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登录

其他登录方式

绑定手机号

注册

我同意用户协议

忘记密码

用户协议

绑定手机号

近期有不法分子打着爱盈利的旗号,制作“爱盈利”名称的App,并伪造爱盈利证件,骗取用户信任,以抖音点赞赚钱或其他方式赚钱为名义,过程中以升级会员获得高佣金为名让用户充值。
爱盈利公司郑重声明:我司没有研发或运营过任何名为“爱盈利”的APP,我司做任务赚钱类产品从没有让任何普通用户充值升级会员。我公司产品均在本网站可查询,请将网站拉至底部,点击“关于我们”可查看爱盈利相关产品与服务。
温馨提示:当遇到此类问题请拨打官方电话或添加官方微信,以免财产损失。爱盈利官网地址:www.aiyingli.com。
  • 推广与合作
X

产品人应该具备怎样的决断力?

来源: 303901

产品人是决定做什么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是要明确产品功能做成什么样子的。所以产品人的工作中,几乎是无时无刻不在做决定,那产品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决定力呢?

产品人应该具备怎样的决断力?

先说一个生活中的真实经历:

我在带产品团队的时候,有个女孩,她做产品已经很长时间了。在与开发人员交流的时候,她有个习惯动作——挠头。

我问她,为什么老这样,她说在做设计时,没有考虑那么全面,当技术问她的时候,她无法快速给出答案,在思考和犹豫不决的时候,自己会习惯性地挠头。后来在与技术交流的时候,他们也反馈这样的问题,说她思路不清晰,方案不周全,对她的产品方案也充满怀疑和轻视。

在这种情况下,我第一反应就是要让这位产品人重拾技术对其的信任。

于是我对她说,产品没有对错,其实方案A和方案B的选择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你只管当场给答案!给技术确定性地做什么,这是产品人的职责所在,你的犹豫带来的危害,远大于方案选择不是最佳带来的危害。

于是她后来就很大胆地当场做决定,而且在几次明显的错误下,我都力挺她,不惜让后来改版来修正她的武断选择,也一定要让技术按她的决定去做。

结果是,她变得自信而轻率,很多时候的结论是随口而出,最后发展成自己的结论是自相矛盾的。

于是我又对她讲,作为产品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原则,目的就是要让自己的选择能够统一,在做决定的时候,有取舍的依据,否则极可能出现相同的场景和条件,你的选择是相反的,自相矛盾这就很难自圆其说了。

在与这位产品经理谈话之后,我开始回忆和反思自己的一些行为,发现我也曾那样犹豫不决或是反反复复过。我想好多产品人应该都有同样的经历,在面对不停地选择的时候,我们是否都曾困惑过,我们又是怎样解决这个困惑的呢?是不是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

产品人为什么要加强决断力?

产品经理这个职位近来在互联网行业很是火爆,甚至很多公司都是以产品为驱动的。说白了就是产品的话语权高于技术,这也是发展的趋势。因为技术变得越来越标准,越来越智能化,很多公司拼得不是技术,而是产品。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因素,什么身价就高。但产品经理这个职位,产品人自己都承认的共识:产品经理是无授权领导。

这话我想产品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产品经理虽然也是经理,但在岗位说明里,它是不领导任何人的。公司需要你去驱动产品发展,需要你对产品最终结果负责,即使有时话语权高一点,但也没有被赋予领导团队各成员角色的权利,典型的责权不匹配岗位。

当然,不能在那抱怨,得想办法通过别的方面来补充。好在领导力来源于两个方面,除了组织赋予的权利以外,还有就是来源于自身魅力。

自身魅力怎么来?

魅力就是来源于日常的一点一点的正确选择,来源于一次次有效的决定。产品人的话语权是自己挣来的,怎么挣?

面对不可捉摸的用户,面对无可遵循的困境,产品人要站出来,要指明方向,你是指路人,你就是leader。

作为产品的负责人,你要驱动团队去达成目标,你就必须有一定的驱动力。但角色本身并没有给你太多的赋能,你得自己积攒能量。犹犹豫豫的人、反反复复的人,很难获得群众的拥戴。

产品大师梁宁在其产品思维系列课中,把确定性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无论产品还是人,持续给人确定性的反馈,就会让人觉得安全,觉得可以依赖。产品经理要能获得团队所有人的依赖,那应该是其梦寐以求的吧!那就把自己打造成果敢、当机立断的领袖形象。

真正意义上的产品经理,善断一定是优于善谋的!

怎么建立起有效的决断力?

教育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一直把这三个维度理解成是纵向的,也就是说,我认为它们之间是有层级的(有些教育专家强调这三者是平行的)。我认为对于某一领域的能力掌握过程,可以上述维度划分为三个阶段:知识学习、实践总结、感悟提升。

套路要学,知识要会

每一个决定都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这有点夸大了,但基本观点是对的。我们看似不经意或是下意识的决定,其实都是有很必然因素的。

互联网行业其实是最能体现学习价值的,因为其变化快,因为其很多都是人为设定的。知识在这个行业无穷无尽,日新月异,所以保持学习是这个行业从业人员必备的素质,不然很快就会被淘汰。

产品人没有科班出身,很多都是其他职位转过来的,有ui、有编程、有编辑、有测试……这个职位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杂烩,好像谁都能干似的。事实也是这样,产品人的区分不是0和1的关系,它更多的是零点几的关系,就在这零点几的差异间,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对知识的学习。

前两天在面试社交产品岗,有些比较年轻的从业者,问他什么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不知道;问他什么是用户体验五要素,他也不知道;swot分析法不知道,行为模型三要素不知道……

