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登录

其他登录方式

绑定手机号

注册

我同意用户协议

忘记密码

用户协议

绑定手机号

近期有不法分子打着爱盈利的旗号,制作“爱盈利”名称的App,并伪造爱盈利证件,骗取用户信任,以抖音点赞赚钱或其他方式赚钱为名义,过程中以升级会员获得高佣金为名让用户充值。
爱盈利公司郑重声明:我司没有研发或运营过任何名为“爱盈利”的APP,我司做任务赚钱类产品从没有让任何普通用户充值升级会员。我公司产品均在本网站可查询,请将网站拉至底部,点击“关于我们”可查看爱盈利相关产品与服务。
温馨提示:当遇到此类问题请拨打官方电话或添加官方微信,以免财产损失。爱盈利官网地址:www.aiyingli.com。
  • 推广与合作
X

创意训练的50个方法(下)

来源: 314435

26、庞德训练

这里说的庞德不是《三国演义》里的飞将军,而是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这个庞德虽然不是中国的,但对于中国文化很有研究,他在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唐诗中得到不少的启发,后来因而开创了意象派(imagism)诗歌。

今天我们要做的训练,和他最著名的诗有关,那是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作《在地铁站》(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翻译:

人群中那些隐现的脸;

潮湿黝黑的树枝上的花瓣。

《在地铁站》仅两行14个字,它是庞德根据在巴黎协和广场地铁站的印象写成的。虽然很短,但庞德最后落笔定稿前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酝酿和推敲。

在地铁站庞德眼前闪过一张张美丽的脸。在归途中,这些脸在他眼前反复出现,直到最后他们逐渐变成了一片片彩色印花色底。这时他产生了一个念头,要作出一幅纯粹表现色彩的斑斑点点的非写实主义的画,但他不会作画,只能以诗代之。

诗的两行互相依存。apparition是幻象、幽灵,使人们联想到来来往往的乘客的一张张脸。第二行的petal花瓣则传递了美的信息。这一信息由于有深色而又带湿气的树枝的反衬而变得突出鲜明了,同时也给人以模糊重叠之感,意境也就更丰满了。

此诗酷似19世纪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作品,如反复诵读,读者能勾画出一幅色彩丰富的画面。以湿润的黑色树枝上挂着的花瓣来比喻他眼前所闪现的脸反映出诗人令人折服的想象力。

知道了这个好玩的技巧,就“戏法人人会变”了,让我们模仿他的这种句式也来搞它几句吧,甚至把它用在你最近写的广告中,不也是很有趣的事情么?

在公车上:

那些晃动的睡着的人们

河面上顺流而下的落叶

 

在商场里:

那些逛来逛去就是不买的人们

围着稻草人飞来飞去的乌鸦

 

在电脑中:

那些隐藏的看不到的文件

士兵藏在靴子上的,备用的短刀

 

在楼盘里:

那些住进来的幸福的人们

一只准备冬眠的松鼠

 

在电视前:

那些看了广告什么也没记住的脑袋

一个注定要离家出走的少年

……

27、熟读《广告档案》

俗语有云:“熟读《档案》三十卷,创意会上不丢脸。”而这里的“档案”就是指赫赫有名人人尽知的《广告档案》。

从这句俗语可以看出熟读《广告档案》的重要性。创意会上大都是高手过招,所以创意手法的多变才是这过招中至关重要的。而所谓高手之间的默契,往往也是因为相互之间所占有作品的相似性。因为大家都看过某张稿子,所以只要稍一提到“对了,我想到XX那张稿子”,高手之间立刻心领神会,会心一笑,那确是一种美妙感觉。不用费力解释,不用介绍背景,双方已经尽领其中真意,直奔适当的表现手法而去了。

而没有熟读《广告档案》的家伙,呆坐在那里,象个木头一样,只会看着别人的创意层出不穷,大张着嘴巴羡慕不已,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广告档案》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倒推策略,从前我的同事有很多用这种方法来训练的。这个方法就是从一张稿子倒推回关于它的单一诉求点、要解决的问题等,从而推出背后的整个策略。这样从一点发散开来,甚至可以填写出此稿当初的Brief,就象默写出了高手所习的《九阴真经》,所以很有偷窥的快感。

二是手法概括,这是更重要更重要的方法,比第一种重要得很多很多,而真正这样做的人并不多。这个方法就是通过一张广告能总结出它的创作手法是什么,比如比喻,夸张,图形合并等等,如果这一手法没有一个公认的名字,那就要麻烦你自己给他起个名字,从而将之放入自己的武器库内,下次再见到,就会似曾相识,到第三次就会熟练应用了。

如果手边没有《广告档案》,那么可以找one show,D&D等获奖作品集,或者可以直接上世界广告网http://adsoftheworld.com,这里有全世界最新最好的广告,每天更新,速度之快,根本看不完。虽说都是英文的,但用翻译软件完全可以搞掂啦!而且还有影视作品,也可以用此法进行训练,真是一举两得。

关于影视方面,还有公认的shots这样的顶尖影视广告杂志,因为正版超贵,所以你可以很不道德的去买盗版,然后拿回家很道德的训练。

28、画中人

作为一个创意人,画面感至关重要。而这种画面感不应该只是简简单单的一般感受,我们应该仔细打磨,使这种画面感异常的敏锐、精致、细腻,从而使画面感处于一定高度。

“画中人”这个词的原意是指从画中走出来的人,为现实世界带来的改变。而在这个训练,我们将这个意思反转过来,让现实中的人走到画面中去,在画面里体会画面的一切细节。

具体的方法是,找到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然后纵身跃到画面中去——当然要来真的,一定要跃进画面中——进入画面中以后,通过身临其境的对画面的细节进行细致的观察,在观察时采用六感的方法,这六感是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心感(第六感、心灵感等),从而获得对画面的更深理解。

好,现在让我们以下面这张名为《吹响贝壳》的图为例。

让我们跃入此图,然后给自己一系列的问题,仔细回答,并且问题以六感分类:

视觉:

从画面的阴影看来,太阳来息哪个方向?是否有云层的遮挡?

画面人物的白色衣服是新买来的,还是穿了一段时间?穿了大约有多久?

