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解决问题分为三个步骤: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那么产品经理应该在思考问题的本质的前两个步骤花更多的时间,这样可以保证尽量不犯错或少犯错。
其实这个是我之前在学习的策略产品经理课程里面的一个作业。
为什么要分享这个作业呢?主要是想表达我的一个观点,产品经理做事一定要深入思考!
刚开始做作业的时候,我当时就是把这个当成了一个作业。所以结局就是,周六在咖啡馆坐了大半天的时间,几乎没什么思路,当然也没写出什么东西来。
但是后来我深入的思考了一下,我是产品经理,现在要做的是一个豆瓣读书的推荐策略。我应该是一个用户+产品经理的合集。我要把自己变成一个用户,在真实的场景下去使用这个产品解决我的问题,发现问题后,恢复产品经理的身份去思考,去分析,去解决。
按照上面的想法去做了以后,我很顺利的完成了我的推荐策略方案。是的,此时此刻,我已经不再把这当成一个作业。
是否完成这个作业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做为豆瓣读书的产品经理”,完成了我的方案,为用户解决了问题。
另外,完成方案的同时,也有了个意外的收获,作业被助教老师评为了优秀作业。
好了,下面开始进入正文——我的《豆瓣读书推荐方案》。希望能够给产品同学有所启发。
一、作业题目:
二、方案:
1. 写作业遇到的问题:
听了两遍课,但是一直没有思路如何去解题。周六花了大半天,也只是按照模板罗列出一些书单和推荐的书籍。
2. 原因分析
- 没有深入分析,起点就错了。更多的想着去How-如何在规定时间完成作业。而缺少思考事情的本质Why。抽样分析里面要提到要分析书被推荐的原因或者不合理,前提是得知道什么样的是合理的呀。知道了什么是合理的策略,才能提出推荐的理想态。
- 缺少用户视角。最开始是想着怎么样去完成作业,把自己完全当成了一个学生和产品经理。其实,在这个里面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没有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推荐的结果到底是否准确,话语权应该在用户手里。应该去把自己当做一个真正的用户,在真实的场景中去使用产品。可以输入一本看过的书,而且最好是有所收获的书,然后看看推荐的书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 没有关注全局,只关注了本章的内容。其实这个作业看起来是做阶段性调研,1、找到理想态;2、抽样分析;3、优先级判断。其实,这里还隐含了第一章的内容,即制定豆瓣读书的推荐策略。整个连起来应该是:
起点应该是:待解决问题用户希望在读了一本书之后,希望看更多类似对他有启发,有帮助的书籍。
然后,根据第一章的策略四要素,应该得出个推荐策略。
接下来,才应该是进入到本章的作业内容。
其实制定推荐策略在作业提供的表格里面已经有了,但是这个策略因为是已经给的案例,并不完整,而且对于制定推荐策略的原因了解的不足的话,会影响后面做的判断。
3. 写作业策略
那么,上面说了那么多,是不是这个时候应该去按照第一章学到的姿势去先算个推荐策略呢?
对于我来讲,当然不是。
因为对于用户(也就是我,一个上班的学员)来讲,现在真实的场景是,下周还有一堆工作没完成,也是重要紧急且没有思路的工作,而且还感冒了。所以在这个场景下,不能完整的去用第一章的内容去做这个作业。
但是,对于策略制定的规则不了解的话,确实也会影响后面的判断。
那么该怎么办呢?
1. 找一本书在豆瓣搜一下。这本书一定要是自己亲眼读过的书,并且这本书一定要对自己有启发,自己读了有收获。
2. 想下自己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如果认真读了一本书,一定会有一些收获,同时也会引发自己的一些疑问。这个疑问,可能是一个面,也可能是一个点。所以需要读类似的题材去解答自己的疑惑!解答自己的疑惑!解答自己的疑惑!重要的肆情说三遍!三遍!三遍!