这些知识和方法,是前人花了很多精力和智力总结出来的套路,学会它们,可以帮我们提高决策效率,为决定提供判断依据。

知识是基础,是别人判断你是否是专业人士很重要的标准,产品人需要通过自身的专业性来给团队增加信心,尤其是在你的产品方案还未得到用户认可的情况下。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提升自身的自信,可以在说服别人的时候,增加说服力。产品人,尤其是初级的产品经理,尽量避免“我认为”这样的表述。

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丰富理论

有句话说,学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一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法宝,很多知识,你不去运用,在实际场景中去感悟,很难成为你的东西,它还只是知识。只有理论知识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产品人中的高手。产品是要去实践的,是要把东西从无到有做出来的。

有一年参加机构举报的产品经理大会,会上有一位嘉宾说,最好的产品经理书应该是毛泽东思想。当时听完大家都是一笑,其实现在想想,还是挺有道理。毛主席他老人家可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手啊。

理论指导,联系实际,这是做决定最基本的原则,无论是在做产品方向性决策还是在日常做交互设计时,都适用。

都说产品定位要选风口,要选高频刚需,可哪来那么多风口和高频刚需呢?再说,每一个风口最后只剩下一两家寡头,99%选择风口的也都死掉了,这又说明什么呢?在产品立项时,除了明确用什么方法解决谁的什么问题之外,我会必然加一条,为什么由我们来做?

前天苹果的市值超过了一万亿美金,的确智能手机是个高频刚需,且是近10年来的风口,可做英语培训转到这个方向,好像并不太适合吧。

再拿一个微观的交互体验来说:我曾经和一个同事打赌,不出一年的时间,微信一定会把朋友圈的位置挪到首页位置。因为很多人每天打开微信,为看朋友圈的次数大于聊天对话的次数。

按照交互原则,应尽量减少用户达到目标的中间操作,直接放到首页的置顶位置,甚至打开就是朋友圈动态,这多让用户省事。可4年过去了,微信经历了很多次升级,始终没有这么干,好像也没打算这么干。

很多理论在一些交叉点是有矛盾的,这就需要产品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判断,甚至是改良和完善理论的实用场景。

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做理论的傀儡。灵活应用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建设自己的决断体系

我在面试产品经理的时候,有一个加分项——有自己的产品原则。对产品人而言,你的产品原则就是你判断体系的规则,是可执行的、具体的条款,有点像法官判定案件依据的法律一样。

曾有一篇叫《微信的产品原则》一文,其中一条:对用户而言固定路径是最近路径。

这条好像是能解释上面我打赌输掉的原因,其实它就是交互最短路径法则和用户行为习惯的结合体,显然对于一个目标用户覆盖率很高,使用频次很高的应用而言,修改用户访问路径习惯这件事的危险有多大。这个原则其实符合更高层、更抽象的确定性原则。

建立自己的决断体系,是基于丰富的知识和实践基础上的,是在理论指导下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绝不该是臆想和杜撰的东西。

就产品人而言,建立自己的产品原则,是为了让产品决策整体和谐统一,是为了在决策可A可B时,能快速下决定,是为了某些理论知识在自己特定环境下统一变通。

它的建设只需要一点一点丰富即可,没有必要为建设而建设,只要有这个意识,搭好框架,根据遇到的情况,随时添加即可;它的内容可以大到产品定向,可以小到icon选色,不贪大不嫌小。

有时候它并不一定是最优选择,但它依然有很高的价值,这就像法律有时候会伤害一些人,并不合乎情理,但如果没有法律,那带来的危害将会怎样?

自己的决断体系很多时候,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这并无可厚非。不违反基本原则,或在特别环境下有补偿机制,是可以自成体系的。比如:我认为,在2c和2b产品的功能设计上,2c产品可以为体验舍弃功能,2b产品可以为功能完善而牺牲些体验;再比如:在多角色的产品中,让动机强的角色去驱动业务……

你可能会找到某些场景,这些原则并不适合,但我在工作中使用它能解决问题,我就把它放到我的体系中。一个原则,判决体系为实用而建,不为著书立传。等你拥有自己的决断体系时,你就可以常说“我认为”了。

决定力对于产品人而言,它是职业素养里很基础、很重要的素质,它决定你在这个职业上的高度,也正在左右着你工作过程中的流畅度。

一般你得确保有80%的问题可以当场给出决定,不能什么事都要别人等待你的思考,这80%的决定所依据的判断准则,就像是长在你的身上,是无需加以思考的,它来源于你学习的知识,来源你的实践经验,来源于你基于知识和经验而形成的自己的原则。

对于有些情况没有现成准则可以参照的,可以拿回去认真思考下,结合你的知识、感觉和智慧,需要的话可以补充新知识,最终给自己的判断体系再填新内容。

 

本文由 @ 野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www.aiyingli.com)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

想了解更多移动互联网干货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运营小咖秀(ID: yunyingshow)

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SELECT dw_posts.ID,dw_posts.post_title,dw_posts.post_content FROM dw_posts INNER JOIN dw_term_relationships ON (dw_posts.ID = dw_term_relationships.object_id) WHERE 1=1 AND(dw_term_relationships.term_taxonomy_id = 3083 ) AND dw_posts.post_type = 'post' AND (dw_posts.post_status = 'publish') GROUP BY dw_posts.ID ORDER BY RAND() LIMIT 0, 6

京ICP备15063977号-2 © 2012-2018 aiyingl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38号