草地的绿色证明这是什么季节?

河水够清澈么?有没有污染?

贝壳的纹路是怎么样的?象什么?

 

听觉:

贝壳的声音是怎样的?

是如泣如诉?还是婉转悠扬?还是快乐开心?

水击打岸边的声音是怎样的?

风的声音呢?

远处有没有其它的躁音?

 

触觉:

贝壳的触感是怎样的?上面有没有砂粒?

吹起贝壳的气流是怎样的?

那件白色衣报披在身上的感觉是如何?柔软?还是稍硬?

草地有多厚?

踏在上边的感觉如何?

水温如何?

 

嗅觉+味觉:

风中是否有水的潮湿味道?或者有海水的咸味?

是否有青草绿树的味道?

 

心感:

人物的情绪如何?是有一些忧伤?还是倦怠?

吹奏者的感觉如何?

后边的那些沉思默想的人到底在想什么?

是为亲人祈愿?还是想着今天的午餐?

那个靠近水边的男人,为何站得远离人群?

他是否在想念远方的恋人?

……

这一训练的重点在于,对于画面的切身感受,仿真实的感受,多角度感受。这有利于想象力的扩大,让创意的触角更敏锐。

创意训练的50个方法(下)

在哥伦比亚的圣玛尔塔内华达山脉,阿尔瓦科印第安领导人Arwa Viku,在Sumapaz国家公园的Los Tunjos湖边用贝壳吹奏。

29、众神喧哗

找到任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列出一长串的名单,名单中包括各类的哲学家、小说家、诗人、导演、演员、卡通人物、老师、公务员、律师等等。然后再写出每个人物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你会发现因为每个人的出点都绝然的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看法都非常有趣。正如在一条流动的河流上,四处浮现的石块,有着不一样的棱角和光泽。这个游戏一开始就充满了无限开放的可能性。

下边是一个著名的“公案”:一个人写下了“鸡为什么过马路?”这样一个问题。

然后又写下了一长串名单。

然后又写下每个人物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鸡为什么过马路?

1、柏拉图:为了更高的理想!

2、亚里士多德:为了实现它潜在的能力。

3、伊壁鸠鲁:为了好玩。

4、皮浪:什么马路?

5、之诺:为了证明它永远走不到马路对面。

6、佛陀:你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那是因为你不懂得鸡的本性。

7、休姆:它想打破常规与习俗。

8、马克思:这是历史的必然。

9、尼采:因为如果你一直凝视着马路不动,马路就会走到你这边来。

10、荣格:简而言之,这是一种同步性。对普通读者而言,这样说或许深奥了些,但事情恰恰就是这样发生了。

11、萨特:为了实现自己的选择,鸡必须走过马路。

12、维特根斯坦:“走过”这个词意味着必须有“一样东西”在走,在“什么地方”上走,“一只鸡走过马路”实现了这个句子的潜在意义。

13、弗洛伊德:它有死亡的本能。

14、斯金纳:因为小鸡的中枢神经从小受到外部环境的不断刺激与影响,从而使得它走过马路的这种行为与它的自由意志无关。

15、爱因斯坦:是鸡走过马路,还是马路走过鸡?这取决与你所选择的参考系。

16、海森堡:首先必须假定这只鸡走的速度,如果它走得实在太快了,我们便无法确定这只鸡到底是从哪一头走到哪一头。

17、达尔文:鸡从林子里走出,它自然而然的走过马路。

18、萨尔瓦多·达利:你说的是鱼吧!

19、埃米莉·迪金森:因为它克制不住死亡的冲动!

20、爱默生:它并没有走过马路,它只是超越了马路。

21、歌德:永恒之母鸡,领导公鸡走。

22、海明威:下雨了,这只鸡不要命了。

23、罗纳德·里根:以前我知道为什么,但现在我忘了。

24、马克·吐温:说一只小鸡冒死走过马路,太夸张了吧。

25、华兹华斯:为了像一片云一样,孤独地散步。

26、济慈:为了不让哲学家剪去它身上的翅膀。

27、布莱克:为了去看野鸡身上的天国。

28、斯威夫特:当然,像人这样种肮脏的、讨厌的、低等的动物,对于鸡这种高贵的举止,他们是会有这样的好奇心的。

29、卡夫卡:漫长的诉讼终于结束了,为了及时赶上城堡里举行的审判,保险公司小职员变成了一只小鸡,冒死走过马路。

30、哈姆雷特:走,还是不走?这不是一个问题。

31、教父:我不会让鸡妈妈看到它这么做的。

……

这个游戏可以无限的持续下去,尽管加上你喜欢不喜欢的人物吧,用他们的想法来打破思维的平衡。

或者再换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让答案更切中你的要害。

30、朗读诗歌

上一次我们选了十几首诗,找了一个有阳光的下午,一起朗读这些诗。

这是一次有趣的经验,让我们可以脱离日常生活的约束与诗神约会,在工作的时候得到诗神的指点。

正如《死亡诗社》所描述的那样:一个神秘的团体,在世人不知的角落里以诗的名义聚会。在诗里,我们的日子得以升华。

朗读诗歌所选的诗要尽量有趣,不矫情,适宜大声朗读,易懂,让听者能迅速进入情境。我们所选的都是当代诗歌的优秀作品,从北岛开始的朦胧诗派的几首,以及从韩东、于坚开始的第三代诗派的几首。有的诗有些怪异,有的诗又十分滑稽,令人捧腹。

在朗读以后我们又一起回味了一下自己写诗的日子,以及关于诗歌的经历。

这个训练的目的是借助诗与生活的差异化,来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极限。

这个训练一个人也可以进行,试着在家里,做一次关于诗的个人朗读会。那些假想的听众也会心有灵犀的。

以下是我们所选的一首白连春的诗,他写的南瓜和草间弥生创作的南瓜真是大大的不同呢!

