所当然的东西。单靠追随潮流,总归是有一些欠缺的,但我不否认这是一个成长路径,毕竟产品的模仿也有五个境界: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www.aiyingli.com)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
想了解更多移动互联网干货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运营小咖秀(ID: yunyingshow)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