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经过去了,这一年你的目标实现了吗,如果没有实现,是为什么呢?前段时间听到别人分享关于《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一本销量过亿册,被翻译成28种语言出版的书),回想了一下自己身边的案例,觉得这七个习惯同样对产品经理适用,遂给大家分享一下鸡汤。 首先大家先自我回顾一下是不是经常出现以下的问题:
- 需求很多,但看不出来这样的需求有什么意义;
- 要做的需求很多,时间不够用;
- 工作上的问题各抒己见,互不相让;
- ……

积极主动
扩大你的影响力:由被动需求转为主动需求

以终为始
向死而生: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为什么要有目标?- 提供持久的动力;
- 衡量工作进展的尺度;
- 分清轻重缓急;
- 专注于结果而非工作本身。
要事第一
效率的完成:事情优先级、时间分配、谁来做
一个项目亦或者说大型需求是归在第一象限(重要、紧急),还是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取决于一个产品的规划能力。规划能力是一个产品走向高阶的必经路程,此处不做过多说明,看图即可。
双赢思维、 知己知彼
人际交流的关键:建立彼此信任,丰富其成就感 ;需求交流的关键:不看需求,看诉求
双赢思维和知己知彼本章结合到一块来写,用于面对公司内部各部门的配合,本次暂不讨论对外的因素。一般来说,业务不懂技术,开发不懂业务,产品经理作为连接业务与开发中间的一座桥梁经常扮演着一个不讨好的角色。 (eg:各公司经常就cue产品经理不行,是我见过最差的一届,前段时间平安打架被开除,腾飞软件园一死三伤,虽然事后证明并不是需求问题,但是可见产品经理是个高危职业,经常被人当作段子玩,哈哈)。 怎么样可以让自己从这样一个高危的行业中存活下来,关键在于怎么样做好一只舔狗,啊不对,是需要产品对需求相关人员,知己知彼,了解互相的考核点,拥有双赢,乃至多赢的思维去面对不同的角色,如,运营,推广,开发,项目等等。 整体一个需求的流程大致为:前期沟通、研发处理、上线反馈、需求复盘四个步骤。如何在这四步骤中让各角色中感到被尊重有成就感显得尤为重要。 前期沟通:认知、角色,阶段性不同都会导致眼界不同,利益点不同。因此产品需要有同理心去理解,尊重需求方的想法,不管这个需求在你看来对不对,符不符合你的产品规划。不对有可能只是他们没有很好的组织语言描述好自己的诉求,因此前期沟通中,产品需要充分了解需求背景,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才能判断这个需求是否要启动。 研发过程:研发过程中,研发人员不是简单的拿到产品的文档开始做需求这么简单,大多数公司都不是什么高科技公司,技术没有走到前沿,很多研发都是大批量重复性地做一些无聊的工作,很少出现需要钻研技术的这种场景。 因此,研发在此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人员,他们需要有参与感,也有主人翁意识,一个产品相对于产品经理,更像是开发的儿子。因为是他们把这个产品一行行码出来的,他们也希望知道自己儿子过得好不好,市场竞争力怎么样,能不能找到好的对象。 上线反馈:上线反馈作为四环里面的1part,最重要的其实就是数据的反馈,数据不仅是我们产品的晴雨表,还指引了业务的发展方向。像习大大也说过: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需求方迫切想知道需求的效果,以便于下一步的决策,如是否要加量,是否要调整等;研发想知道需求的效果,以提升自己的成就感,毕竟每个人都想说一个日活过百万,过千万的产品是我做出来的。 需求复盘:在亮点的背后,总存在着一些问题,怎么样总结问题,规避问题就成了后续规划中的重中之重,需求方及产品总结问题可以回顾需求的不足之处,研发总结问题可以回顾研发过程中踩过的坑,填补考虑欠缺的逻辑,减少bug的产生。 总之如果大部分需求能按照上面的步骤去执行,不仅可以使得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大大降低,协作更加默契,提升效能,更能体现产品这个桥梁的角色,联通好各方,与各方建立信任感,让需求方真实的感受到你不是为了不想做,或者逻辑复杂而不做,而是真的是为了他们觉得不应该做,为彼此创造一个双赢的局面。统合综效 Synergize
1+1>2:通过创造性合作,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不断更新
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不断更新在书中所述的主要为自我提升和完善。比如:- 身体:通过正常适量的营养、运动、休息及压力管理来维持生理健康;
- 智力:通过阅读、写作、思考完成心智更新;
- 精神:对价值体系的坚持;
- 社会/情感:服务,统合综效。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www.aiyingli.com)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
想了解更多移动互联网干货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运营小咖秀(ID: yunyingshow)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