《南瓜》

 

南瓜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在冬天 想南瓜的时候

只能站在金边细白花碗上

粗粗地喊一声

我们的南瓜不知躲入那片草丛

使那个割草女的手指突然

热气腾腾 充满甜味

乡下 土地一日一日空洞起来

但南瓜哪里去了

没有人关心

我也只是在想吃南瓜的时候

才记起它的圆它的累累斑痕

它的花灿灿的 很好看一点没错

南瓜是和硬硬的红米饭

一起消失的

31、Autumnis fallen

本节的训练方法是指“多重翻译”,具体作法是找到一句英文,然后用多个句子来翻译它。

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先得到一个句子的意,然后再试着找到合适的词来表达。

翻译的标准讲究“信达雅”,其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反复推敲一字一词之得失。

ok,下面就以Autumn is fallen这句话,开始我们的训练吧。

Autumn is fallen,字面的意思是“秋天来了”。而这句话的巧妙在于:fall本身就有秋天的意思,这里又化为动词,表示秋天到来的过程,更为形象化。

请你暂时不要看下面的示范,而先开始自我训练,看看能以多少种方式来翻译这句话。

Autumn is fallen。

 

秋天来了。

秋天摔倒了。

秋天倒了。

秋天来临了。

秋日降临。

 

秋天落了。

秋天沉沦了。

秋天沦陷了。

秋天倒闭了。

秋天倒台了。

秋天倒霉了。

 

秋天倒塌了。

秋天倒栽葱了。

秋天晃荡了。

秋天张了。

秋天倾城了。

 

秋天倾倒了。

秋天掉落了。

秋天扑街了。

秋天滑倒了。

秋天出溜了。

 

秋天仰面朝天了。

秋天失足了。

秋天嘴啃泥了。

秋天踉跄了。

秋降。

 

秋至。

秋天被放倒了。

秋天栽了。

秋天失衡了。

秋天崩塌了。

……

32、如果鱼没有登陆

好了,让我们继续创意训练的漫漫征程吧。

在《创意训练的100个方法》的第2个方法时,我们提到了科幻小说训练法的第一个方法:如果……会怎样?

今天我们进行的是科幻小说训练法的第二个:过去式假设,这个方法的基本公式是:如果当初没有……会怎样?

我们拟定的题目是:如果当初鱼没有登陆,会怎样?

释题:

进化论的观点认为:生物进化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程。

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灵长类动物——人类……

其中从“脊椎动物——两栖类动物”这个过程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变动,那就是脊椎动物登陆。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他们生活在水中,后来由于地球气候变化,湖水、池塘等干涸,古代鱼类中的总鳍鱼类,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变成原始的两栖类,从而脱离水生环境,而变为陆生动物。

那么,如果当初鱼类没有登陆,而是在水里继续演变并最终进化成了人类,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的生活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请写出你的一些大胆设想,越多越好。

提示:

在写的时候,不要一行一行的写。

采用思维布赞术的方法,在中间写上你要想的主要想法(main idea),然后拉出线,写出你的想法。(参考《创意训练的100个方法》之第2个方法)

做这个训练时,也可以想一些类似的题目:

如果当初古人没有发明象形文字会怎样?

如果当初没有孔子会怎么样?

如果当初二战中中国没有胜利会怎样?

如果当初中国没有进入网络社会会怎样?

如果……

33、如果雨一直下

科幻小说训练法的第三个方法,持续假设,其基本公式是:如果……一直持续下去会怎样?

很多科幻小说家对于人类的未来比较担忧,所以会做这样的假设:如果人类一直高速发展下去会是怎样?如果一直破坏环境会怎样?如果继续浪费水资源会怎样?……

回到我们的训练,我们不需要象科幻小说那样关心人类,我们关心的是创意的多样化。

此刻,正在下雨,自然想到了这个命题:

如果大雨一直持续下去会怎么样?

在《旧约·创世纪》中说:“大渊的源泉都裂开了,连续40昼夜的大雨降在地上,天上的高山都淹没了……”

如果大雨不止是连续40昼夜,而是一直持续下去会怎样呢?

我们的生活会发生哪些细微的、巨大的变化呢?

如果大雨一直持续下去会怎么样?

请写出你大胆的设想,越多越好。

34、提问题

学会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因为许多答案就藏在问题里。

例如:冰岛火山灰造成影响。

针对这句话,你会提出哪些问题?

提的问题越多,思考的越深入。

或者,你可以借助下面这个提示表:

1、相关

2、清晰

3、假设

4、真实

5、原因

6、结果

7、措施

8、离题

根据这个提示表进行提问,或许可使问题更为全面,如:

1、相关:搞清基本相关信息,如:冰岛在哪?火山灰是什么?火山灰的影响是什么?

2、清晰:使问题清晰化,如:会造成哪些影响?

3、假设:做一些预测或猜想,如:如果火山灰来到中国上空会有什么影响?

4、真实:来源是否真实,如:这是真的么?

5、原因:为什么会这样,如:为什么冰岛火山灰会造成影响?

6、结果:后果如何,如:影响会造成什么后果?

7、措施:有何方法,如:采取什么方法可以避免影响?

8、离题:绕过原句,改问其他问题:冰岛有哪些火山?

35、观众工人论

“观众工人论”对看电视这一人类行为进行了重新定义,“观众工人论”是指观众看电视是来做工的,他一坐下来打开电视机就开始上班了,他的工作内容就是看广告,看广告得到的奖赏就是会给他看一段节目。

在这个观点中,叙述者采取了不同寻常的角度来看待看电视这一行为:本来看电视就是看电视节目,而看广告则属于不得已而为之。而“观众工人论”使这一观点改变了,节目不再是最重要,广告才是关键。

这样的观点并非哗众取宠,而是点出了事实的另一面,那就是广告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电视的运行。正象有些付费电视频道就没有广告,你如果想打看广告这份工,那么只有自已花钱买单了。

这是思考中切换角度的方法,我们可以按此方法对身边的事物进行重新思考,得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