3. 仔细研究下豆瓣读书详情页,关于本书的内容。包括:书的基本信息;豆瓣评分;内容简介;作者简介;豆瓣标签;看几条评论。说了这么多,其实应该就是把整个页面的内容都看了。哈哈哈
4. 带着疑问,去看下推荐的书是否有可能会解答自己的疑问。同样可以看下书的简介、读者简介以及豆瓣读者的评论什么的,看下这本书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
5. 试着直接推导出读书推荐策略。这个时候,可以去分析下自己认为推荐的准的书,是根据什么来影响的自己判断,推出大概的推荐策略。这个策略不一定非常准,但是肯定是走了心的。
PS: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读书的意义在于给自己启发。一个产品经理,一定要有自己的能力框架,而且要不断的优化升级自己的能力框架。这个过程中,肯定会产生很多疑问,会影响自己的能力升级。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去找方案,去解决自己的疑问,读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之一。
但是,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会发现读完了以后,跟没读一样,合上书之后就忘的一干二净。这个原因在于:
(1)读书的目标不明确。这个是最重要的一点,为什么读书?是因为遇到问题了去寻找答案?还是只是为了打发时间?如果只是为了打发时间,那么合上书之后忘的一干二净很正常啊,因为目的是打发时间,而并不是有所收获啊。
(2)过分关注书中的内容,导致忽略了作者背后思考的逻辑(基于第(1)点,读书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引出第这一点)。其实书的内容就像是一个产品的前端,这个前端展示什么内容,其实是源于后端系统接口吐出来的信息。后端其实存储了好多的逻辑,但是吐出来的时候,肯定是要经过筛选的。
用户能否读懂,一方面在于作者吐出的内容是否足够结构化,另一方面在于读者是否有结构化思维。另外,后端吐出内容后,前端接收后,还会再加写“文案”(比如栗子等)去展示给用户。所以一个没有结构化思维,而且不太喜欢深入思考的用户来讲,看的更多的是“面子”,其实应该研究的是“里子”,即作者的思考逻辑。
(3)只有输入没有输出。大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上学的时候老师讲课,好像都听懂了,但是一到自己写作业,又都不懂了。其实这个就在于,听懂了,看懂了,不代表自己真的懂了。在听完了,或者看完书之后,一定要“消化”,想下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这个观点和想法能够用于哪些方面,自己能不能基于这个提出更多的想法。
这里介绍一个比较笨的方法吧。比如说学完第二章内容,用Visio把课程核心内容用结构图的方式展现出来,有个全局的认识,然后可以随时拿出来看,然后试着回想下里面的内容。
其实我内心是比较羡慕那些聪明伶俐的学霸的,很多东西一听一看就懂了。
但是,现实告诉我,要接受不如别人的现实,生活这么美好,还是要继续下去的好好生活的对吧。所以呢,就用一些比较笨的方法来弥补。
当然了,列了这个图,也只是完成了一小步。后面也要去写作业,然后定期的再回顾,才能够键入佳境。
像《用户体验要素》这本书,最开始我的leader推荐我看的时候,其实我是很懵逼的,因为对于一个刚入行的产品来讲,完全是陌生的。但是后来同事分享了之后,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再后来,三个月,半年,一年,每次回去看这个内容,理解的都会更深入一些。
三、开始写作业
1. 先找阅读过的一本书,在豆瓣上面搜索下,然后点击到推荐的详情页研究,并记录相关信息如下:
2. 根据上面的做作业策略,输出豆瓣的推荐策略大致如下:
注:
- 由于本章作业重点在于阶段性调研,关于豆瓣推荐策略并未严格按照策略四要素完整进行。也不对此做过多文字描述。
- 关于推荐策略,主要取两方面内容:(1)书的本身属性书的分类以及书的标签;(2)用户行为。已读或在读读者的行为,如,评分,评论,推荐情况等,另外会参考小部分未读过书的行为。
3. 切入本次作业要求
3.1 找到豆瓣推荐的理想态
推荐的结果对用户有帮助。
说明:
1. 如果推荐的书用户未点击【想读】用户点击推荐的书籍图标,并且进入详情页后有以下任一行为,代表用户对推荐的书满意。
(1)点击【想读】;(2)添加到【豆列】;(3)点击【加入购书单】;(4)点击【分享到】(主要是上图中红字部分的内容)。
2. 如果推荐的书用户点击过【想读】,则有以下任一行为,代表用户对推荐的书满意。
(1)点击【在读】、(2)点击【已读】;(3)点击【评分】;(4)写书评;(5)写读书笔记。
3. 用户如果没有点击推荐书籍,且没有任何操作,则用户认为推荐的书无帮助。
核心指标:
(1)列表页UV-详情页UV转化率>=70%;
(2)详情页UV-点击数(去重)转化率>=60%。
3.2 抽样分析
1. 把自己作为用户,通过输入《如何阅读一本书》推荐的书,记录书的标签,评分,查看书的简介,读者简介并进行【想读】、【已读】等操作(见一、先找阅读过的一本书,在豆瓣上面搜索下……)。
得出如下一本书被推荐或推荐不合理的地方:
2. 找寻6本书,记录推荐书籍,并记录每一本书被推荐或推荐不合理的地方。
3.3 优先级判断
好了,到这里我的“方案”就完成了。
可能很多朋友看到这里会感觉有些懵。我想说,我想表达的是我的观点:产品经理做事一定要深入思考!并不是想让大家关注作业的内容,重要的是写作业的思考过程。
做事情通常可以分为what、why和how三个部分(至少,并非一定)。
产品经理应该在思考问题的本质what和why这里花更多的时间,这样可以保证尽量不犯错或少犯错。如果问题都没分析清楚的话,直接切入到how,那么即使完成了大都也是无用功。最后的结果就是,做为团队的领路人,把整个团队都带到了沟里。
希望这篇文章有启发到你。
本文由 @孙宇瞳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www.aiyingli.com)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
想了解更多移动互联网干货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运营小咖秀(ID: yunying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