现象:看电视

侧重点:电视与广告的关系

原观点:节目第一论,即观众是以看电视节目为主,电视广告为辅。

借用概念:打工

新观点:观众工人论,观众看广告打工,酬劳是看电视节目。

其中借用概念这一步是比较重要的,需要运用发散式思维进行寻找。可以不遵循逻辑,随意得出结论。因为试验的过程更重要。

现象:喝水

侧重点:水和身体的关系

原观点:水是身体的必需品,维持生命的必需元素。

借用概念:乐器

新观点:身体乐器论:水是一个音乐爱好者,身体是一件乐器,水来到身体里是为了演奏一段音乐,即水流过身体的声音,每个身体的声音都不同,所以水有了不同的曲子。

这样的观点是否具有禅宗顿悟的色彩。

现象:听歌

侧重点:歌曲和人的关系

原观点:人听歌是为了消谴

借用概念:罐头

新观点:歌曲罐头论:歌曲把人当时的青春记忆、美好心情、伤感欢乐等情绪进行打包,封存起来,留待未来进行回忆。

请按此方法解释以下各现象:送花、种田、跳伞、外星人、吃饭

现象:

侧重点:

原观点:

借用概念:

新观点:

 36、奥斯本与杯子的九种变化

奥斯本检核表法,通过9大问题来发散思维,检验创意是否全面。

基本做法是:首先选定一个要改进的产品或方案;然后,面对一个需要改进的产品或方案,或者面对一个问题,从下列角度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大量的思路;第三,根据第二步提出的思路,进行筛选和进一步思考、完善。

一.可以引入吗?是否能够从其他领域、产品、方案中引入新的元素,新的材料、新的造型、新的原理、新的工艺、新的思路,以改进现有的方案或产品

二.可以替换吗?是否能够用其他东西或替代现有的产品、方案或其一部分

三.可以添加、增加、扩大吗?是否能够增加一些元素,或者使现有的元素的数值增加,比如新的材料、色彩、加大

四.可以减少、缩小吗?是否能够通过缩小某一要素的数值,比如长度、体积、大小、容量,或者减少一部分成分,来实现改进

五.可以引出吗?可以将该产品或方案的原理、结构、材料、成分、思路等用于其他地方吗?

六.可以改变吗?可以改变该产品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属性和特征,以实现改进吗?

七.可以逆反吗?能否在程序、结构、方向、方位、上下、左右等方面逆反,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八.可以组合吗?能否把现有的产品或方案,与其他产品或方案组合起来,以形成新的思路?

九.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吗?本产品或方案,能否用于其他领域,扩大用途,或者稍作变化后用于其他领域或其他用途

利用奥斯本检核表法,可以产生大量的原始思路和原始创意,它对人们的发散思维,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当然,运用此方法时,还要注意几个问题。它还要和具体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奥斯本只是提示了思考的一般角度和思路,思路的发展,还要依赖人们的具体思考。运用此方法,还要结合改进对象(方案或产品)来进行思考。运用此方法,还可以自行设计大量的问题来提问。提出的问题越新颖,得到的主意越有创意。

奥斯本检核表法的优点很突出,它使思考问题的角度具体化了。它也有缺点,就是它是改进型的创意产生方法,你必须先选定一个有待改进的对象,然后在此基础上设法加以改进。它不是原创型的,但有时候,也能够产生原创型的创意。比如,把一个产品的原理引入另一个领域,就可能产生原创型的创意。

奥斯本检核表法具体细则共分9大类75个问题。奥斯本的检核表法属于横向思维,以直观、直接的方式激发思维活动,操作十分方便,效果也相当好。

下述九组问题对于任何领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都是适用的,这75个问题不是奥斯本凭空想象的,而是他在研究和总结大量近、现代科学发现、发明、创造事例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

 一

1 有无新的用途?

2 是否有新的使用方法?

3 可否改变现有的使用方法?

4 有无类似的东西?

5 利用类比能否产生新观念?

6 过去有无类似的问题?

7 可否摹仿?

8 能否超过?

9 可否增加些什么?

10 可否附加些什么?

11 可否增加使用时间?

12 可否增加频率?

13 可否增加尺寸?

14 可否增加强度?

15 可否提高性能?

16 可否增加新成分?

17 可否加倍?

18 可否扩大若干倍?

19 可否放大?

20 可否夸大?

21 可否减少些什么?

22 可否密集?

23 可否压缩?

24 可否浓缩?

25 可否聚合?

26 可否微型化?

27 可否缩短?

28 可否变窄?

29 可否去掉?

30 可否分割?

31 可否减轻?

32 可否变成流线型?

33 可否改变功能?

34 可否改变颜色?

35 可否改变形状?

36 可否改变运动?

37 可否改变气味?

38 可否改变音响?

39 可否改变外形?

40 是否还有其它改变的可能性?

41 可否代替?

42 用什么代替?

43 还有什么别的排列?

44 还有什么别的成分?

45 还有什么别的材料?

46 还有什么别的过程?

47 还有什么别的能源?

48 还有什么别的颜色?

49 还有什么别的音响?

50 还有什么别的照明?

51 可否变换?

52 有无可互换的成分?

53 可否变换模式?

54 可否变换布置顺序?

55 可否变换操作工序?

56 可否变换因果关系?

57 可否变换速度或频率?

58 可否变换工作规范?

59 可否颠倒?

60 是否颠倒正负?

61 可否颠倒正反?

62 可否头尾颠倒?

63 可否上下颠倒?

64 可否颠倒位置?

65 可否颠倒作用?

66 可否重新组合?

67 可否尝试混合?

68 可否尝试合成?

69 可否尝试配合?

70 可否尝试协调?

71 可否尝试配套?

72 可否把物体组合?

73 可否把目的组合?

74 可否把特性组合?

75 可否把观念组合?

应用奥斯本检核表是一种强制性思考过程,有利于突破不愿提问的心理障碍。

一只玻璃杯的改变检核表:

一. 可以引入么:纸杯一次性杯 竹木制杯 可食杯 塑料杯

二. 可以替换么:自热杯磁疗杯 保温杯 电热杯 音乐杯 防爆杯

三. 可以添加、增加、扩大吗:不倒杯防碎杯 消防杯 过滤杯 多层杯

四. 可以减少、缩小吗?微型杯 超薄杯 可伸缩杯

五. 可以引出吗?系列装饰杯高脚杯 口杯 酒杯 咖啡杯

六. 可以改变吗?塔形杯动物杯 防溢杯

七. 可以逆反吗?透明不透明彩色非彩色 雕花非雕花 有嘴无嘴

八. 可以组合吗?与温度计组合与香料组合 与中草药组合 与加热器组合 与中草药组合杯

九. 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吗?作灯罩可食用 当量具 作装饰 拔火罐 作圆规

请把以下事物进行检核发散:收音机、鸡蛋、笔记本电脑、牛奶。

也可对你正在进行的广告产品、创意进行检核。

 37、反手刷牙

一个创意人,要注意改变“习惯”,比如尝试着反手刷牙,即一般人习惯用右手,那么这时可以尝试用左手来刷牙,这样可以培养我们对抗习惯的能力。

我曾经试过反手刷牙,开始感觉会很不习惯。

而这种不习惯,正是突破创意所必须的痛苦期。

反手刷牙的启发在于,创意人要注意随时“对抗”一下自已的日常生活习惯。

反手刷牙之后,我又开始进行反手鼠标训练,克服了开始时的不习惯后,左手还获得了一些新鲜感,以致反手鼠标成为了一种习惯。所以使用鼠标时左右开弓,既开发了右脑,又避免了疲劳。

然后,我们可以把反手刷牙的思考方式带进工作里,并开始思考这些问题:

·我已经以这种方式做了很久,我能不能改变这个方式呢?

·我每次总是把甲类的工作交给A去办,把乙类的工作交给B去做,我是不是可以给他们两人换个机会,从而了解他们的另一种能力呢?

·我们一向相信这样做广告是对的,可是这是真的吗?还是仅仅是习惯?

·除了我们一向采用的行销渠道之外,我们还有其他的途径能够接触到消费者吗

……

38、倒着画画

以前曾经见到过这个方法,今天在网上一搜,发现有本《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的书也提到了这个方法,以下为此书的叙述,稍做调整。

熟悉的事物颠倒过来就会看起来不一样。我们会自动为感知到的事物指定顶部、底部和边线,并且期望看到事物象平常那样,即朝正确的方向放置。

由于朝正确方向放置时我们能够认出熟悉的事物、说出他们的名字、并把他们归类到与我们存储的记忆和概念相符合的类别中去。当一个图像被颠倒放置时,所有的视觉线索与已有的不符。由于得到的信号很陌生,大脑被难住了。这个练习有利于从L模式(左脑模式)向R模式(右脑模式)的切换。

在你开始之前:请阅读完所有这个练习的说明。

1.如果你喜欢就放点音乐吧。当你逐渐转换到R模式,会发现音乐渐渐消失了。坐着完成这幅画,至少给你自己四十分钟的时间,有可能的话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在你完成之前绝对不要把画倒过来放。把画倒过来将会使你回到L模式,这是我们在学习体验集中的R模式状态时需要避免的。

2.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开始:底部、任何一边、或顶部。大多数人趋向于从顶部开始。尝试不去弄清楚你看到的颠倒的图像是什么。不知道更好。仅仅复制那些线条就可以了。但记住:别把图画放回原来的模样!

3.我建议你先别尝试画形状的大概轮廓,然后把各个部分“填进去”。原因是如果你画的轮廓有任何细小的差错,里面的部分将会放不进去。绘画的其中一个巨大乐趣是发现各个部分如何相互适应。因此,我建议你从一个线条画到相邻的线条、从一个空间画到相邻的空间,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在作画的过程中把各个部分组合起来。

4.如果你习惯自言自语,请只使用视觉语言,如:“这条线是这样弯的,”或“这个形状在那是弯曲的”,或“与(垂直的或水平的)纸边相比,这个角度应该这样。”等等。你千万不能说出各个部分的名称。

5.当遇到把名称硬塞给你的部分时:如手和脸,试着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部分的形状上。你也可以用手或手指遮住其他部分,除了你正在画的线条,然后露出下一条线。以此类推,再转到下一个部分。

6.到了某一个阶段,画作会看起来象一幅非常有趣的,甚至是令人惊叹的拼图。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你就是在“真正地作画”了,也就是说你已经成功地转换到R模式,而且你也能清楚地看事物了。这种状态非常容易被打破。例如,如果有人来到这间房并说:“你好吗?”你的词汇系统将马上反应,你那集中的注意力也就完蛋了。

7.你也许还会希望用另外一张纸覆盖住那幅复制品的大部分区域,随着你慢慢完成每个部分,再把下一个部分揭开。需要注意的是:有人觉得这样有帮助,而有人认为这样是种干扰,而且尽帮倒忙。

8.为了画好你眼前的这幅画,记住你需要知道的每件事。为了让你觉得简单,所有的信息就在那。别把这个任务复杂化了。它真的是易如反掌的一件事。

请按照下面的这幅画开始吧。

创意训练的50个方法(下)

39、三角形绘画

 

三角形绘画也是创意训练中比较经典长盛不衰的。

具体做法是,在纸上画出无数个三角形。

然后为每一个三角形填上几笔,变成一个物品。

比如填上两个飘带,就变成了风筝。

这个训练的意义在于将抽象几何图形,变为具象画面。

也是从左脑向右脑的过度。

注意所画的东西最好不要太雷同。

具体思考时最好不要紧盯着三角形,也不要用逻辑思维去推理,而应该广泛发散自己的思维,

这样才能越想越多。

创意训练的50个方法(下)

40、八大智能法

首先来看关于八大智能的相关知识:

八大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

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

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

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标。根据这个定义,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 Gardner, 1983)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

1.语言 (Verbal/Linguistic)

2.逻辑 (Logical/Mathematical)

3.空间 (Visual/Spatial)

4.身体动作 (Bodily/Kinesthetic)

5.音乐 (Musical/Rhythmic)

6.人际 (Inter-personal/Social)

7.内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8.自然探索 (Naturalist)

具体阐释:

 

1.语言智能 (Verbal/Linguistic)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家、演说家、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播音员、律师等职业上有更加突出的表现。

2.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他们学习时靠推理来进行思考,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即使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也成了他们寻找逻辑缺陷的好地方,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

 

3.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空间智能强的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较强,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能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这类人在学习时是用意象及图像来思考的。

空间智能可以划分为形象的空间智能和抽象的空间智能两种能力。形象的空间智能为画家的特长。抽象的空间智能为几何学家特长。建筑学家形象和抽象的空间智能都擅长。

4.身体动作智能(Bodily/Kinesthetic)

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这类人很难长时间坐着不动,喜欢动手建造东西,喜欢户外活动,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它肢体语言。他们学习时是透过身体感觉来思考。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手艺人都有这种智能优势。

 

5.音乐智能 (Musical/Rhythmic)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乐师、乐器制作者、音乐评论家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

6.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Social)

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要素。① 组织能力,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能力。②协商能力,指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③分析能力,指能够敏锐察知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④人际联系,指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善体人意,适于团体合作的能力。

 

7.内省智能(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会从各种回馈管道中了解自己的优劣,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爱独处,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喜欢独立工作,有自我选择的空间。这种智能优秀的政治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教师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

内省智能可以划分两个长层次:事件层次和价值层次。事件层次的内省指向对于事件成败的总结。价值层次的内省将事件的成败和价值观联系起来自审。

8.自然探索智能(Naturalist)

能认识植物、动物和其它自然环境(如云和石头)的能力。自然智能强的人,在打猎、耕作、生物科学上的表现较为突出。自然探索智能应当进一步归结为探索智能。包括对于社会的探索和对于自然的探索两个方面。

一个有趣的设想是:

如果把八大智能和我们的创造力结合起来,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以下让我们做一个尝试。

题目:关于近视眼镜的广告创意

方法:

1.语言智能 (Verbal/Linguistic):借用戏剧家的方法,编写一个电影剧本,眼镜懂得近视主人的悲伤,夜里偷偷跑出去寻找治疗近视的方法,治好主人后,悄悄走开……

2.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列出近视公式,如:近视的度数=用眼时间×不良用眼习惯

3.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建一座中国近视科学馆,普及近视的科学知识

4.身体动作智能(Bodily/Kinesthetic):为近视者编一套爱眼体操,在课间使用

5.音乐智能 (Musical/Rhythmic):爱眼歌曲,曲调适于放松眼睛

6.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Social):近视爱好者协会

7.内省智能(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挖掘近视的哲学意义,如存在主义哲学家大多近视。

8.自然探索智能(Naturalist):动物是否有近视?比如一只近视的猩猩,闹了很多笑话……

41、九点训练

 

创意人多为右脑型思维的人,而右脑思维大多用的是图像的思考法。在创意的过程中,大脑中浮现无数个图像,而创意就在这图像之中隐藏。所以我们应该训练“脑景”,即在大脑中形成图景的能力。这个能力可以通过“九点训练(Nine Dots Training)”来达成。

创意训练的50个方法(下)

这幅图片里面有36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都有九个点组成。请用直线把9个点中的任意几个点连接起来,形成不同的图形。

规则1:不一定连接全部9个点,连接几个点都可以。

规则2:必须用直线。

规则3:连接后必须为封闭的图形。

规则4:仅朝向不同的图形,只能算一个。

规则5:尽量在脑海里形成图景后再落笔,不要依靠橡皮修改。

规则6:所有图形不可重复。

规则7:将一个图形分成两个的不视为一个图形,如:

创意训练的50个方法(下)

规则8:时间尽量控制在3分钟之内。

42、儿童牌收音机

 

“妈妈,你听,狗响了!”

“咱俩打棋吧!”

“老师要求我们都讲普通话,我又不是普通人,为什么要讲普通话呢?”

“女孩是妈妈生的,男孩是爸爸生的吗?”

以上这些妙语,都是孩子的语言。

童言童语总是那么鲜活,有趣,充满创造力、想象力,因而从儿童的语言可以学习到有趣的创意。

所以我们可以找到一个题目,试着以孩子式的语言描述。

在那时,我们都把大脑的旋纽调到儿童这一波段,就可以有出人意料的妙语源源不绝地出现了。

题目:下雨

要求:以儿童的角度,描述下雨时的一切现象

现在就请开始广播吧:)

 43、篡改习惯用语

蚊子买了一本东东枪的小黄书《俗话说》,大家都争抢着先睹为快。

书的手感不错,印刷质量好,比想象的厚。

内容也好,多为精巧段子。虽然网上都有,但如果写幽默广告,可以拿来做一下参考。

书中充满了东东枪式的妙语,许多都是网上流传N久的。

发现东东枪的常用手法,那就是:篡改习惯用语。如:

  • 回床率,好词儿
  • 我先脱了。您随意
  • 贫僧是自东土大唐而来,专程去往西天拜佛求亲的
  • 我一贱你就笑
  • 你我皆烦人,剩在人世间
  • 将客户睡服
  • 对不起,你拨打的用户已结婚

经过这么一篡改,还真是翻新了词意,反映出了事物真实的另一面。

我们不妨也来试一下,篡改一下习惯用语。

请找到十个习惯用语,一一篡改之。

规则:可以语句不通,但求哗众取宠。

44、装水容器

我们已经有了几个以画画为主的创意训练,现在我们将其具体应用。

这次的题目是,装水的东西有哪些?

请用布赞式的方法联想,但注意不要写字,而是要把想到的事物画出来。可以画的非常简单。

这是我们第一次以形象的方式去思考。

训练的目的是以形象来思维,所以画的多简单都没只关系,要自己明白就行了。

反而不要因为想要画的好,而影响了创意的流畅性。

装水的东西有哪些?请画出,越多越好

45、如是观

《赖声川的创意学》这本书里提到了“如是观”。这是来自于《金刚经》的概念:“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如是观”是指直接看到事物原貌的能力。当我们看东西时,在还没认出是什么之前的瞬间,它就是自己,非常单纯。但我们长久以来习惯在辨识事条的瞬间立刻贴上标签。

“如是观”就是一个去标签的过程。放下概念,放下自己,就能直接穿透事物,看到原貌。才能创造出放下就是重新开机、重新连结、重新建立关系。创意就是要超越这种界限,重新定义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如是观”是和创意相反的过程,或者说它是通过反向矫枉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它能过的不是千变万化,而是对事物本身的观照来重新发现。

于坚提到了诗歌的一个创作观点:拒绝隐喻。和西方不同,中国艺术家是擅长隐喻的,如“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方瘦马……”,这些意象都有着背后的思维与文化前景。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偶而听到一首歌,很熟悉,但又忘了歌名和演唱者,而一旦你想起了歌名,你在大脑就会利用原有的理解为这首歌再次贴上标签,这时,你会有点失望,原来是这首歌,于是,这首歌没有刚才那么好听了。这种感觉就是一种“如是观”。

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下“如是观”的训练:

1、首先找到一件事物,比如:杯子

2、找出它的标签(或隐喻)。如:杯子象征着装满水的愿望。

3、去掉标签,提示自己暂时忘记标签。

4、观看事物,注重于其物理属性,如材料、轻重、触感等。

5、凝神观看事物,去掉思考其物理属性,只是看,去掉思想,形成“物我两忘”的境界。

46、红色之旅

“红色之旅”的题目让你想到了什么?革命之旅?激情之旅?

你瞧,我们头脑里的标签又开始起作用了。

请去掉这个标签,我们这里所说的“红色之旅”,真的只是“红色之旅”而已。

这个训练是指在一段行程中,按主题寻找某个事物,比如寻找“红色”。

训练方法:利用上班或下班的时间,比如下班时间,那么就从走出办公室开始,留意哪里会出现红色,直到走入家门,训练停止。

这个训练的目的,是发掘出平时被我们的习惯所忽略的一些隐藏的事物。

做了这样的训练之后,我惊讶地发现,红色的事物如此之多,甚至到了令人崩溃的地步。

你也可以举一反三,在路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其他颜色,或事物,或字,同样会有新鲜的收获。

47、十觉论

人类的感觉分五种基本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以及直觉,因直觉排行第六,所以被称为第六感。除上述的六种基本感觉外,人类可辨认的感觉还有温度觉、痛觉、疲劳觉、口感、空间感觉、情绪感觉等多种感官反应。

一个创意人,应该具有感觉的敏感性,这是指人的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识别和分辨能力。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某些感觉通过训练或强化可以获得特别的发展,即敏感性增强.

我们先来看一下网上关于感觉的相关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感觉系统这回事:

我们通过五个感觉器官来认识这个世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所有的人生经验均是经由这五个感觉器官而产生出来的。我们称它们为“感官”或者“外感官”。

  • 经由视觉接收的讯息,在脑中化为景象,亦用景象储存这些讯息。
  • 经由听觉接收的讯息,在脑中化为声音,亦用声音储存这些讯息。
  • 经由嗅觉接收的讯息,在脑中化为气味,亦用气味储存这些讯息。
  • 经由味觉接收的讯息,在脑中化为味道,亦用味道储存这些讯息。
  • 经由触觉接收的讯息,在脑中化为感觉,亦用感觉储存这些讯息。

当一种经验重新在脑海中呈现时,组成该经验的景象、声音、气味、味道、触觉感受及其他体内感觉以与接收时同样的模式在记忆储存中被提取出来。而该经验带给我们的情绪感受,也因此完全一样地涌现出来。

在五个感觉器官中,嗅觉最为原始(最早进化),视觉的效率最高。从脑神经构造的角度来看,视觉接收讯息的途径,自眼球传至脑后部的视觉讯息接收中心,须经过六层神经元。

每个神经元与1000—200000个其他神经元联系(平均为15000个),故此讯息经由眼球传到视觉讯息接收中心的过程中,便已经过了不少的过滤和整合处理,因而有最清晰的讯息。也正是因为这个理由,视觉是在学习上最为有效的感觉器官。与视觉相比,其他四个感觉器官的接收过程,大部分只经过一重的脑细胞传送,因此效率较低。

外感官的接收工作,大部分是由我们的潜意识操纵,除了睡眠之外,没有一秒钟停止:只要睁开眼睛,便能看到前面的事物;经过食品店,便会嗅到气味。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外感官:在人海中寻找一个人的面孔,或者在酒会上留心聆听某人的讲话。

事实上,我们在每一秒钟里都是有选择地运用我们的外感官去与这个世界接触。例如,就在此刻你听到了多少种声音?在此刻你右脚脚板的感觉怎样?左手的手腕呢?右耳朵呢?你会开始发觉,你的潜意识一直在控制着你的外感官的运作,你的意识能选择提取其中一些部分,但很快又会把控制权交还给潜意识。

人类只有味觉、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五感吗?

试着一手抓起冰块,一手握住炙热的火钳,你能说出你通过五种感官得到的是什么体验吗?在令人炫目的迪斯尼主题公园玩紧张刺激的游乐项目,你所感到的一切都能用这五感来形容吗?显而易见,除了这五种官能,我们还有更多的感觉。

那么,人类究竟有多少种感觉呢?

在某种程度上,答案取决于我们如何对感官系统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按刺激物的特性把人的感官分为3类:化学的(如:味觉、嗅觉)、机械的(如:触觉、听觉)和光学的(如:视觉)。

我们还可以对上述分类进行进一步细分。例如,味觉是5种而不是一种感觉——甜、咸、酸、苦和旨(鲜味,或谷氨酸盐的味道,这种味觉使我们能够品出肉的味道);视觉可以被看成一种感觉(光),或两种感觉(光和色),或4种感觉(光、红色、绿色、蓝色)。

触觉也是复杂的。比如,神经学者按疼痛的位置,将痛觉分为皮肤的痛觉和内脏的痛觉。此外,很多人都能感到体温、血压和身体平衡的变化,以及膀胱鼓胀、腹中空空或口干舌燥的感觉。但,人体内还有很多我们永远都感觉不到的监测系统,例如脑脊髓液的pH值。

再说听觉。它可以是一种感觉,也可以是几百种感觉,如果每一个耳蜗毛细胞都代表一种的话。通常,丧失高频音听觉的人,其低频音的听觉却完好无损,反之亦然。因此,也许真的应该把听觉分开来看。

随着对感觉器官结构研究的深入,人类似乎拥有越来越多的感觉。然而,当我们讲到感觉的时候,我们指的其实是主观感受——大脑向原始的感官数据添加的“附加值”。感受不仅仅是感觉的混合,它还包括记忆、经验和更高层次的信息处理。

比如,你听到的声音并不是两只耳朵收集到的声音的简单累加。在处理这些声音的过程中,某些机制使大脑能分辨声音传来的方向,某些更为复杂的机制能使我们在聆听一种声音的同时自动过滤其他声音。在聚会上,我们专注地与人交谈,此时会忽略其他声音,但当有人叫我们的名字时,我们却能迅速反应。这说明,我们总在“听”周围的声音,但不总能“听见”,除非这个声音突然变得有意义。

感觉和感受的区别还表现在我们对物体大小的判断上。物体的大小通常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这使我们能在视觉之外,正确判断物体的大小。对于车辆等我们熟悉的物体,它看上去越大,它离我们就越近;虽然某些东西看上去很小,但它其实很大,只是离我们太远了。当然,有时我们也会犯错。在美国,因错误判断火车的速度和距离导致的事故每年就有3000多起。

再比如奇特的“联觉现象”(各种感觉混淆的现象)。有些人“联觉”严重,他们可能会谈起香味的结构,或是某个字母的味道;他们可能“听”到桃子的味道,或是“感觉”到某种颜色……甚至因此被误诊为精神分裂。

这些都说明,感觉不是首要的,我们真正体验到的是感受。有些被称为“感觉”的东西,其实和感觉无关,比如失落感和“第六感”,但我们体内的“生物钟”却应该归为感觉。有学者认为,大脑的功能就在于混淆感觉,从而形成感受。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脑中不同感官区域之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混淆,比我们想像的严重得多。比如,对偏头痛患者来说,某些气味都可能引发头痛。

目前已经发现,人类至少有21种感觉。根据经验,科学总是不断挑战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而这种挑战的结果似乎总和我们的直觉相悖。我们能否忘掉感觉而关注感受呢?我们有视觉、听觉、触觉……说它们没有意义乍听起来似乎很傻,然而,说不定哪一天,我们的各种感觉就和地心说一样,被丢进科学的垃圾箱。

Ok,以下我们开始今天的训练,我们从所有感觉中选出十个,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直觉、温度觉、痛觉、空间感、情绪感,统称为“十觉”。

训练方法,请用“十觉”来描述一个现象:时间。

提示:时间无色无味,看不到摸不着的,但这都难不倒创意人,他常常可以发动自己超敏感的感觉系统,让时间可看,可触,甚至用多觉联动来达到创意的目的。

好,让我们现在就来尝试一下吧:

时间十觉论:

1.视觉:

2.听觉:

3.触觉:

4.嗅觉:

5.味觉:

6.直觉:

7.温度觉:

8.痛觉:

9.空间感:

10.情绪感:

48、双觉联动

接着上一篇的训练来感受一下双觉联动的魅力。

所谓双觉联动,即是将两种感觉结合起来,进行试验。

之前我们提出了十觉论。

现在,请任意在前五个中选出一个,然后与后五个中任意一个相结合来描述“时间”这一现象:

视觉           直觉

听觉           温度觉

触觉           痛觉

嗅觉           空间感

味觉           情绪感

例如,前面选“听觉”,后边选了“空间感” 。

那么,请留神听一下,时间的空间感,是什么样的呢?或者说时间的空间感,是有怎样的声音呢?

我必须要提醒的是,这是一个危险的训练,请务必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因为过份注重双觉的联动,就会引发精神上的“@*^&@!#*^&@!#”。

所以,只是以好玩的角度训练一下就好了,不必深究。

49、动物视界

 

创意这回事,不就是学会切换视角嘛,不就是旧元素新组合嘛,说起道理来真的是很简单,但做起来却不易。

难点在于,那些元素并不是容易挖掘。

所以为了切换视角,为了这元素组合,你需要在大脑中储存一定的素材,以便真到创意时,不致于手足无措。

今天我们来尝试一下“动物视界”。

动物视界,即以不同动物的眼睛来观察某个事物。

题目:

在一望无际的非州大草原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有一天,一架直升飞机从这里飞过,风很大,飞机上的一位女乘客不小心,让风把帽子吹跑了,掉在了这个大草原上。

现在请假设一下每个动物碰到这个帽子,它的第一想法是什么?

你甚至可以什么都不要想,就假设自己是那只动物,以他们的视角默默的感受一下。

当动物碰到帽子,请用一句话写出它们的心中所想。

猫:

狗:

兔子:

猪:

斑马:

大猩猩:

犀牛:

骆驼:

袋鼠:

山羊:

豹子:

蜗牛:

 

50、鸟语

上一篇的方法实际上是“集合式创意法”的一个范例,集合式创意法看似比较平谈,但总结在一起就会散发出威力。

这个创意法的启发来自于美国一家专门研究想象力的公司,我将再列出他们研究的一些其他集合。

第二个集合是鸟。

有一部电影叫做《鸟的迁徙》,有各种鸟飞行和迁徙的画面,画面唯美有趣。

假设有一天,鸟们各自得到了这张电影碟,于是飞回鸟窝,打开DVD开始播放这个电影。

当看到这部电影,鸟们会说什么?请写下它们的“鸟语”。

请试想:看到《鸟的迁徙》这部电影,鸟们的反应是:

麻雀:

乌鸦:

天鹅:

猫头鹰:

画眉:

啄木鸟:

驼鸟:

布谷鸟:

孔雀:

凤凰:

鹦鹉:

喜鹊:

鸽子:

本文作者@刘静锋和梁佐林

创意训练的50个方法(下)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www.aiyingli.com)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

想了解更多移动互联网干货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运营小咖秀(ID: yunyingshow)

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SELECT dw_posts.ID,dw_posts.post_title,dw_posts.post_content FROM dw_posts INNER JOIN dw_term_relationships ON (dw_posts.ID = dw_term_relationships.object_id) WHERE 1=1 AND(dw_term_relationships.term_taxonomy_id = 3267 ) AND dw_posts.post_type = 'post' AND (dw_posts.post_status = 'publish') GROUP BY dw_posts.ID ORDER BY RAND() LIMIT 0, 6

京ICP备15063977号-2 © 2012-2018 aiyingl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